75.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75.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意思是说,不孝有三种情况,没有生育后代是最大的不孝。这句俗语暗含了老人想抱孙的愿望,也是不让家族祭祀断了香火之意,表达了国人种族繁衍的朴素观念。《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尽管有模有样,多才多艺,敬老爱幼,却终被母驱遣,有人就猜测是因为没有生子的缘故,似乎也不无道理。但是,如果深入思考一下,有父母的人,生了孩子就是对父母的大孝顺吗?行孝就这么简单,为什么会出现一个老人养活多个孩子,而这多个孩子却养活不了一个老人?须知,这些人可都是有娃的人啊!其实,当我们回到原点,寻找这句话的出处时,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
原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我们知道,古代的婚姻并不是自由恋爱,而是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五帝之一的舜要结婚了却不告诉父母,这不是违背礼制的吗?孟子就此作了解释:说是如果告诉了父母,父母不同意,就会导致自己没有后代,这样就是大不孝了。原来舜的父亲和继母都不喜欢舜,《史记》上记载父母和他的后母弟曾多次谋害他。有的人说了,那他不能娶别的女子吗?不能,因为当时的帝王是尧,尧看上了舜,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他,他无法拒绝。实际上,舜是处在一个两难处境中的。所以孟子就给舜开脱:舜不告诉父母和告诉父母是一个样子的,这背后有他难言的苦衷。他既答应了尧,又为父母生了下一代。
但且慢,我们上文已经说过了,这种把“后”理解为后代的观点,似乎经不住推敲。于是,有人把“后”理解为:后辈,意译为“后辈的本分”,什么是本分?包含的面比较广,这样译更能体现出孝的本质,让我们关注父母本身。因为孝就是对父母而言的,当然父母想要孙也是常理,所谓含饴弄孙嘛。但过于强调孙辈,反而冲淡了孝道的真谛。
读者诸君怎么看待呢?
附:杨伯峻《论语译注》中的翻译:不孝顺的行为有三种,没有子孙是其中最大的一种。舜不禀告父母就娶亲,为的是怕没有子孙,(因此)君子以为他虽没有禀告父母,实际上和禀告了一样。
关注古诗文 领略古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