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菌原理、应用原则及其他(4)
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结论推演图:
这里争论已经不存在,但对于指导生产来说,其意义必须进行拓展。
第一,高温这个引发因子,采取非完全人工环境制棒及越夏管理的,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所以未来很可能在这个方面通过一些其他手段,能够摸索一种低成本模式进行制棒全程。其中包括简易适用的设施设计、带轻度辅助条件模式的降温通风管理,阶段性使用人工环境等。
第二,尽量推广不用保水膜袋的模式,加强通透,提前刺孔散水形成棒膜分离,这是提高香菇菌棒对于环境抵御能力的必须的改变。这个对于较粗菌棒生产意义尤其重要。
第三、有目的的强化菌棒后期管理中的相关手段,与有前瞻性的选择场所、条件,营造局部环境等共同构成菌棒生产模式和设计的新规范。
第四、细化系统规范和操作,确保上述目的能够顺利实现,那么无氧呼吸产生的概率和程度都必将降低。
第五、推广带压灭菌,确保菌棒的纯度,逐步使用净化条件接种替代开放操作,防止隐形杂菌污染竞争性耗氧问题对烧菌的加权作用。
第六,外套袋的及时剥除,以及尽可能的销售未长满但稳定无杂菌棒,解决越夏过程的堆积密度问题,既可以合理预防烧菌和刺孔危险,还有利于转色管理和降低爆发出菇的可能性。
该研究结论的附加诠释,是一种理论结合应用的多方位指导性意见,不拘泥于某一具体措施,而是一种原则方向,所有进行相关工作的人,都可以以此为准则推演自己的实施方案,力求低成本高效率的达到安全化优质生产。
南方香菇生产,聘请北方技术人员的,或者北方香菇生产,聘请南方技术人员的,尤其需要读懂本篇。
凡违背上述原则的行为,即使没有出现烧菌,也不能认定为好的方法,因为它是存在显著的物质影响的,后患不可目测,也不因为看不见而不存在。
有一点必须补充说明,即使是对照的通透性良好的情况,无氧呼吸也是始终存在的,这是因为菌物毕竟没有特化的呼吸器官和通道输送氧气,依赖表面呼吸通过细胞传递始终会有局部不足。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提示,越粗的菌棒内部发生无氧呼吸会越严重,而细小的菌棒情况会好些。所以南方15菌棒裸棒生产可以无需刺孔,而北方的大菌棒加保水膜刺孔就是必须的,甚至,刺孔的间隔、深度、孔径都是有要求的,这个刺孔机厂家可能有更多的话语权,我就不啰嗦。
最后,感谢张金霞老师给我这个狗尾续貂的机会来造福香菇生产,感谢张老师团队所有参与研究工作的幕后功臣!
由于该内容仅仅是食用菌生理研究大题目下面的一个小部分,所以就不能在张金霞老师发布前过多透露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