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故都邢台城
邢台是九国(朝)故都(商朝都城、井方国、苏氏国、邢国、襄子赵国及“复辟”的赵歇赵国、常山国、张耳赵国、汉皇子赵国、后赵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但大多数人都知道邢台是赵襄子的“食邑之地”,即是他的封地。但也应知道邢台曾是赵国的国都。
做为封地来说,邢台不单是赵国襄子的封地啊。据史料记载,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出动了“二军”的人马,消灭了耿国,于是便把耿地赐给了赵夙。这个“耿”其实就是邢,二字同音,通用,如史记载“祖乙迁于邢”,竹书纪年曰:“祖乙滕即位,元年自相迁于耿。”“史记.索隐”曰:邢,即耿也。这个赵夙是谁呀?是赵襄子五六代以前的老祖宗啊!所以应该说邢台是老赵家的封地。
邢台为赵国国都虽然未见史料直接记载,但《史记》曰:“襄子立三十三年卒,浣立,是为献侯。……献侯少即位,治中牟。【集解】注:赵献侯自耿徙此”。史记《索隐》曰:邢,即耿也。此处明确指出,赵献侯及其之前赵襄子时赵国国都在邢台(耿),之后将赵国国都由耿(邢台)迁到了中牟。故《史记》“集解”孔安国曰:信都国,……亦是赵国古城。《晋书》亦载:张宾进曰:“邯郸、襄国,赵之旧都”。明知县朱诰《赵襄子祠》记云:“邢为襄子国”。由此知道,襄子立国(公元475)是在他的采邑之地襄国——邢台。
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在邢台立国的,也未见史料直接记载。但从邢台县志的记载“赵简子立无恤为后是为襄子,治襄国”来看,应该是三家分晋之后,赵襄子便由晋卿上升成为了实际上的诸侯,于是赵氏便应称为赵国(至于威烈王(名午)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命晋卿魏氏、赵氏、韩氏为诸侯,实在是事后的被迫承认而已)。从在晋荀瑶带领着魏、韩两国人马将赵家的晋阳城打的穷困至极,用大水淹的晋阳城“不浸者三版”惨淡至极来看,晋阳城已经不适于作为都城了,于是战后襄子便把国都建在了邢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