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是天书——标示天地基本认知的天书
微友传央视九频道《天书秘境》APP,经网搜,是2016年5月10日—11日发现栏目播出。看完后,不得不说,完全是以神秘解玄奥。
河图洛书是天书——标示天地基本认知的天书,而不是故弄玄虚的天书。1996年湖南文艺出版社《易图新辩》曾有详尽图解,今再作通俗解说。
1、河洛有史载。
河洛之图,今天看来不过是数阵图。河图是两两相并的五宫十数图,5和10居中,四方分居1和6、2和7、3和8、4和9。洛书是一数一格的九宫九数图,不过是数学九宫格,5居中,横竖斜三数之和为15。九宫格再扩大形成9×9格局并留空,就成为“数独”填空的数学游戏。
河洛之图的广泛流布,得益于朱熹。朱熹请蔡元定入蜀访得易图,后将河图、洛书、伏羲八卦、文王八卦、伏羲六十四卦、卦变等九图刊于《周易本义》卷首。又传蔡元定留藏了太极图。宋代由此兴起“图书”学派。清代攻讦图书造伪,此风延及今人。
河洛之名出于先秦文献。《书》有“河图”之称,《周易·系辞》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即便以图式回看文字记载,先秦古籍也曾出现,东汉郑玄注说,也有河图、洛书数阵的影子,只是朱熹之前视为易图关注者甚少。
河图。《周易·系辞》载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内经》多次提到生数与成数,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载曰:“太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郑玄《周易注》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阳无耦,明无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地八成木于东与天三并,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十成土于中与天五并也。”一言蔽之,有肇生,还需养成。
洛书。《易纬·乾凿度》载曰:“《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郑玄注曰:“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四正四维以八卦神所居,故亦名之曰宫”;“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央。中央者,北神之所居,故因谓之九宫。天数大分以阳出,以阴入。阳起于子,阴起于午……”。《内经·灵枢·九宫八风》记载了“八宫”的专属名:叶蛰、天留、仓门、阴洛、天宫、玄委、仓果、新洛。“八卦”之名或更早,即乾坤兑艮离坎震巽。
1977年,安徽阜阳县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出土“太乙九宫占盘”,外方的定盘采用了“八宫”,内圆的转盘采用了九宫数阵。1978年湖北省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北斗28宿彩绘图”,证实了“太一下行”的天文背景。1987年6月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了“玉龟和玉版”,玉龟三方开孔、玉版四方开孔,明显有布数的讲究。于是,今天再讨论河洛之图的起始真伪,没有任何意义。遗憾的是,易学主流及整个古学研究,迄今对河洛数阵未能有真正的认知。
2、传说藏寓意。
河图为龙马所载,洛书为神龟所负,传说很古,图样何时现世却难考。
传说图样有两点值得注意:地点和载体。河图、洛书,又称马图、龟图,汉代郑玄注《春秋纬》说:“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感。《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戴氏《礼记·礼运》曰:“河出马图。”孔安国《尚书传》(东晋再传)说:“河图,八卦。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及典、谟,皆历代传宝之。”可见,龙马载河图、神龟载洛书,郑玄有所闻见。
从以后传世的马图、龟图来看,构图带来的数点朝向,很有讲究。马图正视,马为左右上下的立象,左为头,右为尾,从右到左处行走状态,马首回望后方。龟图正视,龟身却成斜角。两图有一个共同点:马、龟均为逆水而上。单纯从背景画面来看,有鲜明的右手作画的特点,即流水走向、马龟方向,都有右手画画更顺势的特点。但是,图中关键即马图、龟图的数点,完全可以任意布局。例如:马图数点,依照数理,既可以9居上,也可以1居下。这里选择了9居上、1居尾,而且走马回望尾向。又如:龟图的九宫数点虽有“戴九履一”说法,但龟成45°角布局,这应该有意为之。这造成马图数阵、龟图数阵的方位有45°之差。还原这45°差,两图的数点1和3,处于同一方位:3居下,1居右。
河洛数阵,如此以马龟负载说事,必有方位和方向的寓意在其中。这才符合中国周易哲学思维习惯、表达习惯。
马是立姿——睡觉也站着,河图标于马侧,表示立视图。龟是爬行——立或翻皆不可,洛书标于龟背,表示俯视图。河图出自黄河,洛书出自洛水,河洛在河南巩义交汇,黄河西来东去,洛水西南来。于是,处于河洛交汇处,看立马图,对面(上)为北,背后(下)为南,左手为西,右手为东,立马河图“一”处于东方位。即走马逆水向西,回望东方,寓示东西为动向。再看龟背图,洛水西南来,黄河横亘西来东去,对岸是北,伏龟洛书“一”处于东方位。
不妨看重读《春秋纬》“河通乾”“洛流坤”。乾,天,阳;坤,地,阴。黄河东去入海,洛水向北入河。以阴阳而论,东西向,东为阳;南北向,北为阴。所以说,河通乾、洛流坤。
因此,河图马载,洛书龟负,就在于说明河洛之图的方位。“一”是东向,河图是立图,洛书是俯图。黄河出立马图、洛水出伏龟图,表明了河图是立体三维坐标图;洛书是立体三维平面流转图——九宫数横竖斜三数之和皆15,其九宫布局可以四方流转。于是,河洛数阵,是天书——标示宇宙万象万物某种规律的天书。《书·顾命》曰:“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河图数阵,映证了“天球、河图在东序”。
3、河洛数理。
人类进入哲思时代,中国是“天人合一”思维,欧洲是“天人相分”思维。天人合一的思维方法辩证事物,形成阴阳观。阴阳是中国古人对万物基本性质及其特征的最简明总括。阴阳源自哪里?太阳“运行”——准确说是视动,最直接的就是晨昼昏夜,春夏秋冬。中国古代始终是农耕文明。农耕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天道,对周而复始的天道阴阳变化尤为关注,所以阴阳认识更为深刻。阴阳(陰陽)二字就是阴阳观念的产物。
数,是最高之理。中国传统思维的代表作是《周易》,周易思想熔铸了深刻的数理精神,河洛数阵深刻体现了周易数理。正因为如此,借助数理,也就可以对河洛数阵进行上下左右、东南西北的还原定位。
计数采用十进制,1~9是最基本的有效数(个位正整数),加0就是十个数,0表示是进一位或退一位。在河洛数阵中,1~10这几个数被赋予特殊意义:①阴阳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这是周易数理的最普遍原则。②居中数。在1~9这九个有效数中,5居中,表示中点和四向五位。③圆满数。10是满,5居中而生四向,进则满,在方向中满为圆,故10是5的不间断延续。从宇观看,方向是圆运动的结果;从视觉看,时间是周而复始星空变化。宇宙所见是圆运动,人居地球,所见则是周而复始的斗转星移,而实质是地球自旋而有晨昼昏夜,地球公转而有春夏秋冬。④大小数。1~9九个数,5居中,则1~4是四小数,6~9是四大数。方向是环周(即圆周)的等分,以观者为中心,最简只能四分,即上下左右,前后左右;再等分只能八分、十二分……,故圆的度量是4的公倍数。
方向是人定的。人只能在自己生存的地球上界定方向。地球自旋形成轴向和旋向,轴向是定向,旋向是动向。人类文明多发端于北半球,观天察地,轴向上为北、下为南,旋向日出为东、日落为西。地球自旋,视觉上造就了阳始于东而早于南,阴发于西而盛于北。地球自旋平面即赤道,与公转平面即黄道有一个夹角23.5°。这个夹角形成南北回归线。阳光照射,北半球南来多、北来少,南半球反之。地球运行造成的天旋地转,就给地球上的四面八方带来阴阳的不同。阳自东而始,至南盛极;阴自西而起,至北盛极。所以,八分方向,即四向加四隅的八方位,则阳居四向位,阴居四隅位。
河洛数阵同一类型,同时出现,数理必然同一。这是解析河洛数阵的逻辑起点。通观河洛阴阳数点阵,其相同处有四:其一,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其二,5居中,5数点标示中点和四方。其三,四方数,唯有1和3所处位置相同。其四,奇数即阳数处四方位。这就是河洛数阵相通的基本数理。也是破解河洛数阵必须圆满解释的根本点。
4、河洛方位。
(1)先看河图。河图,四方五位十数。5居中位,四方是大小数阴阳配对,配对的原则是小数+5,大数在外,小数在内。四方排序是相邻数相对,即1、6与2、7相对,3、8与4、9相对。阴阳数点示方向的数理何在?5、10居中,5是中点兼四向,10是周围,10之外是四面八方。1最小,为初始,以晨昼昏夜观,阳始于东,以春夏秋冬观,阳始于北。9最大,是为极致,以时间(昼夜年岁)观阴阳,9为南;以空间(上下左右)观阴阳,9为上。河图1、9不相对,要么取9为南,要么取1为东。洛书1、9相对,兼顾9为南、1为北。这也是东汉郑玄以1为北的数理依据。但是,1为北,改变了河图的立马状态,且违背了9为大、应居上的基本数理。河图以9为上,则1居东,这符合东为阳之始的数理,也吻合洛书1为东之始。用横竖纵三维坐标方法看河图,也就与洛书统一了。
河图四方数的阴阳数理,同样可以解析方位。四小数1~4:1为最小,乃计数之始,又为阳数,是阳之初始也,标示方向,非东莫属。2为阴之小,又与东相对,故为西。4为最大,又为阴数,是阴之盛也,标示方向,非北莫属。3为阳之长,是阳之盛也,又与北相对,故为南。四大数6~9:9为最大,且为数之极,又为阳数,是阳之极盛也,表示方位,非上莫属。8为阴数之大,且与上相对,故为下。7为阳之次,故为东。6为阴之次,且与东相对,故为西。对于地球来说,由于黄赤夹角只有23.5°,在三维图示中北作为纵轴,与上所成夹角要小。放在四方位,就跟上同向。这就是河图。
或有质疑。1~4与6~9相对应:9、4同位,9为上,4为北;8、3同位,8为下,3为南,上北下南,符合北半球所见的天体观。但是,1、6同位,1为东而6为西;2、7同位,2为西而7为东。岂不矛盾?其实不然。因为地球的自旋公转是圆运动,所见天道与所处地道的阴阳是相反的。东半球是白昼,西半球则夜晚;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则冬天。这就是地图和易图的方位区别:地图是空间方位,故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易图是阴阳事理,故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2)再看洛书。洛书,四面八方格局。5居中,余八数居八方。八数阴阳交错,且四阳数居四向位,四阴数居四隅位。显然,这种阳正阴隅的四面八方位,无疑是以观察者为中心的视平面方向,即人居中有前后左右再加四隅。阳数1、3、7、9代表了东南西北四正位。1为阳之始,9为阳之极,也就只有两种可能:立足阳之极,则9为南,9、1为南北向;立足阳之始,则1为东,1、9为东西向。从阴阳数理而论,这两者都成立,郑玄解说天地生成数,就是取9、1为南北向。洛书只用了“戴九履一”,即9在首、1在尾。这就对应了河图,保持了数理的一致:1表示东方。1居东,则9居西。同时洛书还选择了兼顾3同处南方位。
洛书九宫数阵,还有更深刻的数理。九宫数最大特点是横竖斜三数之和相等,都是15。这才是最最关键。九宫格有八种排列。通俗说,把九宫格直立,直立看、左偏头、右偏头、倒立看,就成四种,反面即镜像,又如此四种。但是,数理只有一个,构图机理只有一种。这就是流转。大千世界,万千事物正是这种周而复始的流转。人在其中,观察万物万象总得有个起点。四方四隅九宫数寓示的流转和镜像关系,恰恰是天象周而复始的运行状态。立足宇观,旋转只有左旋和右旋、俯视和仰视,方向在变,但内容没变,其数理没变。两相吻合,天衣无缝。春夏秋冬、晨昼昏夜,阳始于北,一为北也,故北辰曰“太一”。
旋转本身没有方向,但人为了认知和表述,就需要定方向,故规定顺时钟或逆时钟旋转。轴向定上为北、下为南,地球自旋和公转就是自西而东,地球上观察者就是日月星辰从东方升起。这就有了洛书第二个定位,1为东。
5、结语。
河图是立体三维图,5是观察者所处的中心点。六七八九是天道,6、7是旋向,9是天之上,8是天之下。一二三四是地道,东西是旋向,1是东,2是西,南北是轴向,3是南,4是北。
洛书是平面三维图,三维是说空间,另一维是时间。时间加空间,就是万物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的流转关系。5数点,在空间方位中,它只是旋向的四面八方。旋向本身只有左旋或右旋,无论怎么旋转,其旋转中自身的相互关系没有变化。例如:地球俯视为逆时钟旋转,仰视为顺时钟旋转,地球还是地球,对于地球人,方向是流转的,于是只好规定一个日期变更线。表示万物周而复始的观察点。
旋向无定向,周而复始在时间,这一本质,也就决定了洛书四向可以流变,这也是九宫格数理所在——周旋甚至镜像周转也不变其理(三数和15)。用洛书来说万象万物的流转规律,四向为正位必用阳数,四隅为偏位故用阴数。1为北,阴之极而阳之始,北方也,冬天也;3为阳之续,东方也,春天也;9为阳之极而阴之起,南方也,夏天也;7为阳之衰而阴之续,西方也,秋天也。周而复始。所以,中国有民谚: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夏至至长长又短,冬至至短短又长。四阳数居正位,1为北、9为南,好理解,但3为东,7为西,为何不能反之?春分是阴消阳长,是冷渐散,秋分是阳消阴长,是热渐少,温感是秋暖于春,故东3西7。洛书数阵这种流转关系,被古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广泛运用。
因此,河洛数阵,一二三四是地道东西南北,八九七六是天道上下左右。在天道地道之中,还有万物万象的流转之道。认知了河洛数阵,也就懂得了河图洛书的寓意所在,对千年而下的各种易图和方术图,就有别样的认识了。
1978年华罗庚《我国古代数学之成就一瞥》云:“河图洛书可能作为我们地球文明和另一个星球交流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