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20岁成为天才作家,写信恋爱13年,死前只憾一生无女
1927年,马尔克斯生在哥伦比亚一个大家族中,成为他们那个庞大家族中的一员。然而,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初的八年之后,他就离开了,再也没有回去过。
“从出生到少年时代,记忆关注未来,忽视过去。”因此,作者记忆中的故乡才会一如往昔,并没有被乡愁美化。
马尔克斯18岁考入国立波哥大大学法学系,可是作家对法律毫无兴趣。
20岁的马尔克斯正式的步入了文学殿堂,不断有小说发表,报纸副主编兼文学增刊主编爱德华多·萨拉梅亚·博尔达专门撰文对他表示认可,赞扬他是天才作家,假以时日一定能够大放光彩。
陪母亲回乡卖房的这一年,马尔克斯23岁。爱尔兰作家萧伯纳有一句名言:“很小的时候,我不得不中断教育,去学校上学。”
出于对文学无比的热爱,选择从大学辍学,希望能靠新闻和文学为生。虽然在报纸上发表了六个短篇小说,既要撰写每日专栏,还雄心勃勃地要与朋友们创办一本杂志。
但他微薄的收入,落魄的现状,不能向任何人证明:他可以靠文字养活自己。就连跟妈妈回老家卖房子的路费,都是跟咖啡馆老板借的。
13年爱情长跑,终成眷属,长伴一生
梅赛德斯是一位药剂师的女儿,两人相遇在一场舞会上,于是就向她发起求婚,她才13岁。但是当时的梅赛德斯拒绝了
梅赛德斯惊艳了马尔克斯,他形容她“尼罗河蛇一般的娴静之美”。蛇,还娴静?这比喻果然魔幻。
马尔克斯没有灰心,从那时候起就不断地向她求婚,起初马尔克斯邀请她跳舞都会遭到拒绝,但是马克思从未放弃,直到他在巴兰基亚读书与梅赛德斯再次相遇,这一次小姑娘终于答应和马尔克斯共舞一曲。
此后两个人相处得非常愉快,但是两人的关系却没有丝毫的进展。但是对于一个未经世事的女生来说,男人的死缠烂打,往往无坚不摧。
马尔克斯职业是记者,东奔西走。但一封又一封热情洋溢的情书,还是让梅姑娘缴械投降。他俩聚少离多,梅姑娘变成了林妹妹,多愁善感、爱哭。
俩人靠写信谈了足足13年恋爱。这中间,马尔克斯交过许多女朋友,这样一个浪荡男子却宣称,自己只爱梅赛德斯一个,还把她叫做“神圣的鳄鱼”。大文豪的修辞精髓,一般人真get不到啊……
1958年,31岁的老马和26岁的梅姑娘结婚了。老马虽然渣得可以,为人却挺实诚,向老婆坦白了过往的艳遇。
夫妻俩生了两个孩子。《百年孤独》成书之时,写到一半家里的钱就花光了,他们只好把汽车卖掉过日子。后来卖车的钱也花光了,梅赛德斯就去当铺卖掉首饰、电视机、收音机,生活艰难至极,丈夫的写作却没有受到影响。
夫妻俩去邮局寄稿子,连邮费都不够。只能先寄一半,但是慌乱之中寄出的是后半部分,出版社看到后毫不犹豫付了邮费,让他把前半段快寄过去。
他,因病去世,享年78岁,逝世前遗憾地说:我一生最遗憾的是没有女儿。
这本书包含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还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如果把读过此书的人聚拢在一个国家,那它的人口排名可以位居全球前二十。”北大教授陈晓明说:对中国作家来说,它具有某种启示录式的一种意义。”
所以你今天读中国作家的作品,可能或多或少都可以在作品的人物、语言、叙述这些里面,会有某些相通之处。《百年孤独》启发了中国作家,几乎在瞬间点燃了中国作家的想象,打开了现实主义的那种开放性的道路。
当时很多中国名作家对于他,对于这本书都赞叹不已:
“马尔克斯,中国先锋派的祖师爷,他的'飞升的床单’上挤满了中国作家。”——葛红兵
“在那些刚出版就畅销的文学作品里,有些与世长存,比如《百年孤独》;另一些则销声匿迹,也就没有比如了。”——余华
“《百年孤独》这部标志着拉美文学高峰的巨著,具有骇世惊俗的艺术力量和思想力量……他在用一颗悲怆的心灵,去寻找拉美迷失的温暖的精神家园。”——莫言
如果说,一生中必须要藏有一本小说, 毕竟,人生而孤独,我们总要学会和孤独相处,世界不过是身外之物。
建议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看一看这套书,也许你没有写作的天赋,不可能在这本书的激发之下像莫言一样速成一部作品,但这本书给予你的精神财富是无法估量的。
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我们太多浮躁的期待,只不过是一个个转瞬即逝的幻境,唯有孤独永恒,反而拥有祥和和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