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 ischemic attack,TIA)

●基于时间的定义:

TIA是由于血管原因所致的突发性局灶性神经功能(脑、脊髓、视网膜)障碍,持续时间<24h

●基于组织学的定义:

TIA是由脑、脊髓或视网膜缺血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不伴有急性梗死

TIA新旧概念的特征

旧概念,以时间为基础定义 新概念,以脑组织为基础来定义

●以随意选择的24小时为界,表明短暂缺血症状是良性的

●依据短暂的病程而不是病理生理学改变来确立诊断

●对急性脑缺血的干预延迟

●不能正确预测是否有急性脑损害

●以生物学终点存在或消失为基础,强调短暂性缺血在症状可导致永久性脑损害

●鼓励神经诊断检查来确立脑的损害和病因

●促进对急性脑缺血的快速干预

●更准确地反应是否存在急性脑损害

TIA的临床表现

1.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内动脉系统的TIA最常见的症状为单瘫、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单眼视力障碍等,亦可出现同向性偏盲等。
主要表现:单眼突然出现一过性黑蒙,或视力丧失,或白色闪烁,或视野缺损,或复视,持续数分钟可恢复。对侧肢体轻度偏瘫或偏身感觉异常。优势半球受损出现一过性的失语或失用或失读或失写,或同时面肌、舌肌无力。偶有同侧偏盲。其中单眼突然出现一过性黑蒙是颈内动脉分支眼动脉缺血的特征性症状。短暂的精神症状和意识障碍偶亦可见。
2.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主要表现为脑干、小脑、枕叶、颞叶及脊髓近端缺血,神经缺损症状。
主要症状有:最常见的症状是一过性眩晕、眼震、站立或行走不稳。一过性视物成双或视野缺损等。一过性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语言不清或声音嘶哑。一过性单肢或双侧肢体无力、感觉异常。一过性听力下降、交叉性瘫痪、轻偏瘫和双侧轻度瘫痪等。少数可有意识障碍或猝倒发作。

TIA的影像学改变

●DWI上TIA相关的梗死灶很小

●DWI上96%的梗死灶体积小于1ml

●DWI中平均梗死负荷(如果是多发的病灶,则为所有急性梗死灶的总体积)为1.5±1.8ml

●小于1.8ml的梗死负荷与24小时内临床症状的逆转有关,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78%

●TIA患者中TIA相关的梗死在脑区的分布范围广泛,包括脑干、内囊、皮质下灰质、皮层和皮质下白质

●梗死的体积与部位分布有关:最小的位于脑干穿支梗死,大些的为孤立的皮层梗死,最大的位于相对无功能脑区(静区)

●TIA患者的DWI病灶表示永久性缺血脑损害-很少完全缓解(早期自溶再灌注或溶栓治疗)

●缺血的严重性-灌注加权MRI用于辅助确定无DWI病灶的低灌注

TIA治疗

Lancet Neurol.2010;9(11):1060-9.

Lancet Neurol.2010;9(11):1060-9.

中华内科杂志.2011,6(50):530

针对TIA发作形式及病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偶尔发作或只发作1次在血压不太高的情况下可长期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或氯比格雷。阿司匹林的应用时间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多数情况下需应用2~5年,如无明显副作用出现,可延长使用时间,如有致TIA的危险因素存在时,服用阿司匹林的时间应更长。同时应服用防止血管痉挛的药物,如尼莫地平,也可服用烟酸肌醇酯。

频繁发作即在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发作的应作为神经科的急症。TIA发作频繁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近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性很大,应积极治疗,其治疗原则是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
1.积极治疗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等。
2.抗血小板聚集
可选用肠溶阿司匹林或氯比格雷等。
3.改善脑微循环
如尼莫地平、桂利嗪(脑益嗪)等。
4.扩血管药物

如曲克芦丁(维脑路通)都可选用。

5.手术治疗

颈动脉内膜剥离术

护理

01

一般护理

●合理休息与运动,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跌倒和受伤

●发作时卧床休息,枕头不宜太高(15°-20°为宜);仰头或头部转动时应缓慢、动作轻柔,转动幅度不宜过大

●频繁发作的病人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必要时入厕、沐浴及外出活动时应有家人陪伴

02

用药护理

●阿司匹林宜饭后服用,以防胃肠道刺激,并注意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征象

●盐酸噻氯匹定可出现可逆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应定期监测血象

●抗凝药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03

病情观察

●频繁发作的病人应注意观察和记录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和伴随症状

●观察病人肢体无力或麻木是否减轻或加重,有无头痛、头晕或其他脑功能受损的表现,警惕完全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04

健康指导

●疾病知识指导:说明积极治疗的病因,避免危险因素的重要性;介绍吸烟、酗酒、肥胖及饮食因素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对频繁发作的病人应尽量减少独处的时间,避免发生意外

●饮食指导:选择低盐、低糖、低脂、丰富维生素及少刺激性食物,戒烟酒,保持理想体重

●用药指导:坚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定期复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