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陪读三百天(10)

会宁陪读三百天(10)

20180816  会宁第10天  星期四

天还是阴着。

昨夜下了一场小雨,小区的坑洼处积着一滩一滩水。

楼下的木槿树,芳华满枝。一朵朵紫色白边的花,让这个初秋多了一些妩媚。小区健身广场处,那两棵金叶槐,从十天前一直鲜绿到了今天,看样子还将继续鲜绿下去。绿得不染尘埃,不谙世事,像两棵世外的树。

出了小区,照例向北走。走过小卖部、菜铺子、私人门诊、理发店、卤肉店、麻辣烫、烤馍店、洗浴室、洗车店、家具店、玄帝庙,走向汉唐街。

会宁人勤快,早晨七点半,大多数铺面都已经开了门。店主们,有的正收拾打扮着自己,有的拖地,有的搬运货物,有的清扫着自家店门前的那一块砖地。

每一个人都是忙忙碌碌,每一个人都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期望。当然,也有跟我一样,陪读的爷爷奶奶或者妈妈们,将孩子送到学校,然后步履从容地走向汉唐街,锻炼或者散步。

一条不长的马路,原本不宽的人行道,横七竖八停着私家车,三轮车,拖拉机,以及十步一个垃圾箱。我在车辆之间,在垃圾箱之间,在迎面而来拖大带小的送孩子上学的人群中间,七拐八扭地走向汉唐街。

今天没有雾,空气清新干净,能够看到很远的远山。远山不像平川的那些山,什么时候看去都是光秃秃的灰褐色。会宁的山总像一个新娘子。每天都打扮得光彩照人,绿裙绿纱绿色的眼神,很勾人。山上大多有条神秘的小路,不知通向哪里。很多次,让我产生爬上去真真切切一览尊容的冲动。

突然想起应该去爬爬桃花山。桃花山是会宁除了会师园外,最著名的景点,应该没有什么危险。况且,现在近在咫尺。

可是看看时间,已经七点半,来回一趟大概至少三个半小时,且天气风云涌动,怕要下雨,于是决定明天再去。

今天听了陈海贤的《如何活得不焦虑》,觉得很有用,就很认真地听了两遍。

怎样活得不焦虑?他说,多练习正念思维。

正念思维三原则是:1、用描述性语言,不用评价性语言;2、问具体的问题,而不是抽象的;3、把注意力放在现在做的事情上,而不是结果上。

如果你总是焦虑,就问自己两个问题:1、你现在能做什么?2、你现在愿意做什么?接下来就去行动,而不是心动。

我发现喜欢焦虑的人,有一大特点,就是爱心动,不爱行动。我觉得世上本没有焦虑,想得多了,便成了焦虑。

晚上,儿子回来说,他有压力了。这让我刚刚放松的心情,又不由紧张起来。

问他为什么会觉得有压力了,压力来自哪里?

他说,“会宁的同学们做题速度太快了。同样一份卷子,我还没做一半儿呢,有些同学就已经做完了。”

说到这儿,这十天来,他脸上第一次呈现出一种失落的表情。顿了一下,他又说,“我基本上都是倒数几个做完题的。”

没想到会宁的同学们做题速度这么快,没想到儿子会在这件事儿上受到打击。也或许,他无意中放大了他们做题速度上的差距?放大了这件事的影响?

我正在琢磨着如何引导儿子的负面情绪,只听他又说道,“会宁的同学们,从初中起就开始严格要求,加强训练,大量做题,而我们一直到高二都还没做过多少题。听说暑假时,会宁同学们就做了十几套题,而我一个暑假又是做手术,又是住院,基本上没做过题。”

我知道,他这是在自己开导自己。这有个好处,就是能够快速走出低落情绪,投入到目前正在进行的事情当中。不好处就是,遇到事儿,先找外因,而不从自身内部找原因。这样的话,不容易认识到真正的症结所在,也就不容易处理这个问题。

当然,现在我觉得首先要解决的是,情绪问题。因为他的慢,那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在九中时,他做题就比较慢,但是他做题的准确率却是最高的。但凡是会做的题,基本都是正确的。

想到这点,我放松了表情,对他说,就是嘛,会宁同学们付出了多少年的努力,才练就那么快的速度啊。你想想,你在平川时,初中就在一个很宽松的环境中学习,高中也没怎么强化训练,现在赶不上他们的速度,也是情有可原的,再说,他们速度那么快,准确率怎么样呢?是不是都比你强?

说到准确率,他的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表情,笑了,说,除了前面十名的准确率比我高外,其他都不如我。

这不就得了嘛,你虽然速度不如他们快,但准确率高,也是一大优势啊。速度只要大量做题,就可以慢慢练上去,准确率那可是一大本事,得细心,得计算能力强……

儿子听我这样说,一下开心起来,兴奋地说,就是,就是,那我不怕了,我要多做题,提高我的速度。说着,忙转身走进他的卧室去做题了。

我冲了一杯蜂蜜水,又夹了几个核桃,给他拿进去,轻轻放在桌上,转身出来继续敲我的字儿。

孩子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当妈的心情。刚才,我还为儿子的失落而倍加失落呢,这会儿疏导孩子的同时,也疏导了自己。

与青春期孩子沟通,必须清楚彼此的需求。很多时候,父母都想当然地将自己的需求强加给孩子,以为那是给他们的爱。殊不知,孩子们可能压根就不需要那样的爱,或者说,那根本就不是孩子们的需求。

比如,一位父亲端着水杯,拿着感冒药走到儿子身边,说,“儿子,把药喝了。”儿子正在写作业,就指着桌子说,“放下。”

父亲坚持拿着,就要看着儿子当即就把药喝了,儿子想写完作业再喝。于是,俩人为了一点小事儿,大动干戈,吵起来。

如果父亲直接说,“儿子,你先喝药,不然水凉了。”

如果儿子直接回应,“爸爸,你先放下,我写完这个题就喝。”

如果,父亲能够在此时适当示弱,放下药,说,“好,一定记得喝啊。”

如果,儿子也能表示同意,“行。”这事儿也就简单了。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以为,他们所说的彼此都明白,他们的需要即便是不说出来,彼此也都知道。事实上,不是人人都会读心术,也不是人人都能敏锐地体会到彼此的感受,捕捉到彼此的需要。

所以,关系再好,也要及时沟通,直接说出彼此的需要和感受。

晨雾笼罩陪读村

雾从东山顶漫下来

将半山腰那些贫瘠的梦想

揽入怀中

此时,那些屋子走出的人

会不会怀疑自己已经在天堂

出来撒尿的孩子,会不会误以为

掉进了棉花糖

站在会师北路

我驻足、凝望。突然很羡慕

那些揣着目标和方向,匆匆行走的人

他们脸上也挂着一层乳白色的雾气

像刚从东山上下来

带着山林的新鲜和潮湿

像刚刚重装系统后

重启了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