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圈有力量
说到朋友圈,很多人会流露出不屑,认为喜欢发朋友圈的人要么是各种显摆各种得瑟的,要么就是无聊透顶的,其实,这是对朋友圈的一种误解。
朋友圈是一块展板,是一方宣传栏,也是一个自媒体,朋友圈也是有生命、有力量的。就看你的圈里都是怎样的朋友。
以前,我也爱发朋友圈,什么小见闻,小发现,小想法,小金句,小创意,小图片,但凡我觉得好的,我都想发到朋友圈,让朋友们也共享一下。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逐渐变得“深沉”起来,不敢随意发朋友圈了,担心被别人说我“得瑟”,担心被人嘲讽和耻笑:这个女人什么都没写出来,还在朋友圈得瑟什么呀……
于是,将自己设置为“静音模式”,假装自己在默默奋发图强,其实,只不过是压抑掉了原本该有的生命活力。
武志红说:让生命之河自由流动,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那些太过压抑本性,太过在乎别人的评价,活不出自我的人,大多是僵化的,刻板的,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
现在,我深以为然。
就拿发朋友圈来说。看看那些不管不顾地发朋友圈的人,看看那些每天都在朋友圈“得瑟”的人,真的是活得生猛海鲜,创造力也生龙活虎,每天生气勃勃,仿佛有用不完的激情和活力。
认识《白银周刊》的主编李晓琴老师五六年了,她可以说是我的老师,我的引路人,我的大姐,因为她的鼓励和引领,我才逐步走上文学和诗歌这条路。
李姐爱国画,曾经画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牡丹,画得勤奋而执着,大概每天除了工作吃饭睡觉,就是画牡丹吧!但我感觉她的牡丹就跟我的诗歌一样,总是没有多大起色。后来有一天,在朋友圈看到她画的柿子、葡萄、菊花等小品,我眼前一亮,真是有些惊艳了,她找到了自己的路子!
现在她依然每天在朋友圈晒葡萄,她画的葡萄,每个人见了都有种忍不住想要摘下来吃一颗的冲动。那天看到她在朋友圈发了一句感慨:“你若坚持,定会发光。因为时间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集腋成袭,也能聚沙成塔,将人生所有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这段话看得我有些眼眶发热,脸颊发烫。是啊,你若坚持,定会发光。这句话我何尝不知呢?我也何尝没有坚持呢?只是,我的坚持似乎有些不够坚定,风来跟风走,雨来跟雨流,所以,至今我还磕磕绊绊地行走在找路的路上。
李晓琴的葡萄
我的朋友圈像李姐这样的人很多,还有一位是我三年前认识的朋友,蒲秀茹大姐。认识她时,她的国画已经画得很好了,但她又喜欢上了油画,想尝试一下,于是我们一起找了个房子学油画。
经过几个月的相处,得知她从四十岁开始学国画,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画完一幅画后才去上班,七年来从未间断。她学油画也很认真努力,依然每天很早起来,练习油画技法。因此,她在我们一起学油画的里面是进步最快的一个。
看着她每天在朋友圈晒的画和书法作品,以及那些充满热情、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情感悟,我总是不由得再次惭愧起来。
除了美术领域的诸位老师和朋友让我感到一种向上的力量外,诗歌和文学领域也有很多朋友给我源源不断的鼓舞之力。
蒲秀茹的油画
其中,最厉害的一个就是王喜。这位我2018年才认识的文友,当初认识他时,都没听过他的名字。只是看到他的诗,深感意外和惊喜。惊叹于白银市除了惠老师、髯子,还有这么一位诗人写得如此好。
后来,经过几次接触和了解,得知他几乎从来不参加任何活动,即便是偶尔的采风,别人可能为了完任务写个几首,他会写出十几首诗,甚至几十首诗。他给自己的任务是每天至少五首诗。这种旺盛的创作力和高产的写作,让他什么时候都有大量的诗歌去投稿。难怪他获奖不断,上刊不止。
现在每天看到他朋友圈里各种获奖和上刊、发表的消息,我心里除了暗暗的替他高兴外,就是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焦虑感,人家为了诗歌那么拼命,我怎么能懈怠呢!我不能停下啊。
尽管有朋友圈里诸多文朋诗友以及画友们的激励和无形鞭策,但或许是因为年龄原因,或许是因为身体原因,我不时会产生一种厌倦和“枯竭”之感。总感觉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写什么都感觉语言苍白无力,情感寡淡无趣。这时,我会想到三丫。我会跑到她的朋友圈去看看,因为不论她写网络小说也好,还是写诗歌也罢,她的语言永远充满了一种热血奔流的感觉。
我不明白为什么她每天要用大量的时间工作和写网络小说,可是她的诗歌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她的每个词儿似乎都有一种妖气和生命力,她在用自己的血液和心跳写作。
刘年老师
除了三丫,我还经常去拜访刘年,这位诗歌界的骑士,一言不合就骑着摩托车上西藏。不但自己栉风沐雨,风餐露宿,常常把自己搞得像个乞丐,现在还把自己的妻子也带在摩托车上一起“疯狂”,简直是太疯了。
我常常担心,他有一天会把自己丢在西藏或者可可西里的某条路上。那样的话,真的是中国诗坛的巨大损失。他是在用生命写诗。他写下的不是诗,是一种诗歌灵魂和诗歌精神。
除了这些文朋诗友,我还有几个闺蜜好友,如张小娟、张小平、彩玲……她们的朋友圈同样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宝库。
每当我被强大的惰性所围困,每当对自己失去信心,想停下来的时候,我都会去看看这些朋友的朋友圈。看到他们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孜孜不倦地勤奋学习,看到他们取得了那么多的成绩,还依然笔耕不辍,甚至不惜放下安逸的生活,深入田园,走进底层,去寻找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我就又获得了无比强大的驱动力。
他们像一道光,照进我幽暗的人生,照亮我前进的道路,让我不再觉得无助和寒冷。他们也像一条鞭子,时刻鞭策着我,驱赶着我,让我羞于止步不前,羞于放弃努力,于是,我挣扎着起身,紧追慢赶,只为了能够与他们同行。
刘年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