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至名归丨2020年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获奖者李德毅院士
2020年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获奖者
李德毅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CAAI Fellow
李德毅院士以满腔热忱守望中国人工智能梦想,植根于中华,奋斗于一线,求真务实,持续创新,勇攀高峰并在认知模型、智能控制、不确定性推理、数据挖掘、无人驾驶等方面取得国际领先成果。作为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的主要开拓者、无人驾驶的积极引领者和人工智能产学研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李德毅院士为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个人简介
李德毅院士,我国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的开拓者、无人驾驶的积极引领者和人工智能产学研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从符号主义人工智能中得到启发,率先证明了关系代数和谓词逻辑的对等性,把数据库的搜索问题变换成为逻辑推理问题;用智能控制的方法在全球第一个竖起三级倒立摆,并表现出各种稳定的动平衡姿态,获得世界自动控制联合会杰出论文奖。
提出了云模型、云推理、云变换、云水印、数据场等一整套认知物理学方法,用云模型形式化人类认知中的概念,发现了模糊性对随机性的依赖性,把模糊数学回归到概率和统计的认知,填补了数据和语义之间的鸿沟;用数据场描述原始数据对象间的相互作用,填补了数据模型和认知模型之间的鸿沟;用云模型和数据场方法研究复杂系统的非线性特征,成功模拟并解释了涌现现象。
撰写的专著《A Prolog Database System》被译为中、日文出版,专著《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入选国家自然科学类一百本原创图书,被译为英、日文出版,清华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日本国立德岛大学等十多所大学将其列为本科或研究生课程,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经典著作之一,发表论文180多篇,单篇最高引用1800多次,累计被引用过一万次,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超过一百人。
将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研究成果用于模拟驾驶员认知,强调交互、学习和记忆,发明了“驾驶脑”装置,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动力学车型、传感器配置、应用场景,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在历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天津世界智能大会、重庆世界智能博览会、以及军队“跨越险阻”等比赛中,带领的团队获得总冠军 10次,单项冠军11次。
带领团队率先完成世界首台无人驾驶客车城际交通试验,他主导的郑州至开封路段的开放道路测试,成为全世界首个商用客车在实际道路上,成功实现全程无人驾驶的测试;2017年,李德毅率领主线科技团队将无人驾驶的产业化方向选定在无人驾驶卡车,并率先在天津港开启示范运营。通过基于港口真实场景的海量研发测试,2020年,李德毅率领团队实现了世界首次25台无人驾驶卡车在港口集群作业,累计运载集装箱超30万箱。同时,李德毅带领团队率先突破了完全无人驾驶的“卡脖子难题”——去安全员,为无人驾驶卡车在智慧物流枢纽的规模化推广乃至在高速物流干线的真正落地打下基础。
指导团队研发智能农机昼夜无人化精准作业,在北大荒耕整地超过4万亩。他提出研发无人驾驶拖拉机是智慧农业的起跑线,用人工智能赋能农业,改变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形态。
李德毅院士及其夫人娄子勤教授
2021年摄于南京
几十年来,李德毅院士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与追问没有停歇过。人们已经习惯于他的率真和直言,一次次分享他的深邃报告和真知灼见,欣赏他对学术同行的真诚、坦白、平等和质疑。
在漫长曲折、风雨变幻的人工智能科研之路上,即使在人工智能的寒冬,李德毅院士依然数十年坚定地朝着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的深水区进发,始终保持着一颗钻研智能的好奇心,孜孜不倦,游学四方,上下求索。无人驾驶下的滚滚车轮正是智能社会飞速前进的象征。李德毅院士用使命与担当,见证历史,也书写历史,在他以及广大人工智能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人工智能赋能千行万业,迎来了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