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经波折的“高考”状元有哪些?
古代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在明朝发展到顶峰,几乎所有知名的官吏都出身自科举。主要分为四级。
第一级是童试,中者称秀才;
第二级是乡试,中者称举人;
第三级是会试,中者称贡士;
第四级是殿试,前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其余称进士。
所谓“连中三元”,就是乡试第一解元、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
古代科举“高考”竞争之激烈,远胜于现在。我们来看看历经波折的“高考”状元
一、人参状元-- 翁同龢
咸丰六年,翁同龢和世交好友孙毓汶都为同榜进士。两人都很有才华,殿试竞争状元者,其实就是翁同龢与孙毓汶两人,都志在必得。孙毓汶的家世十分显赫,其祖父孙玉庭为清朝的大学士,兄长孙毓桂为道光二十年状元,孙家欲使孙毓汶独占鳌头,能与孙毓淮成为“兄弟状元”,留下一段佳话,又怕状元给翁同龢抢去了,因此便生一计。按照大清惯例,殿试前夕,参加殿试的贡士,如果离皇城,都要借宿皇城附近亲友家里,以便第二天清早便能及时进入皇城参加考试。
那时,孙家宅第就在皇城附近,而翁家则比较远些。于是,孙家很大方地邀请翁同龢到他家吃饭留宿。席间,频频劝酒,絮絮畅谈,宾主非常欢洽。席散后,孙父又邀请翁同龢到他的书斋里,把殿试一切规矩,不厌其烦地一一指点,直到深夜;翁同龢对前辈的指点甚是感激。但是此时,他已有倦意,加上不胜酒力医学,两眼困倦,孙父才促其就寝。而孙毓汶早就酣然入梦,甚是养精蓄锐,翁同龢还不知道,以为会和孙毓汶一起住宿,等了好些时候,还不见他来,已觉不支,朦胧间就和衣而睡。翁同龢刚上床,孙父又暗中派人在翁同龢的住房四周大放爆竹,一直放到天亮。第二天进入试场,翁同龢觉得全身无力,昏昏欲睡,心想这回殿试绝无夺魁希望。正在无奈之际,忽然想起老父亲给自己口袋里带了老人参,于是马上放入口中咀嚼,顿时觉得精神十足,执笔直书,考试结果出来后,翁同龢第一,授修撰;孙毓汶第二,授编修。事后,翁同龢才想起孙家的款待过程,明白了当日孙家留饭留宿之意。幸亏老父亲更胜一筹,这老山人参助他抡元夺魁。后来人们就称翁同龢为“人参状元”
二、 十进礼部考场--文震孟
文震孟,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文家乃书香门第,文震孟的曾祖文徵明就以词、书、画俱佳,闻名天下。所以文震孟小时候就很好学,擅长诗文, 20岁时,文震孟考中乡试,成为一名举人,但会试中,文震孟却落第了。这对少年时便负盛名的文震孟的打击是巨大的。但他并不气馁,他一次又一次地去北京赶考,到万历四十七年,他已9次涉足礼部贡院考场,但都榜上无名,文震孟第十次参加礼部会试。三场考场下来,文震孟榜上有名。十进礼部贡院考场,历时27年,文震孟终于成了一名贡士。三月十五日,新科贡士参加殿试。殿试仅确定名次先后。文震孟一举夺魁,成为明代第八十二位状元。
二、焦竑
嘉靖三十四年),16岁的焦竑在南京考中秀才,三年后,他初次参加乡试落第,便到报恩寺埋头苦读。25岁的焦竑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次年,他首次进京,会试落第。 之后多次参加会试,多次落第。
直到50岁的焦竑再次进京参加会试。传说他沿水路北上,晓行夜宿,泊舟于岸。次日早晨,焦竑盥洗完毕,忽见船头有金镯一只,珠宝镶嵌,绚丽夺目。他毅然令船工抛锚停航,派仆人登岸寻找失主。后来果然查到失主,当面还镯,误了考期。谁料焦竑赶到京城,却得知考场失火,考期推迟。他高兴至极,按期进场。殿试完毕,名列第一。焦竑考中状元的消息传开后,人们说:“德高当报。考场不失火,哪有状元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