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下洪溪村:和睦相处的多姓氏村落
走进下洪溪村:和睦相处的多姓氏村落
下洪溪村,位于赤溪街道办事处西1.5公里,地属平原,区域面积1110亩,下辖下洪溪、姓邵、项家3个自然村,现有居民150多户,500多人。
清《光绪兰溪县志》山川篇记载:“永昌溪流至下洪村,又名下洪溪。”明《邵氏家谱》记载,下洪溪又名“夏洪溪”。古时曾一直为夏氏和洪氏居住,后来这二个姓氏在本村消失,溪名成了村名沿用至今。
下洪溪村至少在南宋时期已经有人居住,现存龚氏、杨氏在明代以前迁入。
张氏约于明朝成化二年(1466年)从永昌兰塘张迁入。据《兰塘张氏宗谱》,始祖为张浚,字德远,宋隆兴年间(1163——1164)由建康迁居江西德兴县。始迁兰塘张祖为张锭,字大用,明初由江西饶州府德兴县黄柏塘避乱迁至兰溪永昌兰塘张。
排行字为:全宜干端正,富贵兴华,淳良恭俭让,钦明文思安,锦红松灿坦。
邵氏约于明朝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从女埠椒石迁入。女埠焦石邵氏的宗族堂名为永思堂。据《博陵郡兰江椒峰邵氏宗谱》,始祖为晋朝的邵坦,居淳安清平乡富洪里;传十余世分居各地,至蒙源祖邵旺于后唐末(934——936)迁居太平乡之谏村;居五世生邵爽,公由谏村而迁居金华循理乡青龙山前;居四世,邵从迁居金华下干。始迁焦石村祖为邵祖义,行百一,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从金华下干迁居兰溪女埠椒石(今焦石)。
本支派排行字为:百千曾贵正,福裕能廉显,崇厚俊魁名,德行常存性,余润永丰隆,凝秀传芳远,凌云继绪均,甘棠贻泽广,奕世耀晖煌,理学驰鸿誉,朝端振纪纲。
本支名人:邵玘、邵溥慈。
珍贵史料有:《灵芝赋》、《挽邵都御使诗》、邵玘《福建名宦志》、李贤《大明一统志》、陈建《皇明通记》。支族嗣后有迁余姚姚江北之滁阳、东阳紫溪等;旁支散迁于咸阳、京兆、武昌、常熟、铜陵、松江华亭、休宁、寿昌、桐庐、淳安、大塘、浦口、富阳等。
项氏约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从游埠东山项迁入。
东山项项氏宋末由遂昌西项迁入定居。
王氏约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迁入;黄氏约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从遂昌王川山迁入;曾氏约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从遂昌早坞迁入;章氏约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从游埠上范迁入;徐氏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从朱犁迁入;毛氏约于1953年从毛驯迁入;吴氏约于1955年从诸葛双牌迁入;郭氏于1975年迁入;黎氏于1979年迁入;汤氏于1999年迁入。共计15个氏族,其中龚、杨、张、邵都已经有四五百年以上的历史。
解放前,下洪溪村是重要的水上通道。下洪溪和永昌溪在这里交汇,通过下游赤溪,注入衢江。一年四季有纤夫在岸上牵拉繁忙的商船运输下游的石料和上游的木材等物资,在村东二里左右衢山殿门口还建有石板埠头,供往来商船歇息。溪水清澈,两岸樟榆参天、杨柳依依,黑色的鸬鹚嬉戏其间。溪水可以洗浣、垂钓、游泳。1980年采用溪滩的井水办过5年的集体棒冰厂。
现在,便捷的通游公路章士线穿过村北,村内硬化道路1.2公里,连接到了每一位村民的家门口。村西沿溪浇筑了水泥堤岸和水坝,缓解了困扰多年的洪涝之苦。村内建有文化礼堂、农村书屋、党员活动室、健身广场、停车场、自来水管道、污水管网、公厕等公共设施,组建了广场舞蹈队、篮球队、乒乓球队、书画班、国学经典学习班等群众自娱自乐队伍。
千年清流贯通东西,百年乔木屹于南北。时逢盛世,江山代有人才出。下洪溪村人勤劳、善良、朴实,随着“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两富两美”等工作的深入,更加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生活正展现在我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