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坊·美文」石山|高平圪炉锅

作家新

干线

高平圪炉锅

秋天,地里的庄稼收割完毕。

天刚蒙蒙亮,车有明就起了床,他收拾了一下一秋天都没有使用的风箱,又准备出门去圪炉锅了。

他用扁担一头挑着风箱,另一头挑着一个用耐火材料制做的小桶炉。喊上本家小孩,小孩是他的徒弟。小孩背着一个已经泛白的黄帆布包,包里放着一些生铁块,还有几块玉米面窝窝头。

靠着这门手艺,有明养活着一双儿女。也因为有这个手艺,他的家庭才能够正常运转。

七十年代的时候,村里老百姓做饭用的锅基本都是铸造的铁锅。只要不人为打破,那些锅能用好多年,有些皮厚一些的锅已经用了几代人。只是长年累月在煤火上烤,那生铁一层层脱落,渐渐变薄,锅底经常会出现破漏。

为了能够让破锅继续使用,经过一代又一代先人们的潜心钻研,反复试验,最后诞生了今天这门手艺——圪炉锅。

所谓圪炉锅,就是将生铁经过高温融化成铁水,再用铁水将破锅补好。

在晋东南一带的村子里,有很多从事这个手艺的人。尤其以高平的圪炉锅最为出名,车有明就是其中的一员。

趁着明亮的月色,有明师徒俩深一脚浅一脚地沿着山上的小路向外村进发了。

这几天秋收完以后,闲下来的人们已经开始深翻土地了,他们要赶在人们出山劳动之前到达那个村子。这样,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家,他们才能把各家各户的破锅收起来进行修补。

当月亮渐渐沉下去,太阳睡眼惺忪地越出东山时。有明师徒俩来到了外村敞篷下面的那个石碾旁边——这里是他们经常摆摊的地方。

他支开小桶炉,安装好风箱,又和老乡要了一些炭块,在小桶炉里用柴把火点着。炉火的中央放着一个小坩埚,将帆布包里的生铁块取出来,捣成更小一些的碎块,再将小碎块一块块放到小坩埚里。

这个时候,柴火也引着了炭块,徒弟负责拉风箱,让铁块在小坩埚里慢慢加热融化。他就走街串巷到各家各户收锅去了。

一声“圪炉——锅——喽”,村里的妇女们便将有破漏的锅拿出来交给他,距离他的摊子近一些的人家则自己将锅送到炉火跟前来。

就这样,村民们继续出山翻地去了。他用粉笔在每个锅上写一个阿拉伯数字,便于记住是哪一家的锅,避免圪炉完以后送的时候弄乱了。

他们有条不紊地开始了操作,我们一群小孩子就围在炉火周围看热闹。徒弟将风箱不紧不慢地一拉一推,就看见蹿升的火苗将铁块烧成铁水。

把要补的锅放在一个架子上,有明先用小锤子将破洞周围的薄铁皮轻轻捣一捣,去掉浮皮。舀出铁水,放在抹布的灰沙上,对准锅的破处往里使劲,然后,用蘸了湿锯末的抹子在锅的里面使劲一按,铁水就和锅融为一体,形成补丁。如此反复,锅就补好了。

等到村里的人们从地里回来的时候,他们差不多就将锅全部补好了。中午吃了一点早晨剩下的玉米面窝窝头,徒弟照看着摊子,有明就背起一口口圪炉好的锅往各家各户送去。

不需要问价,大家都知道该给多少钱。如果有的人家暂时不方便,拿不出钱,说等下次来了再给,有明也从不计较。

当太阳被西边的七佛山遮挡住,月亮又挂在天空的时候,他们师徒就返回到了自己的家。

在我小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就能见到他们来村里圪炉锅。时间一长,他们和村里的人都熟悉了。俩人都老实,很少见他们说话,只是埋头干活。

有明的媳妇吕新花是从邻村嫁过来的,新花还有四个哥哥,她是排行最小的一个。大哥吕新隆早年间在外读书,毕业后去了北京工作,他工作很忙,家里没有特殊事情,他几乎不回来,其余三个哥哥都是农民。

由于孩子们多,新花娘家在她们村是属于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家,生活相当困难。当年,新花的父母亲就是看上有明有这个手艺,才同意女儿跟了他的。新花她妈想,有明会这个手艺,女儿以后就不至于和他们家一样缺吃少穿,日子会好过一些。

除了春种秋收,一年四季,车有明都在外面圪炉锅。他媳妇新花没有出过门,一直在家种地和照看两个娃娃。每当疲惫了一天的他回到家里,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让他充分感受到人生的满足。这个老实男人暗暗发誓,再苦再累,也要出门去圪炉锅。多挣些钱回来,好让娃娃快乐成长,让老婆改变一下素面朝天的苍白——买些“雪花膏”好好打扮打扮。

但是,圪炉锅的收入实在太微薄了。尤其是这几年,由于他人老实,手工好。被他圪炉过的锅几年也不会再破。天长日久,周围村子没有破锅可圪炉,他的生意越来越惨淡。

看着心爱的女人和可爱的娃娃,他有些心急。他到外村圪炉锅的时候,听人说晋南那边没有圪炉锅的,很多破锅没法使用。

他想,如果真如人们说的那样。那些锅扔了可惜,放着又没法用,生意应该好做。思来想去,他有了个大胆的想法,他想到晋南去闯一闯——说不定能挣到大钱呢。

在说服了自己的女人之后,他挑起担子,拿上家伙。徒弟斜挎着那个帆布包,背着铺盖卷,跟在他身后——他们向晋南出发了。

他们步行了两个多小时到达了他们的县城。在汽车站一打听,到晋南的汽车票不仅贵巴巴的,而且他的行李还得另外买票。他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只有几块钱,就连买车票的钱也不够。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又有了个想法,他到新华书店花五毛钱买了一本地图册。计划步行着去,一边圪炉锅,一边照着地图指引的方向往晋南走。

就这样,对外面世界一无所知的车有明和他的徒弟。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憨劲,一边走街串村圪炉锅,一边向晋南方向进发。

这情景,大有战国末期,卫国人荆轲去刺杀秦王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情怀和挣不下钱誓不回来的坚定意志。

经过一个多月的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他们终于来到了运城地区的柴家村。一路奔波劳作,这个时候他们的口袋里已经积攒下了一些钱。

果然像人们说的那样,晋南这里的人不会这个手艺,这里就没有从事圪炉锅的人。

他们在村中间找了个比较开阔的场地展开摊子。

刚支起炉火,村里的人们就围过来看稀罕。不像在老家那样还得一家家去收锅送锅。一听说是要补锅,人们就陆陆续续把家里有破漏的锅自己拿了过来。

看热闹的人里三层外三层,把他的炉火围了个严严实实,人们都屏住气息看他们怎样操作。

只见有明摊开左手, 手掌上搁着厚厚的棉布,棉布上涂满沙灰。右手用一把耐火材料制作的小勺子,舀出少许铁水。将铁水倒在棉布上,轻轻的摇来摇去,趁热迅速伸到架好的锅下面对准破口处,铁水就漫了上来,接着他右手拿起一截沾满沙灰的布卷,按到浸上来的铁水上快速抹开。内外两只手来回抹动,使铁水与锅身一样平整,同时也充分填合了细小的裂缝。待铁水冷却,他用砂布轻轻打磨,使新补上的铁块平整而光滑,最后再抹上石灰浆,整个过程就结束了。

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补锅的村民们,看到他这个神一样的操作,个个都惊讶得目瞪口呆——太不可思议了!

由于炉子被烧得通红,不时有火星飞溅。孩子们跑来跑去在炉子周围看热闹,有明怕烧着他们,就挥舞着长长的火钳吓唬着,不让他们靠近。

他们刚到来的时候还是早晨,干了一天,还没有把所有的锅补完,天就已经黑了。

孩子们看着他俩一次次重复着这样的动作,开心地在周围玩了一天,还舍不得离开。他们依然跑来跑去,你追我赶,尽情地耍闹着。

这个时候,听到有个老爷爷吓唬自己的孙子:士勤,快回来睡觉,再不回来就让圪炉锅的把你带到高平。

这个叫张士勤的小朋友玩兴正浓,根本不听他爷爷的,最后硬是让他爷爷拉回了家。

晋南这里的地型是一马平川,土地肥沃。不像他的老家在山区,土地贫瘠,没有多少收成,老百姓吃的基本都是粗粮。人家这里气候炎热,盛产小麦,家家户户都能吃到白面馍。

看到他们师徒在这里人生地不熟很可怜,回到家以后,那个老爷爷领着他的孙子张士勤把自家的馍馍给他们送来了几个。谢过人家后,他们就在炉火上烤热吃了起来,又喝了几口在老乡家要来的水,他们感到肚子填饱了。

可是,让他们犯愁的还不知道去哪里睡觉。这里不像在他们老家,每个村都有熟人,随便都能住下。来到这个遥远的村庄人生地不熟,该怎么办呢?

士勤的爷爷真是个热心人,正在他们不知所措的时候,老人家又来到他们的炉火前。对他们说,我就知道你们晚上没地方睡觉,我拿着庙上的钥匙,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就到庙上凑乎着睡吧。

在过去,农村人讲迷信。有句俗语叫做“宁睡孤坟,不睡庙宇”意思是:庙宇里的神仙日夜都很繁忙。白天度人,晚上度鬼。晚上的寺庙,阴气沉沉。如果陌生人进入寺庙睡觉,就会损耗他的精气神。

但是,人都是随着奈何走的。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已经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他们哪里还会在意那些迷信的说法。

他们跟着老人家来到庙上,只见大门两侧有一幅对联:

人生哪能多如意

万事只求半称心

这幅对联出自杭州灵隐寺,作者已经不可考究。诗句的意思是:人生没有百分之百的圆满,总会留下无尽的遗憾。万事只求“半称心”,少一些盲目,多一点自醒,才能坦然面对生活。

车有明并不懂得对联的意思,看到“半称心”三个字,他想:半称心就足够了,神仙会保佑我们在这里安然无恙的。

况且一路走来的时候,自己还在废弃的土窑洞里睡过觉呢。比起土窑洞,这里已经好得不得了。

士勤和他爷爷弄来了一些干麦秸,帮助他们在一个没有神像的空房子地面铺开。又从自己家里拿来两条苇席铺在麦秸上面,有明师徒把自己带的被褥在苇席上铺开就能睡觉了。这个时候的师徒俩已经被感动的无可无不可了,连连对他们说感谢的话。

送走了爷孙俩,早已疲惫不堪的师徒倒头就睡着了。在庭院深深的庙宇里,在各路神仙的守护下,两个可怜的外乡人睡的无比踏实。他们的呼噜声,此起彼伏!

多亏了张士勤和他爷爷的帮助,让他们能够在这里安然住下。有了这个睡觉的地方之后,他们安心地在这个村干了五天,才把全村的锅圪炉完。

就这样,多少天来,他们一直穿梭在晋南的村村寨寨,每个村寨都有很多锅需要他们补。他们马不停蹄地干了好几个月,直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时候,才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家乡——大年就要来临了!

回来以后,有明第一件事就是把挣的钱一分不留地全部交给了自己的女人。其实,新花需要的不是钱,只要他能平平安安地回来,这个女人就十分安心了。

他出去快半年了,一点音信也没有。这个柔弱的女人,梦见她的男人在外乡被人欺负,打得头破血流,连个帮忙的人也没有。看到自己的男人遭遇如此悲惨,她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在月黑风高的漫漫长夜里,她曾经被自己的哭声惊醒。

现在,自己的男人平平安安地回来了。还给她挣了不少钱,她才如梦初醒地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中来。她激动得热泪盈眶,好几次背过男人偷偷擦拭眼角的泪水。

尽管新花没有问他要钱,但这个老实的男人总是感到,只有将钱交给老婆,内心才会踏实。

晚上,躺在火炕上的被窝里,新花对他说:

“听村里人说我大哥在外面当了官”

“是个什么官”

“我也不知道”

老实人车有明说:

“大哥在外面工作也不容易,还要养活人家的老婆和孩子。不管他当多大的官,咱们干咱们的活,不要去打扰人家”

她老婆说:

“这个我知道”

由于晋南生意好做,在那边又认识了不少人,过完大年以后,他们师徒又来到了晋南。这次不像第一次来的时候人生地不熟,现在他们已经和这里的很多农民成了朋友。

白天干完活,晚上他们就到村里的人家看看电视。善良的老百姓都欢迎他们到自己家里来坐坐,还拿出好吃的白面馍给他们吃。

有一天晚上,他正在看新闻联播。突然,他看到电视上出现了一个人,这个人长得很像新花的大哥。主持人解说:清明节前夕,在边疆省份,省政府领导吕新隆同志在林业厅和地方书记市长等人的陪同下,到国营林场检查指导护林防火工作。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大舅哥难道不在北京工作,去了遥远的边疆省份。难道真如村里人传说的那样,当上了大官?

他没敢和他的朋友讲刚才电视上一闪而过的新闻报道,喝了几口水,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了一会儿。他仔细地回忆刚才的报道,没错,电视上的那个人就是自己的大舅哥吕新隆。看来,新花在村里听到的消息是真的。

他有些兴奋,不过,这个老实人很快冷静下来。人家是人家,咱是咱。人家当人家的官,咱干咱的圪炉锅。

就这样,即便他的大舅哥在外省当了大官,车有明并没有想过高攀,他仍然干着自己的老本行。他认为,只有圪炉锅自己才踏实。

由于他为人老实,做事诚恳,在晋南一带有了很好的口碑。以至于那些村里的老百姓们,不知道谁是他们的县委书记,但都知道有个圪炉锅的高平人叫车有明——他俨然成了当地的名人。

从正月十六来到这里,他一直干到地里需要下种的时候,才起身回家,去帮助他老婆种地。

几十年过去了,车有明一直从事圪炉锅营生。可是,圪炉锅的收入实在太微薄了,他一直没有挣到大钱。随着娃娃们的逐渐长大,家里需要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再一方面,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走向富裕,人们不像以前那样在乎一口铁锅了,都用上了铝锅,条件好一些的人家还用上了不锈钢锅。几乎没有人使用铁锅了,他们也就没有锅可圪炉了。

从此以后,他们再也没有到过晋南。

顺应时代需求,他们学会了倒铝锅,他们走街串巷收购废铝。类似于圪炉锅的操作程序,先制作好模型,将废铝在坩埚里融化,再将融化后的铝水倒入模型里,冷却后打磨光滑就成功了。

随着不锈钢锅的普及,倒铝锅生意也变得十分惨淡了,他们的收入还是相当微薄。

他的徒弟娶妻生子后,这点收入远远顾不住家庭生活,人家就另谋生路,学了个厨师,到城里的饭店炒菜去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平县升格为县级市,成了高平市。

迫于生计,当工作人员到退休年龄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的车有明,却也不得不另谋生路——跟着村里的包工头外出打工去了。

他在建筑工地浇注水泥,他们修建的是炎帝陵,位于高平市的庄里村。这里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小东仓河涓涓地在脚下流淌,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就长眠于此。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高平市政府投资2.5亿元在这里大兴土木,打造炎帝文化。这项工程得到了晋城市和山西省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台湾同胞的积极响应,海峡两岸炎帝农耕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

这个项目无疑成了市里的重点工程,因为这个工程,市长还立下了军令状,保证工程按质按量如期完成。

每隔一段时间,市长都要亲自到工地看看。看看工程进度,看看建筑质量。同时,他也是有意识地给参与建筑的工人同志们加加油、鼓鼓劲,让大家好好干。

这一天,有明正在浇注水泥的时候,听工友说市里的领导要来工地调研。

包工头对他们说:

“都要好好干啊,张市长今天又要来检查了”

上午十点整,只见一位领导头上戴着安全帽,在一群人的陪同下来到工地现场。一看走在中间的那个人,他就明白那个人应该就是市长。

市长从有明身边经过的时候,停下了脚步,他很认真地问了包工头一些关于农民工工资方面的问题。他特别叮嘱施工方,市财政会按照合同规定足额支付工程款。农民工干活很辛苦,挣钱不容易,你们必须不折不扣地保证他们的工资按时足额到手,绝对不能出现拖欠克扣工资的情况。

他提高嗓门,对正在干活的农民工大声喊道:

“工人同志们都听着,如果大家受到不公平公正的对待,可以直接找我反映情况”

并说出了自己的办公电话,让大家都记好。

他们说话的时候,有明仔细端详了一下市长的长相。他感觉这个人有点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但又想不起来是在哪里,听他口音不是本地人。

因为有明早年间在晋南圪炉锅的时候听惯了晋南话,他听到张市长说得满口晋南话,他想市长应该是晋南人。

张市长一行人走后,有明向他们的工程监理打听:

“张市长是哪里人”

监理告诉他:

“是晋南人”

他又问:

“叫什么名字”

监理笑着说:

“怎么,市长刚给你们撑了腰。你还想让市长给你换个轻松岗位呀”

告诉你:

“市长叫张士勤,是农民家庭出身。对农民有感情,所以才会为你们这些农民工说话撑腰呢”

他立刻想了起来,这不就是自己以前在晋南圪炉锅的时候,和他爷爷帮助自己找睡觉地方的张士勤吗。

真应验了他爷爷当年说的那句话:再不回来就让圪炉锅的人把你带到高平。

现在长大了,有点看不出他小时候的模样来了,但大轮廓没有变。

有明还像以前在电视上看到他的大舅哥当了官那样,又有一些激动。但很快就冷静下来,他又一次提醒自己,人家是人家,咱是咱。

单田芳说评书的时候讲过,两座山不可能相见,两个人却有可能相遇。阴差阳错中,他和张士勤两个人却真的相遇了,当年的小朋友长大后居然真的来到了高平。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序中写道:存在即合理。虽然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但车有明固执地认为,这句话用到张士勤身上就是合理的。

他做梦都没有想到,在自己花甲之年的生命里,还有这么一场梨花殇雪的遇见。这种遇见,温柔了岁月,湿润了眼眸。虽然只有短暂的一瞬间,虽然市长根本就没有认出自己来,但却触动了他灵魂深处敏感的神经。

他想起了人家曾经对自己的帮助,觉得人家来到了自己的家乡,应该报答人家曾经对自己的恩情,哪怕当面说几句客气话也行。

可他又一想,人家现在是自己的父母官,一市之长。我要去找,人家肯定会以为自己是来告状的农民,秘书会挡住不让进去的。再说,上次在建筑工地见到的时候人家根本就没有认出自己来。最后,他还是打消了见见市长的想法。

回到村里以后,听他们村在市政府上班的车小庆说,张市长是个亲民的好官,尤其对农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经常说起自己小时候在他们村见到过高平人圪炉锅的事。

小庆说:“不知道为什么,张市长不止一次地提到过高平圪炉锅。还在一次干部大会上讲起了圪炉锅人是如何如何辛苦,圪炉锅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值得在机关干部中发扬光大等等”

说到动情处,张市长还曾经掉过眼泪。

(0)

相关推荐

  • 晋南山村夏夜打铁花,1500度铁水变身金色焰火,老人说出其中奥妙

    夜幕降临后,随着一团团金色的"焰火"在空中绽放,山村顿时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站在土崖下一排窑洞前的观众们,也发出了一阵阵的惊呼声.这是近日发生在山西夏县张家坪村消夏文化节上的一幕, ...

  • 「写作坊·美文」石山|佛儿凹的变迁

    作家新 干线 佛儿凹的变迁 山西高平西北部的圪台山,是高平市最高的地方,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高平市政府在制高点的位置修造了一个瞭望台,供护林防火队员瞭望,来这里游玩的人们也能登高观光. 我刚参加工 ...

  • 「写作坊·美文」石山|心在何处安放

    作 家 新 线 干 HAPPY NEW YEAR 心在何处安放 身为土生土长的山西人,生于炎帝故里,长于大粮山下.在村里读小学的时候就听说过长平之战的故事.到县城读高中,吃到"烧豆腐热圪擦 ...

  • 「写作坊·美文」石山|砖窑漫想

    作者简介 石山,原名程卫国,山西晋城人,现就职于晋城市发改委. 砖窑漫想 村外那个早已废弃的土砖窑,雕塑般地屹立在那里.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几十年如一日,像自己的亲人一样,时刻遥望着远方游子的 ...

  • 「写作坊·美文」张洲|散文三题

    作家新 干线 散文三题 四月,广武的杏花 杏花开了,群体跑到广武,连天接地的美! 白天飘落还是新疆来的棉花?还说是蒙古包来广武忆旧了.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天就在广武写出无数的赞美激情的诗行. 有你有我 ...

  • 「写作坊·美文」李廷柱|贺元帅率军路过三家店

    作家新 干线 贺元帅率军路过三家店 1936年春天的一日傍晚,从西边开过来一支队伍,来到新绛县的三家店村.那时正处于春寒料硝,乍暖还寒的时节,这支队伍一律身穿灰色粗布薄棉军装,足登爬山布鞋,上千号人的 ...

  • 「写作坊·美文」李巧云|又见栀子花开

    作家新 干线 又见栀子花开 绿色的叶子簇拥着白色的花朵在风中轻轻摇曳,阳光在花丛中跳跃,泛着星星点点的光,花香清幽,而我思绪纷飞,恍惚间,姥姥笑吟吟地站在我的对面,"孩子,栀子花开了!&qu ...

  • 「写作坊·美文」王娟娟|望仙大峡谷游记

    作家新 干线 望仙大峡谷游记 望仙康养中心院外的鸟叫声,还在耳边叽叽喳喳,不远处已经传来水流声. 从瑶庄的康养中心,到望仙大峡谷驾车三五分钟就到了售票处的停车场.春节前掌上垣曲公众号,有推广望仙大峡谷 ...

  • 「写作坊·美文」李英利|五月(外一篇)

    作家新 干线 五月 五月,花如海:五月,歌似潮.五月,孕育着希望,五月,憧憬着未来,五月是劳动者快乐的节日. 五月,青春似火,挡不住的激情:五月,青春灿烂,唱不尽的歌谣:五月,朝霞美丽,染红了天边:五 ...

  • 「写作坊·美文」忆如|永远的乡愁

    作家新 干线 永远的乡愁 提起乡愁,绕不开的首先应当是台湾诗人余光中那首闻名遐迩 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