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环境人像的镜头选用
#拍环境人像用什么镜头好#
环境人像,顾名思义就是环境和主体人物之间相互映衬下讲述被摄者故事的一种拍摄方式。这种拍摄方式最先是由美国著名的肖像摄影大师阿诺德·纽曼创立的,这是一种反映人物个性的独特的表现方式。
阿诺德·纽曼最拿手的是在瞬息之间将被拍摄主题安置在体现他们职业特点的典型环境中,成为人物身份与性格的最佳表述。人们因此给纽曼的肖像作品取了一个专用名词“Enviromentalpor-traiture”(环境肖像)
毕加索,西班牙画家和雕塑家,1954年
马克斯·恩斯特,德国画家和雕塑家,1942年
一般环境肖像可以分为户外和室内两种类型,本文仅以室内拍摄为基础,为大家分享一下最近拍摄的一些心得。推而广之,在室外的环境人像也可以借用这样的思路。
在实际的环境肖像的拍摄中,因为在熟悉的环境中,被摄者一般精神上都会比较放松。这样在镜头前就不会感到局促和紧张。比如,最近这次为朋友拍摄环境肖像的拍摄点就选在他自己的收藏馆里。我这位朋友一直从事旧物的收藏,在他的收藏馆中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藏品。好像时间在这里瞬间凝固了一般。像这样有很多故事的地方是最好的拍摄地点。从下面的场景中可以看到环境还是有点杂乱。
图片中的是我另外一位好友大新,也是旧物爱好者。
我选用这个地方作为拍摄点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场景中的上方,有一方磨砂的玻璃天花,但即使是在下午的时刻,上方能透射下来的光线还是比较少,室内还是觉得比较昏暗。因此我在画面中人物的左侧45度方位安装了第一个小闪光灯。布光图如下:
现场的布局和布光图
拍摄参数如图所示。之所以选用这样的组合,就是想让环境光更多一些,而闪光灯的光仅仅照亮人物大半身就足矣了。为了不让闪光灯的光线过于散射,我在这个灯上加装了一个标准灯罩和40度的蜂巢进行束光。这样配合顶部透射进来的自然光,可以营造出有趣的混合光源的效果。
这张还是在测试阶段的片子,已经很接近最终的效果了
因为拍摄的时候虽然是下午,但光线还是比较阴沉。这样的光线色温一般都比较偏暖,所以我在这几张测试的时候故意将相机中的色温定在了大约6400K左右。这样可以让整个环境充满一种偏黄的色调,既可以避免闪光灯的色温偏高,又可以与整个收藏馆的氛围搭配得恰如其分。
在这样比较狭窄的室内环境下,镜头的选择我推荐使用恒定光圈的标准变焦镜头。定焦的镜头不是不可以用,但在这里又有些顾客在这个场景中穿梭,使用定焦镜头在构图上就十分不便。所以为了使得画面尽量干净,又要突出主体,这里我使用的是Nikon的24-70mmF2.8变焦镜头,在开始几张的拍摄时我基本上选用的是35-50mm的焦距。这样可以让画面交代出被摄者的职业和拍摄的所在地(注意背景中的楷斯收藏馆几个字)。
当我让被摄者进入到这个“设计”好的场景中时,他简直就犹如无人之境,自顾自地把玩起他那些钟爱的旧物,一会儿玩玩洋娃娃,一会儿又搬出一台意大利的手风琴,手舞足蹈地大声说着不怎么流利的意大利语。整个的拍摄非常轻松惬意,在一阵阵的欢笑声中就很快结束了。以下就是拍摄的成片。
这位就是楷斯收藏馆的馆主——武楷斯
一封夹在旧书中的信件
来自意大利的手风琴
虽然法律课班出身,也有激情飞扬时
在最后的几个镜头中,因为主人激情飞扬地讲着这些旧物的故事,我就使用了最长的70mm焦距进行拍摄,这样利用闪光灯的光线把被摄者从画面中分离出来,使之更加生动,更有现场感。
就在同样的场景中,我还使用了大画幅相机来进行拍摄,镜头也是分别选用了135mm和210mm的镜头。(相当于135相机镜头的40mm和70mm焦距)。
这是用大画幅相机,施耐德135mm镜头,使用FOMA PAN400拍摄
使用大画幅施耐德210mm镜头拍摄
总结:
其实,我觉得环境肖像就像我们写文章一样,都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几个要素。因此如果在一开始就使用大光圈进行拍摄的话,就很容易忽视环境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而这个点恰恰是画面中的点睛之笔。所以我建议在拍摄环境肖像之前,首先还是要对被摄者的相关背景进行一些了解,从被摄者的职业或者喜好出发来设定场景是最简便的方法。同时在拍摄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好现场光与闪光,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形成互补。让光线来对被摄者进行刻画和气氛的烘托作用。这样的环境肖像才能讲故事,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以下是这次拍摄的视频链接,欢迎大家欣赏。
https://www.ixigua.com/i6951303693530890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