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锦源:看司马光的赦过宥罪

赦源于五帝时期。其主要论证依据是《尚书·舜典》“眚灾肆赦”的记载。有学者根据《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对这种判断辅以佐证,提出尧舜时代已经出现了现代特赦制度及减刑制度的雏形。
《易经·解卦》的记载:“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汉朝初年,汉高祖刘邦为发展生产,繁衍人口,大赦天下。大赦于是成为一种政治手段。遇到皇帝登基、更改年号、立皇后、立储君、平叛乱、或遇喜庆大典,都要大赦一番,用以标榜黄恩浩荡。

  据史料记载,古代的大赦方式分为四种,一是通常所说的大赦。二是曲赦,即在部分行政区域内赦免罪犯。三是德音,即降等所受刑罚的方式。四是特赦,即对个别人的赦罪。

  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记载了这样的故事:

蜀汉实行大赦。大司农、河南人孟光当众责备费说:“实行大赦,就象树木一半茂盛另一半却枯槁一样,是一种偏颇的政策,不是圣明之世所应实行的。只有到了社会极端衰败,实在不得已的时候,才能暂且变通偶尔实行一次。如今主上仁德圣明,百官们也都尽职尽责,哪儿有什么迫在眉睫的危急情况而几次施行这种不平常的恩典,去加惠于那些为非作歹的奸恶之徒呢?”费只是一个劲儿地看着他道歉,谦恭地听其责备而已。

当初,诸葛亮做丞相的时候,有人认为他不肯实行大赦,诸葛亮回答说:“治理国家要靠大的德政,而不靠小恩小惠,因此汉代的贤臣匡衡、吴汉不愿实行大赦。先帝也曾说过:'我与陈元方、郑康成在一起时,常常听他们给我讲述治国之道,但是竟没有一次讲到过赦免政策。象刘表、刘琮父子那样,每年都实行赦免,对于治国又有什么好处?’”因此蜀人极力称赞诸葛亮的贤明,而知道费是比不上他的。

陈寿评曰:诸葛亮治理国政,曾多次发兵征战,但赦免令却不轻易下达,这难道不是很有远见卓识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