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苏轼的书风对当世文人产生了哪些影响

原创纯娘们2020-07-09 11:16:42

由于宋前期书法一直受唐代"尚法"思想的影响,致使书风严整拘谨没有创新。到了北宋中期,苏轼主张把"意"作为书写的重点。他注重对内在精神的追求,他在讲他的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把自己的心境寄情于笔墨之间这样才能达到"书初无意于佳乃佳"佳境。并以此作为书法创作原则予以遵循,创作了一大批"尚意"书法作品,形成了"尚意"书风。对当时的书坛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中黄庭坚就深受苏轼的影响。苏轼曾称赞黄庭坚:以其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与造物者游。黄庭坚一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挫折,但他总是不系于怀、超尘脱俗、超然豪放。而在书学思想上与苏轼同出一辙。"韵"字是黄庭坚书法思想的精髓。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评宋四家书法云:"综是四家,冠冕一代,要其独到,各有专胜: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黄庭坚在书论中,常以"韵"为尺度来品评。如黄庭坚在《题东坡字后》说:"东坡简札,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

今世号能书者数家,虽规摹古人自有长处,至于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所谓兼四子之有以易之不与也。"如何去俗存韵,黄庭坚在论书中有鲜明的观点,具体而言,集中体现在文章气、人格、修养等方面。黄庭坚认为病韵的关键是无书卷气。黄庭坚评王著、周越书法说:"极善用笔,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盖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诚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尽之功也。"由此可知文章气、书卷气乃"韵"之所系。也正是王著、周越"病韵"之所在。他在《跋东坡书远景楼赋后》说:"东坡书随大小真行皆有妩媚可喜处。今俗子喜讥评东坡,彼盖用翰林侍书之绳墨尺度,是岂知法之意哉!余谓东坡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芋芋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

黄庭坚对苏轼的推崇尽管有感情方面的因素,但更为重要的是对其师人格和文章之美的尊崇,这也正是黄庭坚"书以韵胜"的书学思核心思想所在。这也是苏轼本人所提倡修养与知识并存书学观念。苏轼认为书家的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决定他的书法境界,只有饱读诗书才能从书法形式瓶颈中解放出来,从而突显出书法的内涵所在,这正如他说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的直接反应。

在书法创作方面,黄庭坚的行书结构奇特,提顿起伏,一波三折,中宫收紧向四周辐射,轻重缓慢意韵十足。草书气势豪迈,超凡脱俗,亦有禅家气息,都是尚意书风的典型。如著名的《松风阁诗卷》(如图十八)此卷书法线条以中锋为主,用笔沉着痛快,结构纤侧,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舒展自然,气宇轩昂。横画倾斜不平,竖画弯曲不正,一改前人横平竖直,平淡无奇,呆板生硬的结构,这使他的字显的风神潇洒,飘逸自然,意韵十足。如草书《李白忆旧游诗卷》(如图十九)用笔圆润劲健,结体中宫收紧,尽显奇特,笔势飘动灵动,线条凝练,收放自如,纵横奇倔,极尽伸展之能事。

黄庭坚一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挫折,但他总是超尘脱俗、超然豪放。可见黄庭坚深受苏轼的影响。相比而言,北宋书画家米芾则在集古字基础上另辟蹊径,为"尚意"书风开辟了另一条道路。苏轼被贬黄州时,他去拜访求教,东坡劝他学晋。元丰五年开始,米芾潜心魏晋,追求晋人潇洒自然、潇洒洒脱的的境界。米芾说:"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纵看书法纵横跌宕、沉着痛快,表现出一种飘逸脱俗的风貌。米芾对于书法率真与随意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书学思想的影响。

米芾著名的行书《蜀素帖》中就洋溢着浓厚的"尚意"书风。用笔八面出锋,结字侧锋取势,给人以奇异莫测,风樯阵马,痛快淋漓的感觉。在用笔上,如"舒"的竖画,"射"右部"寸"字"屈"的撇画等都是在不经意之间书写而成,自然飘逸、劲健挺拔、收放自如,变化奇侧。

在结字方面也有着不同的变化。"高","连"、"松"、"端"等字大部分左低右高,"劲"、"凌"等,左高右低,"挺"、"枝",左右偏旁几乎对称。在布局上讲究对比,如"上"、"不"、"烟"、"青"、"擬"有大有小,"U"、"舒"、"叶"等单字笔画之间有粗有细这些特点都是米芾得天然之妙,随意而作。苏轼的书法理论与书法创作引领宋朝一代"尚意"书风,不但黄庭坚、米芾的书法直接获益于苏轼的指导外,受到苏轼"尚意"书风影响的还有秦观、晁补之 、李之仪、陈师道等。

如李之仪说:"凡书精神为上,结密次之,位置又次之,杨少师度越千古,而一主于精神。柳诚悬、徐季海纤悉皆本规矩,而不自展拓,故精神有所不足。或谓作字正如习马,步骤驰骋,各有先后,一失其节,御者所愧,至其奔轶绝尘,则乃能见其材。"李之仪论书以"精神"为根本,认为"精神"凌驾于结构和位置之上,他十分欣赏前代书家杨凝式,因草书不拘章法,性情盎然,以精神意趣见长。

对柳公权、徐浩之书颇有不满,究其原因,则是柳、徐二人为规矩局限,中规中矩,无法突破,使得意气不足。可以看出,此"精神"是贯穿于书法作品中,是神、气、血、骨、肉在书中的自然体现。认为主体精神在创作中居首要地位,有"精神"的书法作品方能传神。而在这方面作为苏门弟子的李之仪,自然会受苏学思想的熏染,苏轼言"书必有神、气、血、骨、肉,五者阙一,不能成书"。重视书者的精神和气质。这与李氏提出的主体精神在创作中的重要性所表现的实质是一样的。也可以看作是苏轼"尚意"思想的延续。此外苏轼这种"尚意"思想也推动了北宋文人画的兴起。总之苏轼书风的"尚意"思想在北宋得到了士人的普遍接受,这对北宋以后的书风产生重要影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