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
说起“无赖”这个词,很多人认为它是地地道道的贬义词。也确实如此,查查《辞海》,其中对“无赖”的解释为“强横无耻、放刁、泼皮等恶劣的行为。”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无赖”都是以负面形象现身,如柳青《铜墙铁壁》第十六章:“你要好好走哇?不能再耍无赖啊?”《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这人叫做石老鼠,是个有名的无赖。”等等,不胜枚举。汉语的表意是异常丰富的,古代也有一些诗人反其意而用之,常借“无赖”正意反说,表达一种喜爱之情,使诗句更有情趣。如南宋词人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的“小儿无赖”,品来别有一番滋味。“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首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画面,写尽恬淡的人文之美和生活之趣。词人把这家老小的面貌和情态,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最喜小儿无赖”这两句,把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表现得栩栩如生。在这里,用“无赖”形容孩童的淘气烂漫,让人不由得心生欢喜,会心一笑。
古诗词中运用“无赖”不仅可以来形容人,还可以描摹花草。南宋诗人陆游《广都道中呈季长》中的梅花“无赖香”,满满的画面感:天上石渠郎,能来伴楚狂。风雪朝并辔,灯火夜连床。江水不胜绿,梅花无赖香。剧谈那得住,出处要平章。乾道八年,诗人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此诗便是回忆了他和季长的友谊。风雪之中,二人骑马相伴、秉烛夜读,江水澄碧,梅花香气袭人,当真是幸逢知己、不亦快哉。这里的“无赖香”妙不可言,仿若萦绕鼻尖,沁人心脾。
扬州瘦西湖 图片来源:网络
提及“无赖”的妙用,就绕不过唐代诗人徐凝的《忆扬州》: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诗人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把天上明月一分为三,而扬州则独占二分,确实够“无赖”的了!“无赖”二字,把诗人对扬州的偏爱写得跃然纸上,也把扬州明月写到了入神的境界,令人叹为观止。善用“无赖”而使全诗惊艳的,又如唐代诗人杜甫的《奉陪郑驸马韦曲》: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绿樽虽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这首诗表面上看,全是对韦曲春色的不喜,但认真体味,始觉另有深意。诚如明代文学家王嗣奭《杜臆》所言:“全是反言以形容其佳胜,曰'无赖’,正见其有趣;曰'恼杀人’,正见其爱杀人。曰'好禁春’,正是无奈春何;曰'钩衣’'刺眼’,本可憎而转觉可喜。说得抑扬顿挫,极生动之致。”诗中的“花无赖”“恼杀人”,恰恰是对此间春色的倾慕之情。正如做母亲的有时说孩子顽皮,心里却实在是喜欢他的活泼。另一方面,诗人看到韦曲的春色尚好,自己却须发已白,少年不在,不禁生出淡淡的忧伤。“无赖”云云,换个角度,实则是对时光的感怀和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