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3| 不谈古城,只谈生活

陕师大长安校区低处西安郊区,地段偏僻,白天,大马路边高楼下只有汽车飞驰而过扬起的黄土。

到了晚上,街道拐角便像煮沸了的麻辣烫般沸腾起来:人头攒动,小灯低垂,吆喝声此起彼伏:“白菜一块,白菜一块哟。”

眼睛忍不住眯起来,这才是古城的生活气嘛。和去年在钟楼、鼓楼见到的完全不同:市中心是恢弘的辉煌,这里却是烟火的质朴。

还有,人的淳朴。

关于远方,吸引我的,首先是那里的人,其次才是那里的景。

路边看到巨大的圆茄子,欢喜地跑过去。大叔抬头问:“娃娃,要茄子吗?”我讷讷地笑:“叔叔,我不买,我能拍个照吗?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茄子呢!”

“娃娃你拍你拍,拍照不要钱哈哈。”

喜欢这种质朴——就是那种长在泥土里的那种质朴,从脚心一直暖到胸腔。

尘世复杂,经济之都里人与人之间筑起的防备和隔膜,在这里,悄无声息地瓦解了。

言归正传,说到生活,民以食为天,索性聊聊陕西的吃(遥想去年在西安的四天,粒米未进,顿顿泡馍和面条

这两天基本是在师大食堂吃的,名字挺有韵味,叫 溢香楼(恕我直言,真的没有闻到香味🙈)。倒是一进来就发现菜单与众不同,计量单位无一不精确到克。小笼包好好的不一笼一笼卖,叫300g,粉面也不按碗算,通通都是克。

而且,放筷子的桌子上,竟然还真的摆了电子秤——你不放心吗,来称呀,随便称——真正的童叟无欺了。

侧面反映出北方人性格上real耿直,直来直去够爽快,像极了这边凛冽的风。喜欢

还有,不明白师大为何如此偏爱绿色,90%的饭盆,无一例外都是绿色

这是绿色

户县软面

还是绿色

师大凉皮(面筋混搭)

依然绿色

汤圆上放三粒枸杞是什么操作

好吧,勉强给你一碟黄

烤冷面

反正基本就是各式各样的面食,此处不作讨论,数学不好统计不来(摊手.jpg)。师傅最喜欢问的一句是:要辣子吗?我永远答:要啊要啊(咱不能丢湖南人的脸是不是,结果下一秒就被辣哭

相比南国烹饪的精致、小巧,西安都是粗犷的豪放的,醋、酱油不用瓶子装着,偏偏用大桶装满,铁勺子一瓢一瓢泼进面里。

一大盆一大盆的芽菜、包菜、萝卜丝、韭菜,粉身碎骨地堆成小山,阿姨用长筷子夹起来,把馍馍或是烧饼的肚子填得圆圆的,或者用大勺子舀起来,盛在碗里鼓出尖尖的包。

请问肉夹馍里为什么要放锅巴

我在一个又一个的窗口走过,满脸闪烁着好奇的光芒(我的视角),像只许久没进食的哈巴狗(旁人视角)。

总的来说,西安饮食口味偏重,咸、酸、辣,明明这么冷,偏偏配菜都凉飕飕地搁着,不愧培养出那么多果感魁梧的北方人。于我而言,好吃是好吃,但不宜久吃,还是想念广州的早茶,一笼笼,热气腾腾。一壶茶,包厢里从早喝到晚,悠悠扬扬,不似这边风沙里风卷残云,冷冷清清。

啊,附上一张手机里存的中大南校的食堂餐:想念大米饭呜呜呜

今晚回来时,村子深处的夜空恰好在绽放烟花,夜归的工人、带娃的老人、跳广场舞的大妈,全都挤在一团仰头去看。

我站在人群之中,看着烟花四溢,有那么一瞬间,觉得人生真的太奇妙,无论走到哪里,生活的底色永远如此明显:无非吃喝拉撒睡,但你不得不承认,这才是所有追求的最基本构成。

人世间的高尚或高雅,未必逃脱得了生活本身。

村口广场跳舞的大妈

红彤彤的灯照着红彤彤的扇子

楼下卤肉店灯火通明

旅馆阿姨看我编辑这篇文,诧异地问:娃娃你咋把乱糟糟的菜市场照片放出来呢?

我笑笑,说,不乱呀,挺喜欢这种烟火气的。

而于我而言,无论生活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如何变换或随机组合,都不能阻止我对生活的热爱。


PS:

今日关于人生,最感慨的是:感谢总有这么多的可能性,让我总有余地可选。工作也好,其他也罢,总归一句,尽人事,听天命。

我相信上帝会给我最好的。

下周想在回去途中去南方的城看一看,地点暂定,等待命运给我的惊喜吧。

Shine 20181102 21:56 于西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