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修缮让清代匾额“重见天日”

一个字难倒众人!是“社”“杜”还是“北”?
《姑苏晚报》2021年07月31日 B01版

  本报记者 王可 本报通讯员 张璐敏

  匾额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随着社会变迁,匾额逐渐淡出生活,历代遗留下来的匾额不少都被破坏或遗失。但是,匾额上传递的文学、书法、雕刻、装饰艺术等值得后人研究。日前,姑苏区平家巷11号一处百年老宅正在实施修缮,三块古代匾额得以“重见天日”。匾额上依稀可见“嘉庆”“光绪”等字样。其中一块匾额上的刻字,更是引发周边居民和游客的热烈讨论:上面刻的是“福荫社隅”“福荫杜隅”还是“福荫北隅”?记者赶到现场,探秘匾额背后的故事。

  老宅修缮现场觅到宝

  姑苏区平家巷11号距离拙政园景区步行仅需五分钟。记者赶到老宅时,现场已是人头攒动。人群中既有周边居民、社区工作人员,也有刚从拙政园景区游览完毕的游客。

  在其中一间房内,记者见到了“紧贴”在墙面上的三块大型匾额。一块匾额是黑底金字,一块是红底金字,另一块已无法判断它原本的颜色,连刻字也无法辨识。

  现场施工人员告诉记者,匾额是他们和住在这里的居民发现的。发现时匾额就是这样“贴”在墙面上。“其中两块匾额保存完好,上面清晰地刻着嘉庆、光绪等字,应该很有历史价值,我们立即停止施工,等待相关部门处理。”施工人员说。

  80岁的朱树坤住在老宅18年,退休前是苏州机床厂的职工,这里是单位分的公房。他2003年搬来时,隔壁的这间房就处于空关状态。“主人好像姓潘,是个大户人家,其他的就不得而知了。发现匾额后,居民们都很兴奋,毕竟看到'宝’了!”朱树坤说。

  是“社隅”“杜隅”还是“北隅”

  由于施工现场设置了脚手架,记者无法靠近。即便有些距离,匾额上的刻字仍熠熠生辉。

  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以阳刻的手法,刻着“康乐和平”四个字。根据匾额上的信息,可以初步判断匾额是在“嘉庆年间”由“两浙全省提督学院潘世恩”所题,“光绪七年孟秋毂旦境下弟子”所刻。记者查阅相关资料,毂旦通“谷旦”,是“良辰吉日”的代称。也就是说,匾额刻于1881年农历七月的某个吉日。而其中题字的潘世恩,是苏州籍清代名臣,历仕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被称为“四朝元老”。

  另一块匾额,刻字略有缺损,但依稀可见“光绪”字样。围绕这块匾额上的刻字,围观人群掀起热烈讨论。

  分歧的焦点主要围绕匾额从右往左的第三个字。有在场居民认为,这块匾额上刻的是“福荫灶隅”。她分析,匾额可能是过去挂在厨房的,福泽庇佑“灶台一角”的意思,祈愿五谷丰登;有来自社区的工作人员猜测,匾额上的字可能是“福荫杜隅”,这家人可能姓“杜”,有保护杜家之意。也有四川游客表示,还有“福荫社隅”的可能性,因为过去有“江山社稷”一词,匾额想要表达“让福气遍洒社会的每个角落”之意……一时间,大家对于匾额的讨论不绝于耳。

  相关部门将尽快把匾额保护起来

  为了弄清谜团,也让匾额的内容和身份明明白白,记者通过拙政园社区工作人员吴淑文,联系到了房主的后人潘健。

  潘健今年59岁。他告诉记者,平家巷11号的这间房曾是他的外婆居住,匾额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外婆去世后,他已经有20多年没回去过了。“好像小的时候看到过这几块匾额,后来的事就记不清了。关于匾额的历史,我也不得而知,也很想弄清楚。”潘健说道。

  为此,记者咨询了本土的几位书法家,他们也是看法各异。但多数人认为,从书法的角度来看,上面应该刻的是“福荫北隅”,猜测可能是过去挂在北厅的装饰匾额。

  截至发稿前,姑苏区古保委等相关古保、文保部门以及拙政园片区城建处计划展开专题讨论,将尽快采取措施把三块匾额保护起来,邀请专家对市民和游客关注的匾额刻字问题进行分析解读,并推测出三块匾额之间的关系。对此事本报将持续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