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景山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施氏对药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
结果: 吕景山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渊源概述: 吕景山老师,幼承庭训,在童年时期内心就种下了中医的种子。后在北京中医学院跟随祝谌予老师学习,后经祝老推荐侍诊于施今墨老先生左右,故为祝谌予、施今墨的传人。而祝谌予又是施今墨的及门弟子,施今墨的学术渊源则属于孟河医派。吕老现为第三批、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培养包括本人在内的多名学术继任人。2011年5月在香港收海外徒弟11人。 吕景山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继承师门,精研对药: 施今墨先生处方时,常常双药并书,寓意两药之配伍应用。吕老于1978年开始撰写“施氏药对”,定名为《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 治疗糖尿病学术经验: 认为该病的病机是气阴两虚、脾肾亏损兼夹血瘀,并将糖尿病分为气阴两虚、阴虚火旺、燥热入血、阴阳俱虚、瘀血阻络五型;常用
降糖对药方作为基本方加减化裁。方中生黄芪配生地降尿糖,苍术配元参降血糖,黄芪、苍术补气健脾,生地、元参滋阴固肾,总以脾肾为重点,从先后天二脏入手,扶正培本。
糖尿病患者多瘀,血液呈浓、粘、聚状态,流动不畅。葛根配丹参活血化瘀、祛瘀生新使气血流畅,可提高降糖疗效。熟地伍山萸元阴元阳同补,增强“敛脾精,止漏浊”的作用,从而更有效的降低血糖、尿糖,吕老应用本方,每根据病情不同,灵活加减。
治疗脾胃病学术经验: 辨证用药,不拘成方:吕老既强调辨证的准确性,又强调用药的灵活性,敢于据病情立新方新法。一个处方常由三、四个小方化裁而来,温、清、消、补以适当比例参于其中,然总以脾胃升降失司为机转。主张循序渐进,缓以图功,反对峻补猛攻。其处方药味少,剂量小,药力缓,一般剂量3-10g,多数处方药味在15味以上,慢性病多建议患者用丸药善后。 善用炭药:血见黑则止,吕老不仅在出血时运用炭类药,在治疗泄泻时也常用炭药,认为其既可促进水分吸收,又可保护肠粘膜。他还认为凡炭药能中和胃酸在促进溃疡愈合方面,除喜用紫河车、生熟地、龟胶、阿胶外,还常用珍珠粉、血竭、制乳没滋养、止血、活血兼用。
治疗冠心病学术经验: 认为冠心病虚证以气阴两虚兼瘀血阻络最多,治疗以生脉散为主方,酌加柏子仁、当归、白芍、丹参、菖蒲、郁金、羌活、菊花等药益气生津,养血复脉。而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多因气滞血瘀或气虚血瘀,故对冠心病心绞痛频发者,活血化瘀为重要治则之一。·痰阻气机心胃同治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经常表现在胃脘部的治疗大法。 治疗外感病学术经验: 主张审表里之比重及正邪虚实之程度而后定治法。在治疗上吕老认为外邪入侵予以出路,切不可闭门缉盗。临床中强调过汗则伤津,致阴虚而邪不去。过下则正衰而气下陷,致旧邪未除新邪又侵。 吕氏对穴研究: 受施老药对的启发,创立“对穴”:对穴是指两个穴位的配伍应用。是基于相配两穴性能上开阖相济、动静相随、升降相承、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的有机联系。其配伍规律有:相辅相成,包括同类相从及异类相使;相反相成;补泻兼施和升降并调。吕老于1986年编著出版了《针灸对穴临床经验集》。共收录223组对穴,分为23大类。并对每组对穴都注明了出处及穴性功用、配伍应用的功能、主治病证、针刺手法、临床应用经验等。
吕景山老师应用施氏对药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 (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的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在改善临床表现,降低中医症候积分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治疗组对患者的血、尿、便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结论: 吕景山老师为名医施今墨、祝谌予的及门弟子,其学术渊源为孟河医派。吕老对施今墨老师的学术思想体会尤深,除对其对药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发展外,又受其启发创立了吕氏对穴。此外,吕老对脾胃病、冠心病、糖尿病、外感病的辩证治疗也有鲜明的特色。
吕老运用施氏对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经长期实践,理法方药相对固定,
消痞和胃汤即为其代表。本研究表明吕老经验方消痞和胃汤可以明显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较好,且对患者的肝肾功能及血、尿、便常规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