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燮散文连载《我的起源》17《母亲》上/轩诚清读

文/匡燮

播读/梁轩诚

编辑/清慧

上期结尾:

我平生从未叫过父亲,葬礼上,只顾一声声痛哭母亲,对父亲一声也哭不出来。直到在十字路口迎接父亲亡灵归来的那个黄昏,我身着重孝,跪在村头,看着眼前父亲的这口空棺,百感交集,不觉大恸,终于一声呼唤:

“爹,回家来啊!”

便痛哭起来。

《我与世界》第一部 

《我的起源》之“未勒的碑文”五

母   亲(上)

母亲去世后,我写过篇名为《蒲团》的文章,回忆了母亲艰苦而辛劳的一生,又在近日完成的书稿《留在小城的梦》里,记录了母亲随我在小城度过六年的种种情景,至此,还是有无尽的思念要倾吐。母亲于我是永远也讲不完的恩情和言说。

母亲是一九八三年夏天去世的,享年七十五岁,一九零八年生人。母亲出生在一个除旧布新的时代,两年后,辛亥革命爆发,清帝逊位,民国初立,但除了一阵剪辫子和提倡天足的风潮过去,似乎一切还都保留着不曾改变。便是缠足一节,民间也依旧的不能放松。据说女子缠足是从五代南唐李璟、李煜父子那儿开始的,至清末历经千年之久。母亲遂成为这千年史上最末一代的缠足者。

母亲做女儿时,有个乳名,是她母亲起的,至今我都只能说出音,而不能确指那个字是怎么写的。河洛一带,保留着许多古音,是今天汉语拼音里所没有的。母亲乳名的这个字,声母是汉语拼音里的M,韵母却是国际音标上才有,便只能猜出这个字可能是个“敏”,或者是个“苗”和“眠”字。虽然民国了,女儿出嫁后,那乳名在婆家还是绝密的。解放后,因开会需要才根据娘家的“瑞”字辈,给自己起了个“瑞花”。但母亲去世后,她的牌位上依然写着“郭杨氏”三个字,真实记录着母亲一生的命运与屈从。

母亲娘家姓杨,北乡明达村人,跟我们村相距七、八里。母亲回娘家,从村后上岭,顺岭背下去,进到一道凹里,平展展的一段路,四周的山岭起伏,凹那头是武家湾村,村前有座塔,每从塔旁走过,母亲就叮咛我低下头,不准往上看,说塔里有邪,招惹了要害病的。从武家湾村头北折再上一道岭,下一道又宽又深的沟,明达村就在那边的沟边上了,沿沟的尽是窑洞人家。母亲娘家不在沟边的窑洞住,是沟上的平房院落,门楼高高的,小时候觉得很像一座庙。

母亲兄妹五人,有我大舅、大姨、二舅和六舅,这说的是叔伯大排行。母亲是小妹,子侄们都叫母亲为小姑。二舅和六舅,住在高门楼的这所院子里,门楼下的前房由六舅一家住着。从前房往后,上台阶是东西对厦。西边住着二舅一家,东边有一间,住的是六舅的二儿子宗表哥小两口。另外两间,一间是六舅家的灶房,一间空着,是二舅家的。我大舅住在西边另一所单独的院子里。大舅、二舅、六舅三家的房子都是一砖到顶,院子也是砖铺地,想必当年也是殷实之家。记得小时候,还见过大舅、六舅两家喂着大牲口,有胶皮轱辘大车。但土改三家成分都是中农。

大舅给我的印象是高个子,长袍,马褂,瓜皮小毡帽,说话有些拖泥带水,手也抖。他有三男四女。大儿子死得早,留下两个孙子,一个叫瑞风,一个叫福来。瑞风一只眼里有棠梨花,人挺忠厚,却没有什么本事。福来说话颓舌子,智力似乎有点问题。大舅的二儿子叫林,一身豪气,风风火火很能干,害眼病,经常带副墨镜,早早离了婚,再没娶,没有子女。三儿子叫武,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得了臌症,肚子大得像鼓,后来是不是治好了,已不记得。印象是殁了。

大舅的四个女儿,大的叫亮,老二叫望,老三叫素英,素英表姐性情刚烈,为婚姻跳井死了。还有老四叫雪,雪表姐嫁到距离我们不远的马岭村。望表姐没有子女,要了雪表姐一个女儿。

也是因为婚姻吧,三十多岁的望表姐只身来到西安,在一家街道办的工厂上班,住在城内的五味十字,和一个外地口音的半大老头结了婚。我曾在她家见过这人,很老成的一个下水工,酒糟鼻,一脸小疙瘩,不多言语,后又离异,再也没有结婚。晚年望表姐搬来我家附近一个小区居住。后来,她要雪表姐的这个女儿,长大成人,一度与望表姐关系失和,表姐来找我,我出主意说,你告诉她,她若不管你,就说你把房子给了我,我把你养老送终。再数年,这女儿懂事了,又与望表姐和好如初。我与望表姐也就很少联系了。望表姐与我还另有一层关系,就是望表姐的母亲、我大妗子,是我二婶母亲的亲姨。我二婶叫我望表姐表姨,双方一直联系着,望表姐至今健在,想来已是八十多高龄的老人了。

二舅是铁匠。浑实身段,诚信明理,言语不多,说出话却很有分量,在我小时候就去世了。二妗子细条身材,说话柔声细气,十分贤惠。二舅有一双儿女,儿子小名留子。记得留子表哥开始在洛阳工作,母亲因故曾带我到洛阳找过他,后来他曾做过河南灵宝县委书记。再后来听说调往四川重庆三线工作去了。二舅的女儿小名妞儿。妞表姐嫁到了洛阳附近的后楼村,表姐夫在西安一家很有名的照相馆专司修像,技术精熟,他有一个儿子叫安,也在这个照相馆修像。安与望表姐的女儿,我儿子、小女儿早先经常一起玩耍,很熟。数年前到北京谋生去了,听说专为政界上层修像,子承父业,技术同样了得。好像与望表姐女儿恋爱过,至今未娶。

六舅为人豁达豪爽,爱打抱不平。我小时少到舅家走动,不像我姐姐、哥哥,小时外公、外婆尚在,在舅家常住。故我与三位舅舅不熟。有一年,六舅来渭南,住在三叔家,我正上中学,见了,有种陌生感。六舅很失望,回家对我母亲说我见了他不亲热,跟外人一样。六舅六十多岁死于'羊羔风’病,是在路上倒下去便随即去了。六舅有三男一女,女儿名若,做姑娘时云盘大脸,明目浩齿,健康而丰满。三个儿子,大儿子魁,次子伦,三子宗。魁表哥和名字一样魁梧,不爱说话,见人只笑笑作罢。到山西学打铁,落户山西。伦表哥抗美援朝那阵儿,光荣参军。当时,各村路边村头到处贴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大标语,大会小会动员参军,如哪个小伙子参了军,村里便像过喜事那样,敲锣打鼓欢送。那天,伦表哥骑着高头大马,胸前戴着大红花,从我们村经过,母亲是他亲姑姑,赶着来送他,挤在人堆里流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伦表哥在马上满面春风,摆着手叫母亲回去,不用送了。据说,抗美援朝后作了军官,一家人都在外地工作。宗表哥一直在家里,我每次陪母亲回娘家都能见到。他中学毕业,在村北不远的北麻屯学校教书,五十多岁就暴病去世了。

还有我大姨家在酒流凹村,一个很富诗意的村名。姨夫早亡,只有一女,叫恩。恩表姐嫁在潘庄,丈夫是位老师。潘庄离我们村不远。打我记事起,因我外婆外爷去世的缘故,母亲除过年,夏收例行节气回娘家外,经常去的是我大姨家,后来与恩表姐也常来往。我对舅家陌生,对大姨家却十分熟悉。母亲年轻守寡,生活艰难,经常凭织孝布卖了换钱。有一次,我单独去恩表姐家,表姐叫我捎话给母亲说,有人要买孝布,问母亲卖不卖,母亲等的就是这句话。我也不知道是自己不用心,还是太笨,把话竟说反了,使母亲的孝布没有卖成,母亲很生气,觉得我这么大个娃子了,连句话也说不清。这件事至今我都记忆犹新。中年以后,做梦还梦见大姨家的村子。大姨家是个很大的门楼,厚木门上订一排圆盖大铁钉,院子窄窄的一溜,左手一排两间厦房,右手依墙一棵石榴树,高出屋顶,枝干扭结着,很有风致。迎面是孔大窑,窑内光线明亮,地方宽绰。大姨很讲究,窑里窑外,整齐洁净,井井有条。大姨高条身段,白皙脸面,老年依然精干利落。母亲和大姨年轻时都是好人才,是杨家的两朵姊妹花。

附1、作者简介:

(0)

相关推荐

  • 【河南·平顶山】艾平丨怀 念

    怀  念   作者/艾平     一 在族人和亲友的哀泣声中,大妗的棺椁缓缓沉入墓穴,这时,天仿佛一下子暗了,远山与近丘在我眼前模糊起来--透过迷蒙的泪液,俯视渐堆渐高的黄土,蓦感大妗离我远去了. 哀 ...

  • 曹旭:贺庄姥娘家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 大妗生日那天,我如约到了.之前有表哥到学校门口接,我和儿子一块儿到. 贺庄,中原最平凡不过的土地,那一块童年时玩耍的土地 ...

  • 丈夫的儿子,只是我的一枚棋子

    今天 _ 单身女人章景,嫁进青伊镇的大家族严氏. 七年之后,章景突然出走.丈夫调查一番,发现她十几岁时生了一个儿子.又过两年,她回来了,声称出走是因为儿子-- 看这个故事,不要嫌节奏慢,也不要漏掉任何 ...

  • 追忆母辈

    致读者: 2.此文乃作者辛勤付出的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未经本人授版,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若有违反,本人将偕同律师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3.全文共15630字,阅读约需25分钟. 谨以此文 ...

  • 就读这篇 | 海凌:我那早婚的表妹

    我那早婚的表妹 海凌 表妹是大舅的女儿,表妹勤谨懂事,从小就被外祖家夸赞着. 我从小却是个懵懂的孩子,对表妹的懂事,一直到了我成年才有真正的体会. 大约在二十多年前,还在外地上学的我正在家休暑假.父亲 ...

  • 【河南】王长伟推荐:艾平原创散文《怀念大妗》

    王长伟推荐 怀念大妗 艾平 在族人和亲友的哀泣声中,大妗的棺椁缓缓沉入墓穴,这时天仿佛一下子暗了,远山与近丘在我眼前模糊起来--透过迷蒙的泪液,俯视渐堆渐高的黄土,蓦感大妗离我远去了. 哀杖与花环窸簌 ...

  • 三舅走后,我妈兄弟姊妹七个就剩两个了

    三舅走了 文/刘欢欢 我跪在接魂的队伍中,接回我的大舅,接回我的二舅,接回我的三舅,至此,我的舅舅们应该都回家来了.我看见写有我大舅名字的幡引回家的时候,我大舅家的两个表姐哭得最恓惶:二舅的幡回来,和 ...

  • 943 期 ||【经典赏析】匡燮散文:《题都城南庄》 崔护/轩诚清读

    妥说  |  文史  |  艺术  |  诗词  |  文苑  |  经典  |  诗经 美丽赏析: 本文选自散文家匡燮的著述<唐诗里的长安风情>,该书在台湾和内地以两种版本出版,在文化圈 ...

  • 匡燮散文连载《我的起源》9《牛衣古柳卖黄瓜》上/轩诚清读

    文/匡燮 播读/梁轩诚 编辑/清慧 上期结尾: 套叔说书基本不怎么道白,主要是唱功,大板大板地唱,腔调徐缓而悠长,是民间的念经.曲子.说书的各种曲调混合一起了,听起来别有一番韵味.他也不站着说,只用一 ...

  • 匡燮散文连载《我的起源》12《祖父》上/轩诚清读

    文/匡燮 播读/梁轩诚 编辑/清慧 上期结尾: 老祖母一生不仅关照儿子,更关照她的孙子,六个孙子都是由她帮着拉扯大的.尤其对她的长孙我爷爷,更是宠爱有加,希翼日后他能为官作宦光宗耀祖.所以这才有了我爷 ...

  • 匡燮散文连载《我的起源》19《少年叔父》上/轩诚清读

    文/匡燮 播读/梁轩诚 编辑/清慧 上期结尾: 母亲去世是六月天,秋禾已起,气候燥热.出殡那天,夜里落了雨,气候凉爽起来,但雨,天亮未住.出殡是在半上午,正在着急,雨忽然停了,到了下丧一刻,云开雾散, ...

  • 匡燮散文连载《我的起源》21《 姐姐的嫁妆》上/轩诚清读

    文/匡燮 播读/梁轩诚 编辑/清慧 上期结尾: 补充一句,那日被我咬了一口的大梨,晚上俩叔父回来,消了气,还是给了我.跺碎了的动物饼干,自然也是我的胜利品了. 只有说起当年我的这些劣迹来,二叔.三叔才 ...

  • 匡燮散文连载《我的起源》23《 哥哥的病》上/轩诚清读

    文/匡燮 播读/梁轩诚 编辑/清慧 上期结尾: 所幸者,姐姐的两个孙子尚有出息.大孙子当年由姐姐陪着在西安上学,因我工资较低,每月所给资助菲薄,祖孙二人只在城中村一户人家楼梯下的夹道中租居,有时姐姐还 ...

  • 306期B/匡燮散文连载《我的起源》27《堂叔和堂姑》上/轩诚清读

    上期结尾: 晚年,爷爷从渭南回到家乡,四爷当时在河底下的沟里种菜,菜地旁有个小窑洞,爷爷时常到四爷的小窑来坐,俩弟兄再也没有不和过.爷爷臨终前的一段,四爷爷天天过来,黙黙坐在爷爷床侧,直到爷爷去在. ...

  • 308期A/匡燮散文连载《我的起源》29《我的伊甸园》上/轩诚清读

    上期结尾: 每次割草,涛大得儿都带着我.凡好去的地方有好草,他就先让我,他再另找地方.从沟底下上来,坡路陡,他就让我在下边等着,自己先把草箩筐背上去,然后下来,再把我的草箩筐背上去.那些年,经常是他在 ...

  • 313期B/匡燮散文连载《我的起源》32《逃学》上/轩诚清读

    上期结尾: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有时想想,我的这名字还真的是好,一是重名少,在这个鱼龙混杂的人世间,少一些重复,便是多了些清净.二是,这个名字或许还标志着那个书香时代的结束和目下这个世俗时代的开始,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