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如何快速提升语文成绩 | 公益讲座青州站

主讲人
介绍

张国钟

中学高级教师

山东省高中语文教学能手

教育硕士

潍坊市人民政府督学

山东省中语会常务理事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山东省写作学会理事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山东教育学会传统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教育文章
精彩节选

语文学习八字真言

现在大家都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得阅读者得天下,得语文者得高考。

可是,语文学习,最紧要的几个问题是什么呢?

很简单,就八个字——听、说、读、写;感、悟、证、行。这个我称之为八字真言。“听、说、读、写”,这是四条基本途径;“感、悟、证、行”,是四个内在要素。

,有如此无边法力,可是生活中、教学中、工作中,总是见一些人一些时候,除了心不在焉、不想听之外,却总是头冒汗、眼睁圆、努力听,总也不得法、听不明白,老实点的就抓耳挠腮,聪明点的就点头如捣蒜,究其原因,无外乎知识储备不够和平时缺少科学、有效的听力训练,而后者才是问题真正的关键所在。

所以,我建议教育届的朋友高度关注这件事,在教育教学中所有学科、所有活动都要有意识地做一些针对性训练。家长朋友平时与孩子一起时,也要尽量多安排共同的听力活动,然后一起交流,看孩子接受信息的能力如何。

接下来就是“”,对话、复述、朗读、演讲、辩论、话剧甚至在公众场合下唱歌。在公众场合下的这些活动,对于孩子的心理素质、肢体语言、语言技巧,都是一种极好的训练与提升。当有人问起我的课堂语言为什么比较生动时,我忽然想起,自己从小学就经常有机会在老师外出开会、回家干农活时充当小先生、给同学上课,从那时就得到锻炼了。即使如此,当我在济南七中实习,第一次正式走上讲台时,还是经历了大约三分钟的触电过程,从胳膊肘麻到手指,心“突突”的跳个不停。有个学生第一次上台读自己的作文,竟然紧张到肚子疼,几乎晕厥过去;有个赫赫有名的大记者朋友,平时学富九车、才高三斗、强闻博记、出口成章,可是场上超过十个人就张口结舌、不办事了;更有些领导在大会上离开稿子就说不了话,一个劲地拿毛巾擦汗,还经常读破句子。这些事经常见吧?再看看那些即兴演讲的、脱口秀主持人,真是羡慕得不要不要的呢!

我这里说的“说”,其实还包括,有声的读。文章有没有读懂,学生语文学的怎么样,张口一读不就全知道了?还用着“字词句段篇章”绞尽脑汁地讲解啦?!磕磕绊绊、错字连篇、读不成溜儿,是一种水平;毫无节奏、毫无感情、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是一种水平;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声情并茂,是另一种水平!前一段时间,网上有个视频,是一个小男孩读《刘胡兰》,读得泣不成声,真的令人感动、令人赞叹!十多年前,我课前读到《语文月报》上写纪念前苏联宇航员科马罗夫的文章,大为感动,当即决定下节课就先读这篇文章。结果我读到三分之一,就哽咽地读不下去,请课代表接着读,课代表读不下去了,再找一个同学接着读,这才读完。全班同学鸦雀无声、多数同学都流了泪。很多年以后,学生们聚会,说起来,无限感慨:“那才是爱国主义教育,那才是人性化教育!这样的课,怎能忘记!”

文本的常规阅读与写作,也就是第三、四个字的“读”“写”,自然也是十分重要。我在专栏的前几篇文章里,曾经专门提到了,这里不再赘述。

至于“”,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书写”。古人十分重视书写,有“字如其人”之说,虽说人品的好坏与书写的优劣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不能划等号,但是书写确实从审美,到增加文化知识,到修身养性,对于个体生命的修养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点画之间,提按之间,黑白之间,都是一点一滴地感悟、升华,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五个字“”,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意义之一。这是关乎情感的发育。没有感觉、感受、感动,这个世界对我们还有什么意义吗?草木、动物,凡有性灵的,都能感动,我们作为万物灵长,岂能辜负这个世界的馈赠?生活中的人和事,往往都能感动我们,因为那些都是有声有形的。

至于“”,就是要读出一种一个道理,知道一种意境,学会一种方法或者技能,无论是从一个故事、一种现象、一个事实还是一个公式定理中。

至于“”,就是要整合不同的观点、说法,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得出一个自己认为正确的判断来。悟和证,关乎精神的发育。

最后,就是“”,遵照自己的内心,按照规律和大道,去实践呗!

八字真言,一应俱全。始于“听”,终于“行”,这是认识的第一个小循环。循环往复,以致无穷,你就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大写的人了!

陆游有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一个想学好语文的人,如果紧紧盯着常规的“阅读”与写作,是不大可行的。两点之间,直线不一定最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