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人不懂浪漫吗?
作为一个中国男人,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是很生气的。
于是我码了一大堆字打算把这个问题批判一番,说一些男人爱听的话,颇有男版咪蒙的气势。
气愤之余,我翻了翻其他答案,没有一条正面回答问题,全部都是男版咪蒙式宣泄情绪。
什么是浪漫?我看别的回答有举例“风萧萧兮易水寒”、“桃园结义”等古典浪漫故事,该答主试图用这些故事来证明中国男人懂浪漫,同时回怼中国女人不懂欣赏这种高级浪漫。
这些故事确实很浪漫,但属于广义的浪漫,并不符合本题。
很明显,本题指的就是那种小女生喜闻乐见的狭义概念浪漫:专指男士使用非物质手段,引起女性非理性好感的能力。
该答案用广义浪漫偷换了本题专指的狭义浪漫,男士们看了文章后很容易将自己代入荆轲等英雄人物(事实上普通男人也搞不出这种高级浪漫),再回怼女性宣泄情绪,这是典型的男版咪蒙式答案。
什么是咪蒙?合理化女性身上客观存在的部分问题,然后回怼男性,女频立场看了很爽的文章。
男版咪蒙也同理。
鉴于本回答下男版咪蒙式答案已经足够多,我删除了之前码的那些字,打算讲一些男人可能不太爱听的实话。
大家不妨思考一个问题:
在那些不看钱的、阶层与硬价值作用不大的两性接触渠道中,比如校园纯爱、旅行邂逅、刷脸软件等,中国男性整体的表现(请勿举个例),相比白皮、尼哥如何?
答案很明显,中国男人整体来说,使用非物质手段引起女性非理性好感的能力,在世界范围内是偏弱的。
除去婚恋相亲,有几个渠道是特别看钱的?而且女孩子既然肯跟你坐那儿相亲,说明你的基础硬价值已经过关。
然而有些男人他就是搞不定,然后借口女的爱钱,我甚至见过高中男生追女失败后抱怨女生爱钱的例子。
其实你也知道,把“找不到女朋友”归因于“没钱”,比归因于自己“缺乏男性魅力”,心里要舒服的多。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仅仅是政治经济,也必然伴随着男性的非物质魅力达到世界前列。
我们中华男儿应该有能力让全世界的女人本能的、非理性的产生感觉,而不是作为工具人让女性觉得“适合结婚”。
他们动不动就扯“中国女人easy”“西方媒体抹黑”,搞得仿佛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白皮似的,事实上他们大都生活在近乎纯国人的环境中,却依然没打出什么水花。
他们不遗余力的找各种借口,就是为了回避自己“缺乏男性最基本的魅力”的事实。
“狭义浪漫”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非物质价值,即附加值,包括且不限于外形、生活方式、有趣等等;
2、推进两性关系进程的能力,通俗的说就是“会谈恋爱”,包括且不限于气氛控制力、情境感知力等;
我国男性在“狭义浪漫”领域比较弱原因,逐条如下:
一、中国男性的择偶竞争策略与西方男性不同
先上结论:中国男性解决婚恋问题的思路是“提高社会阶层然后向下兼容”,而西方男性的思路是“在阶层不变的前提下提升附加值”。
本质是自身建设的方向不同,其成因与以下两点社会因素有关。
1、中国老百姓内部有巨大的阶层差异,西方老百姓内部差别不大
任何社会是这样构成的:权贵+老百姓。这两个层级往往有着鲜明的壁垒,彼此之间几乎不可能转化,生活方式甚至语言习惯都不相同。
和西方上层一样,我国上面也是很难被接触到的,颇为神秘。
与西方的不同的是,我国的老百姓内部同样有着巨大的阶级划分。以我国的人口体量,老百姓内部没有如此巨大的阶层差异是不可能。
其实大家嘴里的“北京6套房土著”“阿里P8年薪170W”“富二代”等等,归根结底都还是老百姓,离权贵远得很呢。
但这并不妨碍阶层低一些的老百姓毕生奋斗的目标就是成为他们。
但西方国家不同。
比如,挪威作为北欧大国,人口不比朝阳区多到哪里去;
加拿大妥妥大国,人口相当于上海市;
英国位居五常,极有影响力的大国,相当于安徽省;
大部分国家的选举,规模真心不会比你家小区选业委会大到哪里去;
如果你挑几十个国家凑成14亿人口搁在一起比一比,他们的老百姓之间必然也会存在巨大的阶层差异,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仅仅是几百万、千万出头的人口自成一国,除非制度极不合理,否则老百姓内部很难形成鲜明的多个阶级。
因此,大部分“外国”都有一个特点:阶层划分比较简单,权贵+老百姓,且老百姓的内部差异很小。
(美国作为三亿人口的大国同样老百姓内部存在鲜明的阶层划分,但与我国不同的是美国老百姓内部已经完成阶层隔离,不同圈层难以接触且基本不可能互相转化,由于隔离,同一圈层内部的老百姓差异同样很小)
2、中国阶层跃迁相比西方容易的多
由于特殊的历史进程,十多年前许多中国人在短时间内达成了令人难以想象的阶层跃迁,在那个时期,稍有本事+努力奋斗就可以提升社会阶层是理所应当的事。
此时如果你遇到婚恋问题,请问你打算怎么解决?
老百姓内部阶层鲜明+跃迁容易,形成了中国男性“提升社会阶层向下兼容”的择偶竞争战略,在这种条件下,你搞英俊、诗与远方是很扯淡的,别人稍一用力,直接阶层碾压了你。
本来是两个村汉在竞争村姑,结果人家进化成地主恶霸,直接向下兼容村姑,你个庄稼汉再帅有个卵用?
但西方不同,西方老百姓早就习惯了不可能阶层跃迁,他们跟日本还不一样,日本人是发现不能跃迁而失望,本质是放弃,西方屌丝压根连这种想法都没有过。
老百姓内部差异很小+不可能跃迁,导致西方女性无论嫁谁在社会学层面的收益其实都差不多,西方男性之间基本只存在“同阶层内部的附加值竞争”。
由于竞争思路不同导致自身建设的方向不同,西方男士的“狭义浪漫”水平,整体来说肯定会高于中国男性。
3、中国式择偶竞争策略已经失灵
当今的主流观念是对十多年前经验的总结,往往会因落后而不适用于现状,尤其是在社会发展速度极快的条件下。
“提高阶层向下兼容”的思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确实有效,但现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已经逐渐回归常态,很多人却观念滞后依然保持了这样的思路。
①大部分中国女性的择偶倾向,是“同阶层+高附加值”,而非“利用婚恋阶层跃迁”(能跃迁当然更好,但高附加值是必须得有的,没感觉再有钱也不行)
有人问过我,为什么中国男性这么多工具人,喜欢建设附加值的男人却不多。
我回答说,这是主流舆论的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的政治正确是鼓励男性做工具人的,热衷于建设附加值的男人会被批判。
社会上大部分人的认知会和主流舆论趋同,与主流不同的人群始终是小众,比如热衷于建设附加值的男人。
同理,女生从小就被各种浪漫的文艺作品轰炸,应该嫁给爱情、谈一段轰轰烈烈的恋爱等等,构成如今女性的政治正确。
主流舆论是很鄙视女性拜金的,女性挖空心思利用婚恋达成阶层跃迁会被批判一番。
所以在这种舆论环境影响下,中国女性的主流肯定是要爱情的,本质是期望男性的高附加值。
同时由于我国老百姓内部鲜明的阶层划分,她们不愿意扶贫,因此形成了大部分女性的择偶倾向为:在有爱情的前提下,嫌弃贫穷,但无所谓你是否富贵(富贵当然更好)。
这是一套房有趣帅逼在婚恋市场上的竞争力远强于三套房油腻男的根本原因。
至于一心想要利用婚恋阶层跃迁的女性,也有不少,但终究不是主流,上文说了,大部分人的认知和主流舆论趋同。
发现了吧,我国主流舆论对男性的自身建设方向,和对女性择偶倾向的要求,刚好是矛盾的。
所以主流男女这几年越来越难以搞到一起去,倒是一小撮参透了这种规律的鸡贼男女,过上了皇帝般的生活。
②阶层跃迁难度大大提升
十多年前的70后前辈,只要上过大学,在北京找个差不多的工作,后来在北京买房定居的不要太普遍,许多70后多套房产持有者,很多人的出身相当古怪。
而现在你会发现,即使你是精英中的精英,最后也不过是在北京买套房。
某创业者作为联合创始人项目被成功并购,得到千万现金,在北京买了套房;
阿里P8,年入170W,在北五环外吃力的按揭了一套房;
以上还是成功的北漂,至于“不太成功”的北漂,已经不存在讨论他们的意义。
如果说十多年前奋斗阶层跃迁的可能性是50%,如今大概就是2%,西方大概只有0.001%(本数据并不精确,我目测的,看个意思就行)。
对国家宏观层面来说,这个2%和西方0.001%之间的差别无疑是巨大的,这意味着有许多新兴产业、独角兽公司的诞生,意味着更多的就业、GDP、消费……
但对我们个体层面来说,2%和0.001%之间其实已经没啥区别。
50%当然值得你把命运寄托在这个上面,但你会把命运寄托在2%上吗?
我个人刚好是个2%,也见过太多2%,说实在的,几乎每一个2%都很清楚阶层跃迁在如今是小概率事件,把当年的自己搁在现在还真不一定能成。反倒是那些没啥社会经验、喜欢拿我们举个例的人,跟打了鸡血似的,觉得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就我接触过的2%,大概有以下两种:
1、依靠坚实牛逼的工作背景达成逆袭,然而牛逼的工作背景普遍要求牛逼的教育背景,本质是读书改变命运,典型的比如阿里P8;
读书其实一直都能改变命运,区别在于过去只要上个大学就能,现在得名校强专业。这条路的好处是可复制性强,有普适性。
2、奇遇+至少中上水平的能力+努力。
并非撞大运,我接触过的奇遇人士在奇遇的时候大都很清楚自己正在奇遇(智商够),且能够果断的抓住奇遇来改命(强意志+执行力)。这条路没有可复制性,不普适。
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我们经常能听到的,比如初中文化勇闯深圳发了大财、野鸡大学毕业跟对老板成就了一番事业等等传奇故事,随着我国产业链的提升,各行各业的逐渐完善,如今已经基本不可能。
就我见过的那一堆北京2%来看:如果你没什么奇遇,努力的意义更多发生在各种教育类节点。
如果你已经是辣鸡学校+辣鸡工作,那么你日后在工作上的努力可以说将毫无意义,如果没有奇遇,你不可能从年入6W跨越到60W。
所以很多人削尖脑袋考名校热门专业研(我倒是还真见过一例,211劝退专业+辣鸡工作,本科毕业后在北京年入六七万,很难看到发展前景。三年后考上了清华金融硕,毕业后没几年收入即达到了之前的十倍,且前途无量)。
而且很多奇遇现在都发生在娱乐领域,玩抖音暴富的不少,996社畜反倒不多。
总而言之,单纯无脑奋斗不过让你每个月多千把块钱而已,你的阶层该在哪还在哪。
③新时代搞旧战略的后果
前文说过,很多男人在特殊历史时期已经回归常态的今天,依然保持着特殊历史时期的战略思路。
他们踌躇满志,觉得自己会和前辈一样,贫苦出身、努力奋斗、人到中年、事业有成、迎娶娇妻……
充满这种想法的人自然没空去搞什么附加值。
在努力奋斗很容易达成阶层跃迁的时代,这种思路是没错的。
然而如今,请正确面对以下现实:
1、如果没有奇遇或特殊背景,大部分人的收入区间早已由教育背景(学校专业)决定出来的工作背景决定,事后努力的效果很有限;
本条决定了你的收入变量。
2、如今大部分年轻人买房靠的是啃老,你爸妈的实力决定你在什么地方买什么房子,你自身能决定的空间其实很小。
本条决定了你的资产存量。
所以成天“男人压力大要买房”挺扯淡的,房的大头分明是父母出的,跟你有毛关系?
尽管我在北京的333是我自己买的,作为一个没啃老的人,我还是想告诉你绝大多数90后的房子是父母出的,我这种不啃老的反倒是凤毛麟角。
你们想当然觉得房子是自己奋斗买的,本质还是脑子保持在70后的时代。
另外,有魅力的男士是不需要独自承担房子的,有的是人愿意跟他共同奋斗,西二旗的魅力程序员和女产品共同奋斗买房的不计其数,人家都可以,你凭啥不行?
阿里P8明显人中龙凤,强教育背景+强工作背景,贫苦出身无奇遇人士能够达到的顶峰,奋斗了半天也只能在北京六环买套边缘的房子(还是16年暴涨之前买的),勉勉强强挤进了京城而已。
你比阿里P8又如何?
你要时刻牢记那句名人名言:一个人的destiny啊,当然要靠strike out of oneself,也要考虑process of history。
后者甚至还更重要一点,后者的时机不对,前者便没有意义。
进入社会后,有一部分人渐渐发现了上述事实,他们之前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阶层上升然后向下兼容”这个战略上,因此现在他们面对无法跃迁的现实会感到绝望。
由于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产生了男性魅力最大的死敌——生存焦虑。
原因是:男性魅力的本源是对生活的热爱,而生存焦虑的男人会抵触一切对赚钱没帮助的事情,因此不可能热爱生活。
比如下图:
我想请问穿衣打扮健身需要多少资金作为底气?
一个四线城市月入四千的男人能不能搞穿衣打扮健身?
很明显可以,即使是浑身淘宝货也可以,健身卡一年才几个钱?
这玩意毕竟是相对的,以四线城市质朴的审美,在那里搞外形建设肯定不是跟京沪日韩PK的,男人稍微花点心思研究穿搭身材管理,立刻就能在四线审美中脱颖而出。
你觉得持有上图思想的男人,会有气质会穿衣打扮会保持身材吗?
不会,他只会没钱+没外形而已。
外形这点东西还仅仅是男性魅力的一小部分而已。
你觉得四线城市男人是“继续想要阶层跃迁后向下兼容”,发现难以达成导致焦虑抱怨比较好,还是压根就不考虑阶层跃迁的事儿,从此热爱生活诗与远方俊朗有趣碾压其他四线油腻男有效?
在人均收入百万的知乎,这样的男人应该是垫底的吧,既然他都可以,你凭什么不行?
即便是杨白劳欠了一屁股债,给喜儿买不起花也要“扯上二尺红头绳”。
我们从这一段可以看出,即便是赤贫的劳动人民,也对生活充满了热爱,杨白劳的形象顿时丰满,充满着慈父的魅力。
无论你处于任何阶层,你都会遇到两性关系问题,由于过了时的思维惯性,许多男人下意识的解决方案就是“向上跃迁然后向下兼容”。
然后他们很快就会发现,向上跃迁好难的说,于是又开始焦虑抱怨,浑身负能量。
作为接触过上万样本的两性关系社会学研究员,我见过的严重生存焦虑者中,包括县城三千块公务员,包括二线城市月入八千工程师,包括北京年入50W程序员,包括上海三套房土著,甚至包括家资两三个亿的富二代。
(此人教育背景极好,他一方面喜欢和更高级的二代各种对比,同时由于极好的教育背景接触到的寒门子弟大都能逆袭,他对此深感恐惧,算是我们用户中焦虑程度较高的一位)
贫富是相对的,即使年薪百万,只要你还想升阶却发现很难就必然会焦虑,哪怕年入6w,只要你热爱生活,照样可以过的精彩。
“帅得有钱才行”“有趣需要资金底气”,请问有多少钱算是有钱,有多少资金算是底气?
中国光老百姓内部阶层就复杂的一批,你打算爬到何时是个头?
何况大部分人连爬一级都成问题。
说到贫穷,一些直男动不动就拿穷山沟里光棍村的农民举例子。
然而在知乎上,山村没念过书的农民用户还真没几个,我不明白拿他们说事有什么意义,有的人拿他们举例无非是想说明我的文章有片面性,不适合全人类,废话,我的文章为什么要适合全人类?你怎么不说我的文章不适合垂死的中东难民?
话说山村没念过书的农民跟你有什么关系?
挫男用“农村穷人”给自己做挡箭牌,跟女拳吃农村堕女胎的人血馒头没任何区别。
有些挫男,他要是性转了,铁定是个女拳。
请正确面对以下事实:在特殊历史时期已经逐渐趋于常态的今天,大多数人这辈子都不会有什么事业,一事无成。
这是我身为一个has fought a hundred battles的2%,见过无数比你们不知高到哪里去的2%,人到中年,得出来的人生经验。
对了我多一句嘴,其实所谓的“佛系”“租鸡青一”,本质还是“想阶层跃迁而不得”的焦虑,我没从中看出“无所谓跃迁,热爱生活”的任何迹象。
我再多一句嘴,随着以后5G的普及,奇遇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娱乐领域,焦虑的人普遍没那心境,反倒是热爱生活的人更容易遇到。
中国人对此感到绝望,不过是对特殊历史时期趋常态回归感到不适应。
西方早就如此了,他们面对这种现状为什么不焦虑?
因为白皮压根就没有跃迁的欲望,他们一开始的思路就不是“阶层跃迁后向下兼容”,而是符合他们现状的“同阶层内竞争附加值”。
上文说过,主流观念是对10年前经验的总结。
西方十多年前的社会结构和现在没啥区别,所以经验依然适用,倒不是他们有多聪明。
二、中国男性推进两性关系进程的能力相较西方男性偏弱
这个简单说一嘴。
我看到有回答说:西方男人说情话=浪漫极了,中国男人说情话=性骚扰。
说实在的,我从来就不觉得白皮种族优势在大部分女性身上能发挥多大的作用,easy girl在网上炒的火热,现实中你见过几个?
作为一个研究过上万案例的两性关系研究员,我看到的普遍现象是:
有的中国男人说情话=浪漫极了,有的中国男人说情话=性骚扰。
即使他们说的每个字都一样,但收到的效果完全不同。
两个条件完全相同的男人,对两性关系进程的把控能力不同,得到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谈恋爱的质量也是完全不同的。
众所周知,有一些恋爱经验匮乏的男士喜欢背诵“话术”,他们在和女孩沟通时,经常无视情境、气氛、关系阶段等因素,莫名其妙的飘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话。
他们之所以重视“话术”,恰恰是因为他们无法理解情境、气氛、关系阶段等因素,在他们看来,聊天是念咒语,咒语念对了妹子就会爱上他。
再比如,有一些恋爱经验匮乏的男士喜欢说,别看我30岁还处男,其实这些年有不少女孩喜欢我,但我都没跟她们在一起,是因为我宁缺毋滥……
有没有女孩对他们产生好感?也许是有的。
女孩对你有好感就等于你想在一起就能在一起吗?
在恋爱经验匮乏的人看来,似乎是的。
毕竟从“有好感”到“在一起”,这之间的一整个过程,他们长这么大都还没怎么走过。
但凡稍微有点操作经验的人,大都有过“把煮熟的鸭子弄飞”“错过窗口期”“进挪过快”等等经历,这都是因为两性关系的进程推进不熟练。
是啊,妹子对你有好感不过是你们可以勾搭一下的前提而已,距离真的搞定她在一起还有一段路要走呢。
很多人尽管条件不错,但由于包办婚姻思维的压制教育,导致他们年纪不小却没啥经验值,压根就不会走这段路。
我们管这种人叫做优质挫男。
包办婚姻思维:上一代及之前的婚姻不需要你去主动认识异性,也不需要你会走什么两性关系进程,只要条件好+人品好就行了,岁数到了结婚是全自动的。
与此同时,他们视“主动认识异性”、“不以婚姻为目的的恋爱”种种自由恋爱时代必要的经验技能为“耍流氓”。
你指望妹子走这段路?
抱歉,包办婚姻思维不仅影响男人,也影响女人:和西方女性交往过的男人都知道,中国女生撩汉水平普遍低下,有些女生越是在意你,就越是矜持、被动、傲娇,内心戏就越多。
会主动走这段路还走的特别擅长的女生大都是绿茶好伐,你别忘了上文咱们说过,这玩意跟经验值有关吗。
我遇到过太多这样的用户了,所幸的是我们面授课程中第一课就是这玩意,很多稍有经验的人学完顿悟,回家后转化率立刻大大提升。
两性关系进程的推进能力,和经验值有很大的关系。
你觉得早恋成风高中生普遍破处的西方男人经验值高,还是被包办婚姻思维教育大的中国男人经验值高?
中国男性的经验值马太效应比较严重,二十出头的老司机很多,30岁的处男也不少。
而意大利男人整体上是中国老司机的水平。
你很难遇到一个壮年意大利男人能挫到那种程度,但遇到一个壮年中国挫男实在太正常了。
两性关系进程作为浪漫的一部分,不熟悉它确实可以视作不懂浪漫,但你不能说“中国男人不懂浪漫”。
如果说“相当一部分中国男人不懂浪漫”那还真是没错。
好了男人们,既然“阶层跃迁后向下兼容”这条路已经基本堵死,你现在该用什么策略呢?
有人说过,叔叔你成天鼓励国男“进行同阶层内的附加值PK”“熟练的推进两性关系进程”,是想让中国男人从此尼哥化吗?
嗯,你说对了一半。
中华文化的精髓,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鲁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都是不断的借鉴异族的优点来融入我们的灵魂。
中华男儿作为工具人的时代应该过去了。
尼哥人品普遍太糟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因此,中国男人应该具有尼哥的能力,同时保留我们高尚的节操与负责的态度。
这叫“师尼长技以制尼”。
本文来自网站【郁清叔叔】,保留著作所有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谢绝转载。
原文链接:http://www.yuqingshushu.com/NewsDetail.aspx?ID=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