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概说

文言文阅读概说

王大绩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考查的基本目的是一般性读懂浅易文言文。浅易文言文大多指纪传体的文字,少数也会带有一定的论说内容。文言文阅读题目是知识积累和推断能力的综合考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借用来说文言文阅读,通过“学”,获取、充实相关文言文的知识积累;经由“思”,获取、提升根据语境推断的能力。

文言文的知识积累有三个要素: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三个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文言实词积累。有喻说,实词好比砖头,虚词好比灰浆,句式好比图纸。有砖头,没有灰浆,可以码起墙来;没有砖头,灰浆就是一滩泥;只有图纸,那就只好纸上谈兵了。实词积累是读懂文言文的前提和基础,虚词是读懂文言文的后果和表现,句式是对文言现象的梳理和解释。

一般性读懂文言文的重点是文言实词积累;而文言实词的积累,又不应在静态中死记硬背,要在阅读文本中,得到充实巩固。备考中要努力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

下面,我们以北京卷和全国“课标”卷为例,说明各考点的要点。我们特别分开说明“备考”的要点和“考试”的要点。这里的“考试”,只指6曰7日的高考;而不包括任何模拟考试,模拟考试都是“备考”行为。“考试”好比用刀,一刀下去,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获得最高的成绩,这是唯一目的;“备考”好比磨刀,是积蓄能量,强化意识,为获取优秀成绩“磨刀”过程。在考试中,面对一道选择题,判断出答案是A选项,那B、C、D三项就不必再看;但是在备考中,四个选项都要看,因为它们都是很好的“磨刀石”。在考试中,面对一道选择题,有两个选项把握不准,那没关系,能把答案抓准就行了;但是在备考中,能够抓准的选项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把认识相对模糊的弄明白,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只有语文学科是这样。数学的一道选择题,就是一道题,四个选项中一个正确,其他三个自然错误。语文的一道选择题,四个选项互不相关,是四道小题。考试中,如果按照备考的方式“磨刀”,两个半小时很难答完;备考中,如果按照考试的方式“快刀斩乱麻”,就达不到备考的效果。所以,我们分别列出,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体会,用于实践。

一、文言实词要点:

①重点是古今词义有差异又有关联的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②要将知识积累和语意推断结合,不能单凭知识积累,也不能只靠语意推断;

③备考中,要对选项逐个甄别,目的是巩固相关知识并且强化聚焦判断意识;

④考试中,不必逐一推断,根据题目要求,首先对最有把握的选项快速判断。

[例1·2011年北京卷·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难成而易败者                          败:毁坏

B. 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          易:平坦

C. 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                    反:返回,这里指收回

D. 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 而求小善           略:简略

[简析]判断解释正确与否的标尺是事理、情理、文理。知识积累,给判断以支持。

例如A项,判断的关键点是“成”,“成功”与“毁坏”是相对的,事理、情理、文理全通。教材中“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促织》)“败,毁坏的”为判断“正确”提供支持。

例如D项,判断的关键点是“总”,“总体考虑”支配“简略”,事理、情理、文理都不通。教材中“亮独观其大略。”(《隆中对》)“略,简要”为判断“不正确”提供支持。

二、文言虚词要点

①考查范围为常见文言虚词,重点是常见虚词比较特殊的用法;

②考查的实质不是罗列虚词知识,而是理解相关文意的切入点;

③备考中,要对选项逐个甄别判断,明确强化语意判断的意识;

④考试中不必逐一推断,依题目要求快速判断最有把握的选项。

[例2·2011年北京卷·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

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B.昔者,曹子为鲁将兵

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C.使曹子计不顾后

使管仲出死捐躯

D.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今人君论其臣也

[简析]疏通句意,必要时,要回到文本中去疏通。

例如A项,第一句“而”的前后,是转折关系,“而”,但是(连词,转折关系);第二句 “而”的前后,是承接关系,“而”,不译(连词,承接关系)。不符合题目要求。

例如C项,结合下文,两句“使”,都是“假使”的意思,连词。符合题目要求。

三、信息筛选要点:

①考查范围是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甄别,次要信息只是干扰;

②考查的实质不是筛选的方法,而是理解相关文意的切入点;

③备考中,要致力于把握文意,不要致力于琐细方法的钻营;

④考试中依题目要求,把文句放回文本排除误点,快速判断。

[例3·2011年全国“课标”卷·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       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       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           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简析]题目要求选出“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①表明的是何灌的作为和目的,不符合题目要求。这样,A、B两个选项已经被排除。C、D两个选项都有⑥,因此,⑥已经失去了判断价值。这样,在②③④⑤四个句子中,确切判断任何一个就可知正确答案D了。

四、解析文意要点

①考查范围是对文章中内容的全面理解,错项的误点是明确的;

②考查的实质不是概括分析,而是逐次理解相关文意的切入点;

③备考中,要逐项择定选项在文中的对应句,逐一做比较判断;

④考试中,择定选项的文中对应句,快速突破选项的一处误点。

[例4·2011年全国“课标”卷·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太师都惊恐起拜。

B.何灌深谙西北边事,受到徽宗赞许。他任河东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徽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简析]D选项说“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而文本中说“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可见何灌没有阻止溃退,而是一块儿望风溃败。答案为D。

五、文言文断句要点:

①考查范围是对浅易文言文的断句,所用材料多为独立文言语段;

②考查的实质是理解文言文的文意,断句只是考查的切一种方式;

③备考中,要以解读文本为主,断句标志为辅,将二者结合起来;

④考试中,要致力于对文本的解读,适当注意断句的一般性标志。

[例5·2011年北京卷·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参考答案]“/”必须断,“//”可断可不断。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敬人之法//具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六、文言文翻译要点:

①考查范围是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所用材料多为Ⅰ卷文言选句;

②考查的实质是理解文言文,重点是语句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③备考中,要坚持直译为主,尽量将每个单音节词译为双音节词;

④考试中,首要明确赋分点,做出准确翻译;兼顾疏通全句意思。

[例6·2011年全国“课标”卷·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⑵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简析]可能赋分点:⑴确译点“整弓、中、诵叹、劳之”;⑵确译点“乞入见、控守、省略补充点“不许”。

总之:文言实词积累是基础,一般性读懂文言文是核心;文言实词积累够充实,就可以做到一般性读懂文言文,那么,所有题目都迎刃而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