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四个车 作者/安春英

【总 第196期】

特约顾问 

李清湖(北镇市平安协会会长)

王桂兰(北镇市平安协会副会长)

邵萍(北镇市平安协会副会长)

半生四个车

作者/安春英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眨眼,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了,我们可爱的家乡——北镇也解放七十周年了!这七十年来,祖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家乡北镇大地也日新月异,令人无比骄傲,无比自豪!水涨船高,随着祖国的巨变,我家的生活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我家祖上世代种田,自小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成人后一直工作在农村,人生五十年,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农村。一滴水,可以应出太阳的光辉,我虽然只是北镇50多万人里最普通的一员,建国69年,生活中,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我用过的四个车。

六十年代,北方农村很贫困,住着草房,吃着粗粮,一年四季,穿不着新衣裳。作为60后,我的青少年时代,始终在农村长大,我和很多同龄人一样,父母靠种地为生,终年忙碌,却入不敷出,常年过着衣着褴褛,吃糠咽菜的日子,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十几口人,住着三间土平房,常年过着喝秫米粥、玉米饼,就咸菜疙瘩的苦日子,只有过春节,全家人才能吃到一顿肉馅饺子。家人们披星戴月的劳作,到头来,生活还是吃了上顿愁下顿。

生儿育女,人丁兴旺,本是每一户乡下人的大喜事。尤其是我,作为家中的掌门长女,更应该是一件大喜事!可我的出生,并未受到如此宠爱。全家人喜忧参半,喜的是添人进口,人丁兴旺。愁的是本来家里就粮食有限,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无论喜也好,还是忧也罢,我作为家里的长女,家人还是尽力所能宠爱我,东拼西凑,居然让我坐上了婴儿悠车,此车唯东北特产——东北仨大怪(大姑娘叼烟袋、窗户纸糊在外、反穿皮袄毛朝外、养个孩子吊起来。)之一——养护孩子吊起来,一个悠车可以睡上好几年。等把我悠大了,又接着悠小弟小妹,一个接一个传递睡悠车的幸福。这就是我人生的第一辆车,它集尽了父母爷爷奶奶、姥姥等长辈的疼爱。

我是吃着父母种植的秫米饭、玉米面大饼子,穿着母亲缝制的粗布衣服,盖着姥姥的手工家织布印花棉被,度过了我的青少年时代。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在乡间的土路上,我由一个悠车里的婴儿,慢慢长成了大姑娘,但家里吃糠咽菜的日子却依然如故。

山不转水转,苦日子总有出头的那一天!好不容易盼到一九八二年,国家实行分田到户,家里才有了余粮,结束了喝粥的日子,家里有了余钱,还翻盖了新房子,父母的脸上也露出了少有的笑容。为了交通方便,家里还破天荒添置了家里的第一个大件——一辆车黑色白山牌自行车,二八式,大架子,车子常常被父亲擦得一尘不染,流光铮亮,我身材矮小,看着高高的车子望而生畏,更何况父亲根本舍不得他的“宝马”让孩子们练车,不让学我就不敢,恐惧父亲那张严肃得近于苛刻的冷脸,不敢冒犯。同时,我也恐惧车,看着高高的大车架子,望而生畏,不敢练,只好放弃,于是,我就成了不会骑车的人。我的大妹个子高,胆子大,好动,常常把自行车从家里推出去,跑到背人的村子后道上偷偷练车,有时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一身灰头,她也鸟悄的不敢言语。可喜的是,她只学了几天,骑车就学会了,以后出去玩,都是妹妹载着姐姐。

时光辗转,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我的生活,尽管慢如蜗牛一样缓慢,在乡间的土路上、村庄里一步步走着、爬着……再后来,直到我去沈阳读大学,才结束了我不会骑自行车的历史。那时,有个男同学叫宋克光,也来自辽南农村,他上学跑通勤,白天上课,晚上打工。为了方便来回跑,他买一辆旧自行车,26架子,斜梁的小自行车,在同学的鼓励下,我才学会骑车。但背着咸菜疙瘩上大学的我,一辆旧车也买不起。直到1992年大学毕业后,我自己上班挣工资了,才攒钱买了一辆黑色自行车,这就是我人生的第二辆车,从此,在乡间的土路上,多了一个骑自行车往来于村庄、往返于县城的村姑,骑行路上,风吹日晒,汗流浃背,虽然很辛苦,但可以很自由,随时可以想走就走,还省下几块公交车钱,累并快乐着……

梦圆医巫闾

八二年,农村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乡亲们的生活条件普遍好转,我家的经济条件也有所好转,还翻盖了五间新房。特别是九二年以后,我的工资涨了,我便开始坐公交上班,免去了骑行的辛苦。再后来,结婚成家,单位离家近了,每天15里路,骑自行车的人却少了。改革开放了,大家生活条件好了,同事们都时兴骑摩托车上班,我也买了一辆50踏板摩托车。这是我人生的第三个车。从此后,我每天日出日落,骑着摩托车上下班,省时省力,生活更便利,更轻松。

再后来,为了孩子读书,受到更好的教育,我全家搬到城里,和同事们一起坐通勤车上班。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2016年,单位的通勤车取消了,我和同事们结束了坐公车的历史。家里有车的开车,没车的坐公交,但由于我们乡镇偏远,公交车少,等候时间长,特别是晚上下班,没有公交车,所以,同事们陆陆续续都买了车,最后,笨手笨脚的我,也克服年过半百,手脚笨,脑子反应慢,工作忙等重重困难,也下决心报了驾校学车,在教练的耐心指导下,经过教练场上的风吹日晒,前前后后熬了4个月,一个原本对车一窍不通的车盲,破天荒自己考回驾照,自己买了一台崭新的小轿车,当上了一名新司机,这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大喜事,自己还会拥有第四个车!连我的同学也打趣我说:“真没想到,你老了老了,还学会一门手艺!”

确实,你热爱生活,生活总会给你很多惊喜,我坐过人生的四个车,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事。这四个车代表了我的点滴进步与发展,而我只是一个最基层、最普通的人,我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我的变化也是祖国69年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我的四个车,也只是亿万家庭和亿万中国人的一个最普通的变化!过去,城里路上基本看不到机动车,而现在,别说城里车多得排长队,就是在农村私家车也很普遍。这些车的变化足以证明:祖国日益强大,人民日益幸福,这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梦圆医巫闾

附:

北镇市文化广电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征文活动

获奖名单

一等奖

安春英:《半生四个车》

程占全:《诚信散章》

张利杰:《四十年随想》

二等奖

刘文海:《创业路上结奇缘》

田长兴:《做人的准则》

曹瑞东:《一年陋室,一生吾师》

邹宝河:《讴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凤秋:《爱她,就请你远远地欣赏》

三等奖

刘金环:《文明城市他们最美丽》

刘香英:《回家看看》

杨忠才:《赞新农村诗四首》

王素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的修身之本》

田文丽:《爱国从身边做起》

马德文:《北镇——我可爱的家乡》

刘    博:《我所经历的四十年》

刘    萍:《柱子的故事》

史力铭:《北镇欢迎你》

王玉宝:《1984年我的记忆拾零》

梦圆医巫闾

顾问:汪毓铎

【顾问简介】

汪毓铎,男,1960年8月生,1979年7月毕业于北镇高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硕导。九三社员。大连理工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毕业,主要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方面的教科研工作,任职以来,发表SCI、EI、中文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等学术论文近30篇,教育教学改革论文10余篇,编写出版教材5部,主持完成或参加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拥有专利两项。

共同学习               共同提高

顾问:刘兴龙

【顾问简介】

刘兴龙,男,满族,1960年11月生,大学学历,文学学士学位,现任市委宣传部学习室主任。从事宣传工作近30年,爱好文学创作,许多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作品在锦州日报、关外文学、满族文学、中国妇女报等媒体发表。《中国船》、《亲情》等作品荣获锦州市国庆征文一等奖,全国青春文学征文、屈原杯征文优秀奖。现为北镇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锦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创作团队:

魅力之光  激情澎湃  王莹  五朵  经典老歌    时来运转  黑马  桥溪  风展翅  静观山水  田文阁  天香园  墨言辞   烟烟  金鑫  婕子  双清  清茶一盏  芙蓉出水  朔风  微笑向暖  修篱种菊 徐加林 幽州怪侠 惜福 啊 喜盈门 悟色  阿敬  于迁  史国君

主管:程占全

图片提供:

凤展翅  田文阁  刘兴龙  厚德载物  双清  于迁  啊!喜盈门  寒梅等

《梦圆医巫闾》综合文艺

总策划
苏启明

策划
庞凯 程占全
编导
程占全
摄录编制
安宁 赵毅 陈宝成 李时聚
统筹协调
孟鑫
文学编辑
程思 艳玲
演播
郭战 成功
制片人
程占全

监制
苏启明 庞凯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往期精彩回顾

▏五月作品欣赏

| 徐家林作品欣赏

▏曲素梅作品欣赏

传承北镇文明

弘扬医闾文化 

打造地域精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