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孟浩然之《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
具:准备。
鸡黍:农家招待客人的饭食。
郭外:城郭之外。
轩:窗子的别称。
就菊花:赏菊花。
解读:
闻一多先生曾评价孟浩然的诗是“淡得看不见诗”,这主要是因为孟诗的是题材大多以山水田园为主,关于发现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并能写出自己的感受,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全诗就如同一个生活画面,诗人与朋友在一起,如叙家常,让人读后感觉这不是一首诗歌,而是信手拈来,没有过多的虚情与矫饰,没有世俗种种繁文缛节,也没有豪华的排场与气派,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饮酒吃饭,人是何等的惬意和欢快。
诗人来到村庄,一路之上,大有山欢水唱之意,绿树与青山也好象在欢迎他的到来,诗人欣赏着沿途的山野风光,享受着自然的恬淡冲和。到了朋友家中,打开窗户,面轩而坐,窗外的景色自然映入眼帘。在如此幽静清雅的环境,与好朋友把盏对饭,此时没有忧国忧民的慷慨陈辞,没有对现实的愤世嫉俗,也没有庸俗的名位利禄这样的话题,谈的都是家长里短,寒耕热耘,在这些琐琐昵昵的闲言碎事中实则饱含着人情为最为淳朴的情感。
不知不觉中,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似乎诗人还意犹未尽,与好朋友做出了一个新约定——“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预定下一顿饭,借口还挺高雅。这也看出了诗人与朋友间的友谊亲密,若非相当熟识,断不会有自说自话的约定。
清代人黄生曾作此诗有过这样的评价——“全首俱以信口道出,笔尖几不着点墨。浅之至而深,淡之至而浓,老之至而媚。炎候至此,并烹炼之迹俱化矣”,是为至评!
孟浩然(689——740),排行六,襄州襄阳人(湖北襄樊)人,后世故称孟襄阳。曾一度隐居鹿门山,后又隐居其袓居园庐。玄宗开元十六年赴长安,应进士举,不第,还襄阳。《新唐书》及《唐才子传》均载有其在长安会见玄宗事,但据考证,不太可信。二十二年到二十四年间,韩朝宗任山南东道采访使,曾荐其面君,但孟浩然与友人饮酒未赴而未果。二十五年,张九龄罢相被贬荆州长史,署孟浩然为从事,曾随张九龄巡视各地,或祭山川,或浏览从猎,与之唱和。二十八年,王昌龄来游襄阳,相与饮酒甚欢。时浩然疾疹发背且愈,食鲜疾动,终于冶城南园。浩然终生布衣,经历单纯,除在襄阳隐居外,喜漫游,东至于海,西至巴蜀,南至吴越,漫游中大都留有诗作。浩然以隐逸闻名,然从未忘情仕进,在其作品中,反映强烈。晚年方趋淡漠。生平见新、旧《唐书》。浩然为唐代山水诗派之先行者,诗以清幽、平易见长,与王维诗风近似,历来有王孟并称。在唐时,其诗作颇受好评。《全唐诗》存诗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