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注:
玉女峰:嵩山二十四峰之一,峰北有石如女子,故名。
菖蒲:相传菖蒲生石上,一寸九节以上,服之长生,紫花者尤善。
白龙:东汉人瞿武,服用黄精、紫芝,得天竺真人秘诀,乘白龙而去。
解读:
这首诗作于天宝初年,杨山人是诗人游嵩山时结识的好友,好友要回归嵩山,诗人抚今追昔,感慨倍增,作此诗以赠友人。
首联是对嵩山之景的描写;颔联则是更加细腻的描绘,生动再现嵩山秀美景色,而杨山人去往这样怡人地方,真是和谐又高洁;颈联则是想象杨山人归山后的活动,自然是求仙访道,啸傲江湖,寻仙草求长生,自得其乐,也是对好友的羡慕,尾联则表示自己也要追随友人,一起乘骑白龙,在蔚蓝的天定中羽化而登仙。
这首诗虽然是别离之诗,却无送别之离愁,全诗塑造了仙境般的嵩山,并表达了对求仙访道的向往,这是李白个性中天真的表现,整首诗别出心裁,想象神奇且豪放飘逸,语言奇丽神幻,向读者展现了一派瑰丽的神仙景象,读之让人心动,难怪后人评价此诗“超然天地间,可以不死,岂独不经人道哉!”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四川江油)。陈寅恪先生曾认为李白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与焉耆回族自治县),或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曾官翰林供奉,故称“李翰林”。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世称“李谪仙”。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出川漫游,先后隐居安陆(今属湖北)和徂徕山(在今山东)。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因得罪权贵,三年后,即744年赐金还山。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南游吴越,北上幽燕。天宝末期,安史乱起,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后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后又被定罪流放夜郞,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时已届暮年,仍欲从军,半道病还,次年卒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代宗即位后,曾以左拾遗召,然李白已经去世。旧《唐书》有本传。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从科举入仕,然始终未能得志。其作品散失甚多,今存近千首。《全唐诗》存诗25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36首、断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