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 唐诗解读——李白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十一)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注:
玉马鞭:比喻指挥之权。
戎虏:指安史叛军。
南风:永王军队在南方,故以南方为喻。
日边:皇帝身边。
解读:
这首诗中诗人将自己想象成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军,在安排好前线的战事后,于觥筹交错之间,诗人将自己想象成东晋大政治家谢安,“对客围棋”,安闲自若,却能破了苻坚的百万大军,读者看到此,谁也不会笑他不谙军事,痴人说梦。在诗人的笔下,一场与强敌的生死搏战,却写得毫无火药气息,显示了诗人的豪迈、洒脱的一面,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理想,“南风一扫胡尘静”似在用典,但却不着痕迹。这实际化《史记》之《乐书》之语——“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南风被裴骃集解为“《南风》,育养民之诗也。”故此句是对王师的赞颂,具体来说是对永王的赞颂。“西入长安到日边”,诗人最大的愿望是扫平安史之乱后,可以到长安向皇帝告捷。
显然真实的历史却并没有按照诗人所想象的那样,这是他的第二次从政活动,却以悲惨的失败告终,李璘兵败亡身,诗人被判长流夜郞,但诗人留下的这组诗却因其很高的艺术成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读过之后,丝毫不会认为李白参加永王李璘事件,并不是他人生的污点,相反我们感受到一个活跃跃真实的李白,而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喜欢李白的原因。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四川江油)。陈寅恪先生曾认为李白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与焉耆回族自治县),或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曾官翰林供奉,故称“李翰林”。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世称“李谪仙”。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出川漫游,先后隐居安陆(今属湖北)和徂徕山(在今山东)。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因得罪权贵,三年后,即744年赐金还山。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南游吴越,北上幽燕。天宝末期,安史乱起,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后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后又被定罪流放夜郞,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时已届暮年,仍欲从军,半道病还,次年卒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代宗即位后,曾以左拾遗召,然李白已经去世。旧《唐书》有本传。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从科举入仕,然始终未能得志。其作品散失甚多,今存近千首。《全唐诗》存诗25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36首、断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