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传说:昭陵与《兰亭序》
唐太宗李世民生前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开创了盛世的“贞观之治”。太宗喜爱书法文字,尤其喜爱东晋书圣王羲之的笔墨,吩咐下人在天下广为搜寻。每每得一真迹,便视若珍宝,馀兴来时临摹揣度,体会其笔法兴意,领略其天然韵味之后,便珍藏身旁,唯恐失却。传说太宗晚年,喜好王羲之更甚。虽然收藏王羲之墨迹不少,其中也有《兰亭序》,但始终没有找到王羲之的《兰亭序》的真本。一国君主,却不能得到前朝的稀世之珍品,太宗每一想到此,便显得闷闷不乐。
太宗与《兰亭序》
一日,太宗又想到此,微微喟叹起来。这事让近旁的一位使臣看到了,问皇上因甚心中不快,太宗便吐露了这桩心事。这位使臣一听,让太宗放心,说这件事就包在他的身上。此后,这位使臣就乔装打扮成一位珠宝商人,离开长安,走遍北方重镇,江南名城,交结权贵,拜见文豪,打听《兰亭序》的下落。
终于打听出某一深山之中有一寺院,寺院主事的和尚名叫华严,竟是王羲之的第七代玄孙。又听人说,华严和尚虽然身在空门却有两个嗜好,一是不戒荤,每逢月头和月中两天吃素之外,平时有酒有肉;二是善舞墨弄字,并藏有一件珍品,不给任何人看,只是在自己酒酣兴浓时,才独自欣赏一番,便又收藏了。太宗的使臣听到这个消息,便转道向寺院走去。到了寺院,拜见了华严和尚,只说自己是珠宝商,出门久了,身体不爽,想借寺院休息几天。
住下之后,便与和尚每日间东拉西扯,谈天说地,随后备酒备莱与和尚共餐。日子久了,每天饭后,使臣便打开行李,把随身携带的王羲之的各件真伪字迹一一挂在墙壁上,一边欣赏一边感叹。
开始,和尚只是在此停一停步,就走了。慢慢地,便伸头从窗孔里向内探一探。继而,和尚就走入房内,浏览起来。借此机会,使臣就大肆张扬自己,不仅喜爱珠宝,更爱书画。书画之中,尤喜晋人王羲之的手笔。他言道,当今之世,王羲之的圣手墨迹,他已经全部收集到了。为得羲之一字,宁可倾尽囊中珠宝。最后他看着华严和尚心里动了,又故意指着一轴他人伪造的《兰亭序》说道:“右军一生,圣手神笔。神笔之中,最得仙气者,莫过于《兰亭序》。如今,《兰亭序》已在我手,普天之下,还有比我更识先生神笔的吗?”说罢,哈哈大笑。
果然,这一下起了回应。当晚,华严和尚备下酒菜,请使臣共同进餐,使臣便去了。席间,几盅酒罢,华严和尚起身,从内屋的小楼阁上取下一只精制的木盒,打开锁子,露出一轴墨迹,然后让使臣看这是什么。使臣一看,十分惊异。但见“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尽取魏晋诸家之精华,独成千古一人之风韵。果然是王羲之亲书的《兰亭序》真本。当下纳头便拜,赞叹不绝,要以重金收买,被和尚谢绝了。
此后几日,使臣又以好酒好莱款待和尚,席间却不再提收买之事,免得和尚疑心,但是,他却暗中弄得和尚屋门的钥匙图样,配下一把带在身上,以窥时机。这天,和尚要出门几日,吩咐小和尚好好照顾客人。
和尚走后,使臣便开门偷走了和尚藏在楼上的珍品,连夜赶回长安去了。唐太宗一见,龙颜顿开,重赏了这位使臣。然后派人立即去华严和尚的寺中将他接进京来。
华严和尚回来后,发现客人已走,宝盒已失,正在焦急之中,听朝廷宣他进京,只得到长安城中来。来到长安,一切便清楚了。唐太宗问华严和尚要什么讨封?华严和尚既不想坐高官,也不要银钱。于是,唐太宗便御赐华严和尚一只金钵,一件红衣袈裟,昭示天下佛门,须按上宾接待。
太宗得到《兰亭序》真迹,如获至宝,整日挂在宫内。不但自己提笔临摹,也让大臣中好书法者一同临帖。所以,此后便又流传有唐代众多的《兰亭序》临摹本。据说,大臣之中,以颜真卿之临本为最上。
据说,太宗去世前专作一宝盒,藏着王羲之的《兰亭序》真本,嘱咐在自己死后,同埋进昭陵里。据《五代史·温韬传》记载,温韬盗昭陵时,曾见寝宫内有“钟王(王羲之)墨迹,”纸字如新。大概想必是《兰亭序》的真本吧。
—《END》—
声明:传播为宗旨,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