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你往何处去(下)
这中间还有个难关在于皇后波佩亚。波佩亚首先是因为小公主意外去世,而憎恨黎吉娅的出现;其次,波佩亚非常喜欢维尼裘斯,几次三番暗示要维尼裘斯做她的情夫,但维尼裘斯毫不领情。因此,如果维尼裘斯与黎吉娅的结合没有得到皇后的认可,也是一件麻烦事。斐特洛纽斯又对尼禄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于是尼禄当着皇后波佩亚的面,宣布了维尼裘斯与黎吉娅的婚事。
波佩亚瞬间就知道这背后都是斐特洛纽斯的安排,恨意和颠覆的种子就埋下了。波佩亚与蒂杰里努斯联合到了一起,成为反对斐特洛纽斯的力量。
就在此时,突然传来噩耗——罗马城起火,完全控制不住。维尼裘斯一想到黎吉娅、以及她的养父母奥德斯一家都在罗马城,就发了疯,赶紧往回赶。
这场大火的起因,实际上是尼禄授意蒂杰里努斯干的。这个暴君为什么要焚毁自己的都城呢?原因也很简单——尼禄是个聪明的皇帝,他深知自己的作为早就在罗马民众中引起了不满,尤其是罗马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世界化的大都市——各民族、各流派人物聚集,罗马已经不再是他所希望的那个自己的“尼禄城”。
当他希望另建尼禄城,而被斐特洛纽斯等一干贤臣所否定的时候,他发现罗马如今时常允许对他尼禄的批评之声出现,他治下的宫廷和官僚系统,也逐渐有了不同的意见和派别。
这当然让他不爽。
制造一场大火,搅乱平稳的生活,可以给他以不受限制的权力来再次君临这个城市,重新建立一切,并且借助这场大火来清理整个官僚体系,惩治所有可能的反对力量。
维尼裘斯正是在一片火海的城中寻找黎吉娅时,逐渐摸清了大火的起源和起因。黎吉娅和乌尔苏斯等人在大火烧到之前就已经安全转移了。他在大火中看到了尼禄皇帝的可怕用心,当然,也看到了潜藏在城市和罗马市民心中恶的力量,一切确实都可以瞬间被点燃——要么是反对尼禄,要么是被尼禄清洗掉。
尼禄皇帝一行从安修姆返回了罗马,看着自己的城市被焚毁,尼禄心满意足。他备好了禁卫军,准备随时击败可能出现的反叛行为。同时,宫廷内部就追究大火起因发生了争执。斐特洛纽斯一派心知肚明一切都是尼禄自己的安排,但只能把矛头对准蒂杰里努斯。
蒂杰里努斯在关键时刻把皇后波佩亚拉了过来,非常策略地不直接反对斐特洛纽斯,而是把基督教在罗马已经形成一股势力的情报,展示给了尼禄——基督教一直宣称将有大火降临人间。他们甚至找到了之前为维尼裘斯服务的江湖术士基罗,基罗曾经打入过基督教内部,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说明基督徒的不法行径。正愁找不到合适背锅者的尼禄大喜,认为这真是一举两得,一方面是有人背锅,一方面是可以就此掀起大狱。
斐特洛纽斯明白这是最关键的时刻,一旦自己不去争取,那么基督教就将面临灭顶之灾,维尼裘斯、黎吉娅一干人等都将被毁灭掉。于是他挺身而出,力争大火并非基督徒所干,蒂杰里努斯是别有用心。尼禄此时当然是在蒂杰里努斯一边的,何况还有皇后支持,因此断然否定了斐特洛纽斯的意见。蒂杰里努斯乘胜追击,指责维尼裘斯也成了基督徒,很可能斐特洛纽斯也受到影响。
斐特洛纽斯就此受到了尼禄的猜忌,彻底失势。而基督教反对皇帝,焚毁罗马的罪责,也就由此确定。在确定要清洗基督徒的宫廷会议上,斐特洛纽斯悲伤到了极点,他认识到,朝政被一群如此之人把持着,即便没有了尼禄,他们依然会寻找另一个尼禄来替代。
维尼裘斯来向斐特洛纽斯求援——在第一个通缉令发出的时候,黎吉娅和乌尔苏斯就被抓捕入狱了——乌尔苏斯本来可以保护黎吉娅逃走,但是基督教长老们不允许他们逃走,愿意束手就擒。斐特洛纽斯毫不犹豫地带着维尼裘斯去劫狱——他已经认识到,很快尼禄就会向维尼裘斯和自己下手了,必须尽快把黎吉娅救出,让维尼裘斯和她一起远走高飞。然而,禁卫军已经把监狱重重包围,以防有人劫狱。斐特洛纽斯也束手无策。
全罗马的人民都被政治动员起来了,大家之前毁坏家园的怒火,都按照皇帝的旨意,倾泻到了基督徒身上。一场针对基督徒的抓捕和攻击的群众运动开始了。尼禄还安排了斗兽场里针对基督徒的野兽搏斗活动,用鲜血和竞技来蛊惑民心。火灾之后就是人间灾难。
为了拯救黎吉娅,斐特洛纽斯甚至又去找了皇后波佩亚,波佩亚因为孩子不听话的缘故受到尼禄的惩罚,正想找机会挽回。听信了斐特洛纽斯的建议,去找尼禄建议释放黎吉娅。然而尼禄却把他们的孩子杀死来作为决绝的表示。
斗兽场的竞技活动开始了。
角斗士们把基督徒作为引发野兽欲望的诱饵,任野兽撕咬基督徒,然后由角斗士来杀死野兽这种方式,作为尼禄清洗基督徒运动的高潮。
显克微支详尽地描写了斗兽场上极其残酷的景象——角斗士和野兽们共同对手无寸铁、老弱妇孺都有的基督徒们发起攻击。
一车车的残骨被推出竞技场。
把六七百名基督徒钉上十字架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一时间,锤钉子的声音持续了两天。那些树立起来钉着人的十字架,就像丛林,把斗兽场都遮蔽了——没有人叫,没有人求饶,基督徒有的昏死过去,有的垂头默念,有的仰望天空。整个斗兽场被阴森的气氛笼罩着。
维尼裘斯依然在努力,他通过斐特洛纽斯的关系,疏通狱卒们,不断地往来监狱,一方面照看黎吉娅,一方面寻找可能把黎吉娅救走的机会。
很快,尼禄又批准了新的惩罚方式——火刑。基督徒用火烧毁了罗马,那么就用火来惩罚基督徒。于是斗兽场又变成了一片火海,一边是人们被火烧的惨叫,一边是纵酒狂欢欣赏残酷的人们——人类就是这么一种离奇的动物。
之前维尼裘斯雇佣过的那个江湖术士基罗,后来投靠了蒂杰里努斯,并且作伪证指认基督徒纵火烧毁罗马城,此时却感到了来自内心深处无限的恐惧——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私心和恶意,可以被尼禄放大到这样的地步。
尤其是当他看到自己曾经陷害过的一个医生基督徒也将被烧死时,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来到这个基督徒面前恳求原谅。医生在被烧死之前痛苦地回复他——你已经被宽恕了。这句话彻底击垮了基罗。他终于站出来,大声向观众们大喊——你们都被骗了!放火的就是尼禄皇帝!是我做的伪证!
这句话让所有人感到惊恐——他们此前的恶行本来都有正当的缘由,现在却可能全都没有了。人们一旦被煽动起来从事暴行,就会自动地产生维护激发他们这种暴行的权力的需要,因为这个权力的存在,是他们暴行合理性的唯一来源。
当晚基罗就找到圣徒保罗,接受洗礼成为了基督徒。并且走向了正在他家里等他归罪的禁卫军。基罗随后被残酷地处死。
斐特洛纽斯仍然在努力。他看准了唯一一次机会——当周围人们对这场旷日持久的屠杀已经厌倦,并且开始怀疑的时候,他冒死向尼禄再次进言——希望皇帝成全维尼裘斯和黎吉娅的婚礼,以缓和骚动的民情。
其时,尼禄就像已经万劫不复的人一样,他不可能通过释放黎吉娅来否定自己做出的屠杀决策。因此他承认斐特洛纽斯是对的,监狱的大门会为黎吉娅敞开,但要按照他的方式进行。
斐特洛纽斯听到这里就完全绝望了——他知道黎吉娅必死无疑。
果然,第二天斗兽场的节目,就上演了乌尔苏斯和黎吉娅的挣扎。黎吉娅被全身赤裸地绑在一头发狂的野牛身上,乌尔苏斯为了保护黎吉娅,运用天生神力,当着众人面,把野牛的脖子扭断了。这震慑了全场观众,大家就像为当年的斯巴达克斯祝福一样,发出了“让他自由”的呼喊。乌尔苏斯却把黎吉娅举过头顶,示意请大家宽恕这个公主。
维尼裘斯也不管不顾地冲进了斗兽场,用自己的衣服盖住黎吉娅,然后向观众们伸出了自己满是战争伤疤的手臂,请求大家的恩赐。
大家都被保民官这样的举动感动了,尼禄不愿意就这样饶恕他们,但他却找不到支持自己的人。斐特洛纽斯站起来,以挑衅的神色看着尼禄,做出了开恩的手势——既是对皇帝的请示,也相当于逼宫。所有的臣子,包括禁卫军的军官们,大家都跟着做出了开恩的手势,就等着他尼禄来下令了。尼禄不得已,只好做出开恩的命令。(这个场景,在2000年罗素克洛主演的《角斗士》中有真实的再现)
终于维尼裘斯把心爱的黎吉娅带回了家里,在黎吉娅恢复健康之后,两人抓紧离开了罗马,前往西西里。这场经历了血与火洗礼的恋情才告一段落。
尼禄很快又下令逮捕圣徒彼得,因为他就是把基督教带进罗马来的使徒。圣徒保罗本人就是罗马公民,所以没有成为追究目标。因此,逃出生天或者还没有被抓去的基督徒们都聚集起来,说服彼得赶紧逃出罗马。
一个清晨,圣徒彼得和一个教徒两人悄悄地离开了罗马,前往坎巴尼亚原野。就在太阳升起的一刹那,彼得看到太阳光辉之下,一个人正在朝他们走来。彼得看清楚了是谁,立刻扔掉手里的拐杖,跪下来,激动地大喊:主啊,你往何处去?
一个柔和而悲伤的声音回答说:你要离开罗马了,不再照看我的羊群,那么我就得回去,让他们再一次把我钉上十字架。
听到这里,彼得没有再犹豫,站起来,拿起拐杖,又朝来的方向走了回去。另一个教徒问他,你往何处去?彼得说——罗马。
彼得当天回到罗马,发现又有一批新的罗马市民跑来接受他的洗礼。斗兽场那边仍然在屠杀基督徒,人们都在狂饮鲜血——但也让更多的人逐渐清醒过来,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罪恶,渴望新生。彼得这才体会到三十多年前他导师的伟大——不论皇帝还是军队,怎么也不可能战胜真理。他和他的教众用鲜血清洗过的国度,最终会成为他的国度。
彼得被禁卫军逮捕,并被判了死刑。即便是关着的时候,他也让看守他的军人接受了洗礼。他此时无比的开心和快乐,处刑的那天,彼得甚至是快乐地背上了十字架,像他的导师那样,一路接受着人们的祝福或诅咒。
同一天晚上,圣徒保罗也被逮捕,被拉到苦命泉处死。临死前,保罗也开怀大笑。他宣扬了几十年的爱,到今天也才认识到爱的力量——爱才是唯一能带来乐观的积极力量。而乐观与积极,才是人类与世界得以成型的根本。
维尼裘斯与黎吉娅过上了渔猎的逍遥生活,在暴君当政下选择离开,在平凡生活中继续体会他刚刚接受的宗教真理。
难受的仍然是斐特洛纽斯,他还仍然在宫廷里忍受尼禄的暴虐和政治斗争的残酷。维尼裘斯要求他也放弃那一切,到西西里来。但斐特洛纽斯拒绝了,他虽然做了许多帮助基督教的事情,但他却始终不认同教义和教众的诸多做法。他依然是那个喜欢诗、音乐、美女、美食的典型罗马贵族。在他的哲学里,人不需要依靠主或者诸神,人只要听从自己的良心,与人为善就可以了,他的所作所为,与信仰无关,只是觉得应该这么做而已。
大火之后,各地的叛乱风起云涌,尼禄手忙脚乱到处平叛,不断处决身边忠于他的人们。这终于也轮到了斐特洛纽斯身上。他被告与某个叛乱分子有关系而入狱,并被判处死刑。
斐特洛纽斯特意申请了以自己的方式执行死刑——他要在死刑前,与朋友们大宴一顿。
全书描写最为精彩的,其实就是斐特洛纽斯的最后宴会,描写得比之彼得和保罗的就义场景更加精彩而细腻。斐特洛纽斯毫无伤感或恐惧,他仍然就是那个风雅大师的样子,斜靠在美女的身上,和朋友们畅谈罗马城里最新的离婚事件、绯闻事件、战车比赛,讨论书店最近出了什么新书,赞美新上的一道菜的品质。他说话就像阳光一样,把所有东西都照亮,也像和风一般,吹拂着花园中的花草。
宴会结束,饮尽一杯酒之后,他让执行死刑者割断了自己手臂的动脉,他一直喜欢的一个美女,主动要求和他一起,也割断了动脉。在流血的同时,他还在要求乐队奏乐,斐特洛纽斯非常开心和满足。
与彼得和保罗不同,斐特洛纽斯用自己的方式,一个智者、长者与贵族的特有方式,成就了他的伟大。如果说,彼得和保罗的伟大,彰显的是“主”的伟大,那么,斐特洛纽斯的伟大,是大写的一个“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