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员的“丁忧”(二)

按清制,父母、养父母、继父母等亡故均“丁忧”(又称“丁艰”)。丁忧本由儿子承担,如果儿子已故,则由孙子承担,儿孙皆故,则由重孙承担,这就是所谓的“承重”,意为“承受丧祭与宗庙的重任”。“丁承重忧”不出三代,曾祖父母以上则无“承重”义务。凡为父系(父、祖父、曾祖父)丁忧称“丁外艰”,为母系(母、祖母、曾祖母)丁忧称“丁内艰”,这些称呼源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丁忧”期间有不可娱乐、宴会、生育等禁忌。

清代官员“丁忧”即须离任,服满后另补新缺,由于军政大事的特殊需要,官员往往可以“移孝作忠”,也就是缩短服丧期或特许不“丁忧”,这就是所谓的“夺情”,又称“在任守制”。“夺情”适用于有重任在身的高级官员,如雍正朝大学士朱轼经办直隶地区“营田水利”,雍正以“左右匡弼需人”,丁忧时将其“夺情”留任,但“准其素服,凡朝会宴飨及应穿补服之处,俱不必到,俾伊得尽人子之心,以展孝思”。嘉庆时江苏按察使廖鸿藻本需丁母忧,但因运河重要水利工程高堰溃坝修筑事务,丧期仍在任督修。

公务急需时,下层官员也会被“夺情”。如康熙六十年(1721)特旨:“陕西正值军机之际,官员或有承办钱粮紧要事件,遇丁忧之事,令其丁忧以致误事。嗣后陕西地方,道员以下知县以上,有丁忧者俱令在任守制。”雍正时期在任守制者较多,主要原因是厉行反腐,大力整饬吏治,被撤职的官员不少,因此急需管理人员。雍正四年(1726)特谕:“果系有为有守之员……设遇丁艰事故,揆其情理,如非孤子,或亦可在任守制,给假数月,俾得尽其子道,然后赴任。”然而,这一政策也为徇私“夺情”开了绿灯。乾隆即位后曾特谕:“道、府、州、县等员,凡遇丁忧及革职者,毋得因例内有听其自便之语寄居原任地方。请于交代清楚后令该管上司给咨催令回籍,以杜嘱托营求之弊,并令原籍督抚将回籍月日报部存案,应如所奏。”乾隆执政时不得不刹住这股风气,再次严肃丁忧制度。

清代统治者严肃“丁忧”制度的同时,对“丁忧”乡居的官员的社会活动进行了严格限制,规定“丧服未阕,辄易衣冠、拜官长、与燕会者,罪之”。乾隆二年(1737)更是规定:“丁忧官员回籍守制,除因丧事与人往来外,如有亲赴省城,更易服色,干谒地方官,并送礼赴席者,指名题参,将该员于补官日降三级调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代的“丁忧”制度也逐渐废弛。道光帝曾为此感叹:“近日丁忧官员多不回籍守制,每借口营葬无资,向督抚大吏干谒求助,各省皆然,而有洋商盐商地方尤甚。非授意属吏,即勒派商人,纷至沓来,争先恐后。”这也不难理解,毕竟“丁忧”是件苦差事,不仅要要粗茶淡饭,还要停止一切娱乐、应酬活动。而官员“丁忧”离职后须再补官,为求好官位,也就难怪一些官员“丁忧”时期仍旧逗留任职地省府钻营请托,以求补得好缺了。

(0)

相关推荐

  • 沈懋学与张居正的师生恩怨

    沈懋学与张居正的师生恩怨 许文波 宣城,在明代万历年间,出了位状元--沈懋学,他是沈有容的亲叔叔.史书评他是"精书法,好诗文,亦善骑射".他是明万历五年(1577)大比殿试得中进士 ...

  • 论语漫言‖008. 民德如何归厚?

    论语漫言|008. 民德如何归厚? 因为年代久远,<论语>中的一句话,经常会引发很多不同的解释. 比如<学而第一>中的第九章: 论语 学而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 ...

  • #中国历史上最牛的阳谋有什么# 从汉武帝...

    从汉武帝开始的丁忧制度,是帝王统治的最大的阳谋.丁忧制度规定,官员在父母亡故后,要回乡守孝三年(确切是二十七个月),这一制度对于多数官员来讲,都是职场的中断,如果皇帝对哪个臣子不满,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档 ...

  • 丁忧三年为什么是二十七个月

    丁忧就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礼仪制度,后世往往指用于拥有官吏身份之人. 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 ...

  • 《清平乐》中范仲淹丁忧引起争论,为什么对刘太后杀伤力这么大?

    作者:鲁速 配图:鲁速 / 编辑:清懿 <清平乐>的开场有一个比较特别的情节,那就是在宋仁宗赵祯知道自己的母亲不是刘太后以后,开始与刘太后对抗,尤其是在朝堂上用范仲淹申请丁忧来讽刺刘太后, ...

  • 清代官员的“丁忧”(一)

    中国古代奉行"百善孝为先",父母死后,子女必须按礼为父母守丧三年,其间不能发生婚嫁之事,不得参加吉庆之类的典礼,当朝官员也不例外.通常任官者要离开所在职位,离职回到原籍,为离世的父 ...

  • 浅谈清朝文武官员的“丁忧守制”:满臣与汉臣的“丁忧”差异巨大

    官员丁忧的规矩源于西汉,西汉时规定在朝供职人员若遇到父母.祖父母等直系亲属去世,允许"去官持服",在家丁忧三年,三年后再回朝办差.丁忧期间官员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守在父母的坟前报效 ...

  • 二苏丁忧意归蜀 锦绣前程顷化乌

    近苏23 二苏丁忧意归蜀 锦绣前程顷化乌 眉山苏氏,自武周始,逐渐兴旺,延续了三百余年的生脉,谁料想,到了苏洵这一支的前后十余年间,人丁竟逐渐凋敝. 在苏轼诞生之前,苏洵已经开始经历各种生死之事,母亲 ...

  • 清代穴法秘訣二十四论疑龙

    清代穴法秘訣 二十四论疑龙 论宅屋 论怪穴 论禁穴 二十四论塜式

  • 清代风水大师答弟子二十问《地理辨惑》

    序 堪舆之之术,自古迄今,代出名师,研究推测,既精且详,可谓极矣,而名师间世而出,不得尝遇,即有口传心授,世又不获多闻,其假托名师,妄称秘诀者,遂滋蔓焉.所以敢为伪术以欺世者,不过以枯骨无言,纳棺入土 ...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清代初中期文学之二:洪升

    Ad 长生殿(套装上下册) 作者:[清]洪昇 京东 中国清代初中期文学之二:洪升 洪升(1645-1704 年),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是清代杰出的戏剧作家.他出身于明未没落的名门望 ...

  • 国内博物馆藏清代官窑瓷器(二)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缸 北京颐和园藏 清雍正 青花缠枝葫芦纹橄榄式瓶 首都博物馆藏 清雍正 青花寿山福海纹笔筒 首都博物馆藏 清雍正  祭红釉碗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清雍正  祭红釉碗 景 ...

  • 河北“最大”县级博物馆,暗藏康熙墨宝,两百字读懂清代官员守则

    河北“最大”县级博物馆,暗藏康熙墨宝,两百字读懂清代官员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