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卢炳山水画册页欣赏
卢炳:據 (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硃保炯謝沛霖編P663頁和盧炳後代考證,卢炳,字子陽,雲南石屏人,1688年進士,曾歷任南昌知縣,吏部主事,吏部清吏文官選拔司員外郎,吏部清吏文官選拔司漢族郎中,都察院吏科給事中,兵科給事中。卢炳曾受云南名士,吏部侍郎赵士麟器重,任职轨迹亦复循赵公,可惜五十余岁即卒于任上,其孙卢锜,曾为浙江嘉兴县令。
据卢炳后人提供石碑图片:石碑上刻有赐进士出身吏部文选司员外即署郎中令郡人卢炳。(郎中属员外级, 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
摘自清张汉"留砚堂诗集"
张汉是清代云南较有影响的诗人、散文家,其一生诗文成就丰硕,尤其是诗歌成就极高,颇受袁枚、吴仰贤和储大文等人的赞赏。其诗作主要集中在《留砚堂诗选》中,该诗集为近人袁嘉谷所编,收录了张汉1300余首诗作。《留砚堂诗选》诗颇具特色,它记录了张汉从科考、入仕再到罢官、起复、致仕人生经历中的心路历程。因其如此,张汉诗题材内容丰富,有写景、赠答和咏史怀古等,诗风多样化;体裁形式富于变化,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信手拈来;张汉诗精于炼字,不露斧凿痕迹,诗句富有深刻的表现力;感情真挚自然,不含情而情自生。
《赐砚堂诗稿》序译文: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我一开始是空虚的,空虚到无可抑制的说话,于是成了空虚的俘虏。活在了别人的空虚中。走过迷茫,徬徨的选择,美好的希望,虚假的幻想,又陷入失望,不可抑制的空虚,于是不停的说话,对着电话说,对空气说,对自己说。 生命即是希望,这里掺杂着虚幻,我努力的去寻找希望,又把幻想当作希望,却终于寻来了失望,当我被这希望日夜侵蚀,无休无止,使我的心亢奋,我才觉得这是不是一种无法实现的欲望。于是我把现实,把假想中的未来当作这地火,期望它奔腾,燃烧,毁去我所有的想法,只要留下荒野,黑暗。 我做了野草,却能等待谁的地火,将我灭亡。于是不再亢奋,不再有欲望!
许贺来(1656-1725),云南红河清代名人。字燕公,号秀山,石屏人。清康熙己丑(1685年)科取一甲第30名进士。是年五月初一,授翰林院庶吉士,后改编修,升侍讲。清代云南入翰林院人选,自许贺来开始,故有“开风翰林”之说。许贺来生平以诗古文著称,获有“清华首选”、“清华储相”、“纂修秘阁”、“侍幄开先”等赠匾,光耀门庭。大学士陈海龙(海宁人)与他是同科进士,称赞他是“笃学卓行”的君子,是“同榜进士中最少年风流,蕴籍倾倒一座”的“瑰奇岸伟之士”。他的诗古文辞,常获翰林院称誉。丁卯(1687年)十月初一日,御试体仁阁,授编修。戊辰(1688年),分校春闱,所取多是知名人物,饱学之士,皇上大喜,除有封赠之外,又准他百日假,回乡省亲。许贺来著有《赐砚堂诗集》、《纪恩集》等十五种藏于家(今云南省博物馆仅存有《赐砚堂诗集》、《赐砚堂诗续集》两种,民国年间版本)。
石屏县志记载
卢炳山水画册页28/18Cm,册页上盖有"称心如意,太任文房搜罗"。
1)卢炳云门积雪图
南唐中主李璟描写的大雪:"珠帘高卷莫轻遮,往往相逢隔岁华。春气昨宵飘律管,东风今日放梅花。素姿好把芳姿掩,落势还同舞势斜。坐有宾朋尊有酒,可怜清味属侬家。"岁是年,"岁既晏兮,孰华乎?"是《楚辞﹒九歌》中的句子。"日月逝矣,岁不我与。"是《论语﹒阳货》中的感叹。"岁华逐霜霰"是李白诗。"柳色摇岁华,冰文荡春照"是卢照邻诗。 卢炳云门积雪图 ,云门 寺,位于广东省乳源县云门山,又称大觉寺,是禅宗五派之一云门宗的发源地。后唐923年,云门祖师文偃禅师开创于云门山,初名"光泰禅院",稍后改为"证真禅寺"。963年,又改名为"大觉禅寺"一直沿用至今。因其地处云门山下,所以俗称"云门寺"。 青州王磊先生说:"俺青州也有云门山"
云门山位于青州城南2.5公里处,山顶有天然门洞,夏秋季节,常有云雾穿门而出,故名"云门"。早在隋、唐、宋时期就深受佛、道两家的青睐。山上有隋、唐石窟造像五处,石佛二百七十二尊,历代文人墨客、善男信女的题刻、碑碣,遍布云门山摩崖。海拔421多米,虽然不高,但陡崖峭立,山势巍峨,漫山松柏,景观棋布,宛如一个巨大的盆景端放城南,以它美丽、俊俏的身姿和特殊的地理环境而独具风貌。山上的"三元占"、"三仙玉女祠"等建筑都是几代历史风雨的遗物。山巅的天仙玉女祠是典型的明代全石无梁建筑。游云门山最终目的还是拜寿。明嘉靖年间为第二个衡王朱戴圭祝寿,内掌司冀阳周全,在山阴处摩崖上镌刻了国内外罕见的大"寿"字,讨好衡王。大"寿"字,字体结构严谨,端庄大方,坐南朝北,通高7.5,宽 3.7,仅"寿"字下面的"寸" 字就高达2.23米。所以当地人经常说:"人无寸高","寿比南山","南佛北寿"等。云门山、大"寿"字还流传着许多美妙的传说和典故。不知康熙卢炳此画画得哪个云门待进一步研究。
2)卢炳新闸观潮图
康熙年卢炳山水画册页欣赏这时潮声愈响,两人话声渐被淹没,只见远处一条白线,在月光下缓缓移来。蓦然间寒意迫人,白线越移越近,声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声势雄伟已极。潮水越近,声音越响,正似百万大军冲锋,于金鼓齐鸣中一往无前。
圖中新閘觀潮,就是現茬的新閘觀潮台,位於黃琅鄉金清河出海口,長112米,高38米。每逢金秋蟹肥時,黃蟹慕光而至。中秋佳節,風推浪湧潮起潮落,驚濤拍岸涼風習習,是台州市民觀潮最佳去處。
3)卢炳吼山云石图
康熙年卢炳山水画册页欣赏 吼山是五大重点旅游风景区之一,自然风光独特,人文历史悠久。自汉以来凿山采石,经过千百年的石砍斧削和大自然的造化,形成了山奇、石怪、洞幽、水深的奇特自然景观,是绍兴石文化的杰出代表。明清时期被誉为越中胜景之首。云石"为吼山石景之精华。"棋盘石"高20余米,周10余米,上有横石三块,崔嵬离奇,传说有两位神仙在此弈棋而得名。"云石"上粗下细,底部瘦削,凌空兀立,横架一块椭圆形巨石,婷婷如云,似天外飞来,故名"云石"。吼山既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又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越王勾践在此养狗猎鹿,爱国诗人陆游的祖居就在吼山。历代名人在吼山留有足迹,如明代陶望龄、张岱、袁宏道、徐渭、陶允宜、查慎行以及近代的陶成章、蔡元培、鲁迅等。历史名人的摩崖石刻留有多处,诸如郑板桥、平度、李慈铭、孙嘉淦、刘正谊、刘显祖、赵青等都留有杰出的诗文。云石、棋盘石,被誉为"天下奇石",是吼山石景之精华。据《康熙会稽县志》记 载,古吼山有八景,首景就是云石。《越绝书》云"一笋矗霄,可数十丈,亭亭如云"。云石高二十二米,顶云兀立,奇特而挺秀,一块椭园形巨石仿佛从天外飞来,横卧在细长的石柱上,头重脚轻,摇摇欲坠,令人望而却步。棋盘石,高二十余米,周十余米,底部瘦削,上覆三块犬牙交错的巨石,拔地而起,象一个束发垂髫的童子跪拜观音,巍峨雄奇。 曹山、放生池,风光秀丽,山上竹木成林,四季常青。西侧一条长二十余米的石梁跨越水面,横贯南北,似如一只巨大的白象,伫立池中、一柱孤岩自山顶悬空而下,直插水底,称"象鼻吸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形象逼真,丰满大方。放生池深而幽奇,池深二十余米,水质清澈。光洁石面,多处古代名人题刻、字迹朱碧兼之,清晰可见。池中残石,形态各异,如"青蛙登天",五犬迎宾等,无不显现无穷的灵气和神韵、因而有"江南武陵源"之美称。花果园花果园林,是吼山风光的一大特色。花果满坡与山水风光相映成趣。素有"花果山"之称,吼山桃林,历史悠久,享有盛名,为蔡元培先生所开辟,至今已有七十多年历史,一俟春天,数千棵桃树争相怒放,景区成了花的海洋,蔚为壮观。每年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的"桃花节",登山观奇石,踏青赏桃花,游客云集,争睹这江南春天的迷人画卷。吼山有诸多的水果,可供人品尝,给人一种无限温柔的口福。有桃子、桔子、枇杷、甜柿、苹果、葡萄、生梨、李子、无花果等二十余个品种,尤其蟠桃、人称"蔡公桃"皮薄肉细,鲜甜无比,满口生津,回味无穷。
4)卢炳茂林修竹图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又称中国的情人节。夜色降临,月朗星稀,鹊桥架在银河之上。此时,且牵上爱人的手,漫步在小桥流水之间,看天上牛郎织女相会。1681辛酉年七夕节这一天卢炳在翠麓山房完成了茂林修竹图,这是一幅山水,重岩叠嶂,高山入云,一书童抱琴和一老者策扙缓行过桥入山,山腰处有庄严古寺…...宋 苏轼 《哨遍》词:"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 宋 陆游 《阅古泉记》:"﹝ 阅古泉 ﹞在 溜玉亭 之西,缭以翠麓,覆以美荫。" 明 刘基 《耕云诗》之三:"云来动丹霄,云去澄翠麓。"画出了卢炳向往自然、散淡的生活,力求摆脱俗务桎梏,保持内心澄澈、不为尘俗污染的退路。隐逸的理想因而成为他在忧国忧民、殚精竭虑之余放松喘息的心灵净土。他们可以在湖光山色中展卷赏读,也可以登楼怀古、思慕前贤的高风亮节,还可以借描绘边角山水来抒发"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轼《前赤壁赋》)的襟怀。通过儒与道的互补、仕与逸的对照,为自己构建了平衡的精神世界,从而实现了心灵上的"圆满"。
5)卢炳柯高夜月图
卢炳,雲南石屏州人,清康熙27年(1688年)戊辰科第三甲第48名進士。历官南昌知县、吏部文选司主事、吏部文选司署郎中事、吏部文选司郎中、吏科给事中(六科清初为独立监察机构,雍正朝并入都察院)、兵科给事中。卢炳在南昌任上清勤明练、剔弊除奸、政绩卓著:典试山东时,所得皆名士。卒于官。卢炳有著作传世,他的七律诗《镜湖洞》,描写了镜湖洞的清幽:"一窍天开岁月多,苍苔匝径野樵过。花开洞口堆红雪,鸟下云边浸白波。松响迎风山欲雨,泉流穿涧石能哦。扶筇缓步寻幽胜,又见新荚发旧柯。" 參見(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硃保炯謝沛霖編P663頁。參見 云南唯一状元袁嘉谷先生編纂的《石屏县志》中关于族祖卢炳的一些记载。參見当代刊物整理的石屏科举世家篇目。參見清朝云南名宦、吏部侍郎赵士麟赠族祖卢炳的文章。文中'典试山东'指任山东乡试主考官,此条互联网《康熙朝大事记》中略有记载。百度'康熙 给事中 卢炳 山东'即可搜到。
6)卢炳禹岫苍松图
罗青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部,距城区24公里。申屠氏传为伯夷之后,元代申屠智八(1308-1370)从兴贤乡夏屠迁此,建厅堂,匾曰四维堂,后人合四维两字为村名,叫罗村,后雅称罗青。地势北高南低,罗青坞、大西山雄踞村北。有八景之咏:芳塘印月、道元枫落、驿亭留憩、福田晓钟、杰阁凌空、虎阜凝岚、禹岫插云、荆溪柳絮。明清建筑有申屠氏宗祠、明哲祠、申屠别庙、后苑厅、前苑厅,现存后苑厅。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的申屠氏宗祠,其大门联曰:安侯门第源流长,大孝家风史册光。前苑厅楹联寓申屠氏的源流和风范:威著汉朝显忠肝披义胆北伐南征犹见将军伟绩;芳垂宋史食旧德服先畴西园东壁依然京兆风光。村西有文昌阁、慧园寺和迎龙庙,现存石砌焚纸炉。留憩亭,清乾隆年间由申屠乐山建,置田4亩,夏秋施茶。1985年10月申屠加喜等发起,筹资2000元,扩充移建于路侧向阳之所。1984年新建人民大会堂,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为丁字形砖瓦结构,门厅三层。
7)卢炳飞来宝塔图
【一】飞来塔,位於广东清远城西面3公里飞水口西岸。该塔为九层八面楼阁式,砖造,五平列狗牙砖出檐,下塑花纹,第二层刻有"高占鳌头"四字。塔高29.7公尺,每面3.4公尺,建筑面积55.8平方公尺。壹九七八年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塔始建於明万历十三年(公元壹五八五年),由永州通判钟於田倡建。清顺治十壹年(公元壹六五四年)分守道陈贽重修;康熙三十二年(公元壹六九三年)火毁,知县张象乾修复;雍正七年(公元壹七二九年)为飓风所毁,十壹年(公元壹七三三年)知县夏宗谨修;道光二十年(公元壹八四O年)绅士郭志融、谢纯、朱来章、雷应时等董理事,用公项修;咸丰七年(公元壹八五七年)二月毁於"贼",同治元年(公元壹八六二年)绅士朱闰芳、雷应时、阮壁光为董事,动公项修复。
【二】灵隐壹带的山峰怪石嵯峨,风景绝异,印度僧人慧理称:"此迺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因此称为"飞来峰"。飞来峰是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可与四川大足石刻媲美。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芦,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北宋王安石《登飞来峰》诗云: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了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飞来峰位於杭州西湖灵隐寺前,而峰上更有千寻之塔。
卢炳所画的"飞来宝塔"为何地所画,待进壹步研究。
8)卢炳秦山观日图
秦山位于浙江海鹽的秦山,據清光緒二年《海鹽縣志》記載:"秦始皇所登以望東海,故山得其名焉。秦山素以"秦駐孤峰"著稱,其北峰有臨海絕壁,如兩門相閉,又如玉璧相合,故又稱合壁。高萬丈,犬牙交錯,壁上雲霧缭繞,壁下波濤洶湧,景觀巍峨而神秘。"唐代詩人薛據詩句:"南登秦望山,目極大海空,朝陽半蕩漾,晃朗天水紅。溪壑爭噴薄,江湖遞交通,而多漁商客,不悟歲月窮。振缗迎早潮,弭棹候長風。"兩千多年以來,一直是處名勝風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核電站也建于此。
9)卢炳禹江晚泊图
此画写出了:"太阳下山的时候卢炳通过眼前泊船的景色来表现舜江晚泊的景色。寄寓了卢炳对官场风雨不定、阴晴难测的状况,镇定自若、处之夷然的心态,而在平和心境的暗示中,又显露了内心深处的愤激不平。"
卢炳:据卢炳后代考证,卢炳,字子阳,云南石屏人,1688年进士,曾历任南昌知县,吏部主事,吏部清吏文官选拔司员外郎,吏部清吏文官选拔司汉族郎中,都察院吏科给事中,兵科给事中。
知县,官名。秦汉以来县令为壹县的主官。唐称佐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宋常派遣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壹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如当地驻有戍兵,并兼兵马都监或监押,兼管军事。元代县的主官改称县尹,明、清以知县为壹县的正式长官,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吏部主事是中国古代的壹种官名。北魏时置尚书主事令史,为令史的首脑,是"主事"壹名之始。明清时中央设六部,部下设司,司的主管官为郎中,其副职为员外郎,再下壹级即为主事。清代除六部外,内务府、理藩院亦设主事。
员外郎,隋文帝开皇年间,於尚书省各司置员外郎1人,为各司之次官。唐宋沿置,与郎中通称郎官,皆为中央官吏中的要职。明清各部仍沿此制,以郎中、员外郎、主事为三级司官,得以递升。员外郎简称外郎或员外,通称副郎。清代除六部外,其他官署如理藩院、太仆寺、内务府均设员外郎。
郎中,属员外级, 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於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
都察院吏科给事中明清两代最高的监察、弹核及建议机关,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前代所设御史台为都察院,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又依十三道,分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核。清代改以左右副都御史专为总督、巡抚的国衔(明代,都御史、副都御史都兼用作加衔),以方便其行事。至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又以六科给事中并入,因合称为科道。乾隆十三年(1748),废左佥都御史。我并没有在都察院裏面发现有"给事中"这壹职位,但是在现实中都察院裏面的督察御史算是现在的纪委。
兵科给事中,明清两代惨与军事监察的职官名称,为皇帝的近侍职官名称之壹。职责是辅助皇帝处理兵机奏章,稽查兵部、太仆寺、銮仪卫(清)之违误,并有建言进谏之责。明代初期沿袭前代设给事中壹职,至洪武六年(公元1408年),开始分设吏、护、礼,兵、刑、工六科。兵科设都给事中壹人,左右给事中各壹人,给事中十人,办公衙署设在皇宫午门外东、西朝房。清代初期,沿袭明制,兵科设掌印给书中,满汉各壹人。给事中满、汉各壹人,秩正五品。雍正元午(公元1723年),将兵科等六科并入都察院,正式成为监察机构。至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撤销兵科等六科,仍通设给事中壹职。
10)卢炳臥龙春晓图
"城中四面平田,一山孤立突起。因位于长汀城北,谓为北山。又因形似卧龙,人称卧龙山。"卧龙山,山势自西向东,峰峦叠起,蜿蜒曲折,连绵不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龙头峰、龙脊峰、龙腹峰、龙乳峰、龙尾峰。五峰相连,酷似一条横空出世的巨龙在云影烟光中盘旋飞腾,因此叫卧龙山,森林覆盖率达80%,满山数千万株松柏,给山劈山了绿装。山中有好多怪石,裸露山中,形象各异。龙乳峰下的龙乳泉,是天然形成的奇泉,三尺见方,三尺水深。龙乳泉水"四不"奇特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