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蕻良:嘉陵江上

简介:“在黑暗里、在重压下、在侮辱中/苦痛着、呻吟着、挣扎着/是我底祖国/是我底受难的祖国!”70年前,抗战诗人以笔为枪,为祖国而歌。血里生长的抗战诗篇,再现了中华民族共同抗战的伟大历程。那些披着征尘的诗句,其实就是四万万中华同胞“还我山河”的呐喊,沿着诗词中国浩瀚文脉流淌而来的吟唱,都化作了力透纸背的滚烫血液。

70年后,编著者怀抱独特的情感体验以诗心撞击诗心,在不能忘却的记忆中,重新检录硝烟弥漫处的抗战诗篇,关乎民族存亡的战争,关注炮火下民众的苦难。作为中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抗战诗篇,从来就是一道筑在抗战军民心田间的“精神长城”。重读经典,温故知新,以血火熔铸的诗句编织花环,献给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祖国,从一个百年,到下一个百年。

那一天,

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

我失去了我的田舍,家人和牛羊。

如今我徘徊在嘉陵江上,

我仿佛闻到故乡泥土的芳香。

一样的流水,一样的月亮,

我已失去了一切欢笑和梦想。

江水每夜呜咽的流过,

都仿佛流在我的心上。

我必须回到我的家乡,

为了那没有收割的菜花,

和那饿瘦了的羔羊。

我必须回去,

从敌人的枪弹底下回去;

我必须回去,

从敌人的刺刀丛里回去:

把我打胜仗的刀枪,

放在我生长的地方!

——文汇书店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初版

端木蕻良(右)与萧红摄于1938年。

端木蕻良、钟耀群夫妇。

1939年春末,正是草深水涨时刻。在重庆北碚复旦大学夏坝分部教书的端木蕻良,经常在晚饭后和妻子萧红漫步嘉陵江畔。两个才情横溢的年轻人,在最好的年华相遇相爱,演绎了现代文学史上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

然而,战争使这些同为东北老乡的作家群充满无尽的乡愁。从九一八《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到诗人的这首《嘉陵江上》,都回荡着缅怀黑土地、打回老家去的时代强音。这首诗以“那一天”为开笔,看似平常,其实说明思乡之情一直萦绕在诗人脑际,就这么忽然涌上心头。敌人打来,烧杀抢夺,诗人失去了一切。面对“一样的流水,一样的月亮”,诗人思绪万千,他“仿佛闻到故乡泥土的芳香”,然而因日寇的侵入,使诗人“失去了一切欢笑和梦想”。接着,诗人以大意象“江水”为背景,以呜咽的江水为抒情主体,对家乡的菜花、羔羊等小意象进行歌咏,衬托出诗人“从敌人的枪弹底下回去”的决心。

最后两句:“把我打胜仗的刀枪,/ 放在我生长的地方!”寓意深广,不仅是指作者要打回老家去,而且要继续以刀枪守护可爱的家乡。诗人在这里实现了角色的转变,即由离乡的游子,成长为归来的战士!这种转变,是特殊时代所促成的。这份责任,是每一个失去家园的人所应该承担的。

诗作问世后,贺绿汀又将它谱写成一首独唱曲,加强了诗歌的战斗力、感召力。一经传唱,很快流行开来,成为一首为大众熟知的抗日救亡歌曲。诗中质朴的语言、亲切的意象、对家乡无限的怀念,让每一个吟唱者都深受感染;加上所谱之曲,深沉婉转,抒情殷切,散发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1912年9月,诗人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一户满族家庭。192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为上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中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

1940至1942年,端木蕻良陪同病中的萧红在香港休养,主编《时代文学》和《大时代文艺丛书》。萧红在香港病逝后,端木蕻良分葬了爱妻的骨灰,独自旅居桂林,后又辗转于重庆、上海和香港等地。之后几十年,端木蕻良几乎每年都要为萧红扫墓,题诗作赋,寄托思念。

家乡、土地等乡土意象、情节是端木蕻良不能够忘怀的创作母题。诗人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土地的誓言》,其中写到:“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1985年,诗人携妻子钟耀群回到了家乡,他把家乡的黑土视为最珍贵的礼物。端木蕻良曾说:文学“要顾及乡下人”,文学的未来是“歌颂人民的领袖、人民英雄、各阶层人民生活”的“人民的文学”。

1996年10月,那个最爱萧红的诗人,那个喜欢穿鹿皮夹克的才子,因病辞世。在一篇题为《故乡永远是我的》散文中,诗人感慨地说:“人来自土地、也回土地去……”

(0)

相关推荐

  • 萧红,呼兰河上的一片雪花|张涛

    雨落一夜无注,昨夜"萧红"还在.时光从子时23:28起,才真正进入惊蛰.黑龙江.松花江的支流--呼兰河上空,似乎永远都在下着雪.而萧红,也不过是其中一朵.她的耳畔,也只永远响彻着祖 ...

  • 嘉陵江上&端木蕻良

    <嘉陵江上>,1939年初作于重庆.端木蕻良的词作是一首散文诗.贺绿汀尝试多种谱曲方法,均不理想.最后,他背熟歌词,独自徘徊在长江边上,反复轻声朗诵,终于抑扬顿挫的语势中摸索到相应的旋律, ...

  • 夜话丨端木蕻良:越冬的小草

    "这种纤细的小草,竟能越过北国的冬天,消除了冬天和春天的界线,有谁看了不为这小草的顽强而感动呢?" 越冬的小草 作者:端木蕻良 我经常出去散步,不管冬天和夏天,这是大夫指点要我做的 ...

  • 端木蕻良《鴜鹭湖的忧郁(节选)》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鴜鹭湖的忧郁(节选) 端木蕻良 一轮红澄澄的月亮,像哭肿了的眼睛似的,升到光辉的铜色的雾里,晕眩地笼在湖面. 一群鴜鹭,伸长了脖颈,刷刷地打着翅膀,绕着田塍边的 ...

  • 汪曾祺忆端木蕻良 | 不慕荣利,无求于人,狂得可以

    端木蕻良摄于1928年.图片来源:雅昌艺术网 哲人其萎--悼端木蕻良同志 端木蕻良真是一位才子.二十来岁,就写出了<科尔沁旗草原>.稿子寄到上海,因为气魄苍莽,风格清新,深为王统照.郑振铎 ...

  • 【专栏】心墨前行丨端木蕻良:虎坊路 30 年的生活与写作

    作者简介 方继孝,北京鲁迅博物馆荣誉馆员.著有<陈梦家往事><陈独秀遗稿的下落><徐志摩和中国的康桥>等:随笔集<旧墨记- - 世纪学人的墨迹与往事>& ...

  • 宫立:施蛰存致端木蕻良函

    广东崇正拍卖"红楼旧梦·端木蕻良旧藏书画信札"专场,有施蛰存给端木蕻良的书信一通.明信片一张,实为书信两通,均不见于<施蛰存全集>和<施蛰存编年事辑>,也未 ...

  • 端木蕻良:《草鞋脚》的道路

    我国近代新文化的发展是和新兴出版事业血肉相联的,我们老一辈的新文化的开拓者们,对于这一点是很清楚的.胡愈之.邹韬奋.徐伯昕.黄洛峰.郑振铎.鲁迅.茅盾.叶圣陶.巴金他们都用毕生的实践作了有力的回答.他 ...

  • 土地的誓言 | 端木蕻良

    The Silver Moon - Nocturne, Montague Dawson. English (1895 - 1973) / 端木蕻良 /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 ...

  • 【名师名家名人坛】端木蕻良和萧红的一段情|李远荣(中国香港)

    名人与我有约(李远荣)专辑之二十三 提示:端木蕻良成名作<科尔沁草原>.1937年,萧军和萧红分手后,萧红己怀孕,是端木蕻良照顾她,并结婚.1942年萧红在香港病逝,端木蕻良撰写名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