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阅读课#之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冠军
这个视频,我尝试了小学六年级、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二年级的阅读课,当然预设的问题和表达的主题是不一样的。每一个有价值的作品,都可以读出无限的内容,而内容又不仅仅局限于作品本身,因为我想传递出去的,并不是火把,而是火种。
在小学的阅读课上,学生们看视频时,虽然极小部分同学还会有骚动,但绝大多数学生是极安静、认真的观看。然而到了要分享的时候,就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在我的阅读课里,我一直希望自己做的,并不是一种知识的传递,它更多的侧重于孩子人格的建立,即让学生认识到“爱和尊重”。
同时,我也不希望象丽塔所讲的那位老师: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我教完了,他懂不懂,就是他的事了。我认为,如果老师只是在讲台上口沫横飞,天花乱坠,而学生在下面各行其事,泾渭分明的话,那么,这节课不如不上!一节不知所谓,没有效果的课,无非就是浪费彼此的生命,不如让大家快乐一点,想听课的同学留下来,不想听课的同学,可以去一边看书,说话。
因为,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自由,但当你在一个特定环境里的时候,个体的自由就应该受到限制,而这个限制,其实是种“公约”,是“潜规则”,是“彼此尊重”。如果双方无法协调这种自由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有一个更好的选择,而只能互相伤害呢?
WHY NO。当两种关系处在僵持的时候,其实受伤最大的并不是彼此,而是那些“抽三手烟”的人。是那些想学习,却被耽误了的同学。那么,为什么不能把这个时间分割开呢?
看得出来,有不少的学生很是“纠结”,“洪哥,会不会是在下套啊,会不会是钓鱼啊?”“他怎么可能真的在上课时,让我去说话呢,怎么可能让我去玩呢,怎么可能让我去看书呢?”
第一次没有人站起来,第二次终于有了“吃螃蟹的人”,其他的同学看我不仅不阻止,还鼓励,于是,又有了同学站了起来。
虽然这节课剩余的时间不多,但我和学生的互动顺畅了起来。很多视频中的话语,都被我们“解剖”了出来。我们一起试着去了解“92岁妈妈去世时,很多很多的人都赶了过来。”我们一起去解读,“教育,是一种联系,一种关系。”我们一起去解读“为什么20道题,学生只答对了2道题,老师给的是+2和一个笑脸,而不是-18。”我们为“孩子才不会跟他讨厌的人学习呢!”而发出会心的微笑。
我欣喜这个课程,欣喜我的阅读课,并不是因为阅读课是什么高大上的课程,也不是因为阅读课让我有机会和孩子上课。而是阅读课让我体会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让我更深地理解到该如何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接触不同的教育方式,如何才能把“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落地执行下去。
在中学的这节课中,我从视频里提炼出的是阅读方法的第四点:用心体验。教育就是在建立一种连系,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连系。阅读,它绝对不应是和看书划上等号,它是一种处世能力,一种观察能力。
教育,不是施和受,它应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下的共同成长。我期待每一节阅读课,如同孩子们一样。我用心去准备的课程,并不是要求孩子们认可它,而是希望让他们看到一种可能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