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医圣禁忌,虚弱之人是可以发汗的!

《伤寒论》是汉代一部治疗外感的巨著,后代中医莫不尊为经典;到现在仍然指导临床,其中一些理论虽然过了快两千了,仍然不落伍。但是有一些理论已经不太合适是,比如仲景一般有表证时候多数先解表后清里;但是但到了后世,比如防风通圣,在伤寒论基础发展表里两解,可以加速疾病愈全,这就是理论明确进步;当然仲景也有表里两解方子,比如大青龙,但是在理论上仲景还是倾向于先解表后治里证,这点不容置疑的!

50条,脉浮紧,法当身疼痛,宜汗解。假令尺中迟,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

286条,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也。

这两条算是禁汗代表,一个阳虚,一个血虚都是仲景禁止的。但是仲景自己也有阳虚发汗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对应轻症阳虚发汗法!这是仲景做出的试探性治疗。

关于阳虚后世发明温阳解表法,比较麻黄附子甘草汤力量更强,算是一种补充,打破了仲景禁忌,比如再造散,虽然也用附子温阳,但是更加人参黄芪白芍大补益气收敛,芍药还能补血,羌活川芎防风细辛桂枝生姜等辛温解表。

对于气血不足之人,外感风寒,同样仲景不建议发汗,血家更是明文规定不能发汗。如87条,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振。

这条后世也有改进,比如大医家李东垣,对于吐血病人算是血家,感受风寒外邪照样麻黄桂枝发汗。

其原文云:冬居旷室,衣服复单薄,是重虚其阳。表有大寒,壅遏里热,火邪不得舒伸,故血出于口。因思仲景太阳伤寒一证,当以麻黄汤发汗,而不与之,遂成衄血,却与之立愈,与此甚同,因与麻黄人参芍药汤。

【组成】人参、麦冬各三分(各1g),桂枝五分(2g),黄芪、当归身、麻黄、炙甘草、白芍各一钱(各3g),五味子五粒(1g)。

考虑其机制是:平素体弱,气阴两亏,复感受风寒之邪,外邪束表,正气抗邪,故恶寒发热,汗出;风寒束表,不得外透,郁而化热遂致吐血、衄血。

因此李东垣用大队补益气阴药物参芪归芍补益气血,加生脉饮益气养阴,再用白芍五味子收敛,预防麻黄桂枝发汗动血。实为巧妙布置。针对这种不可发汗而发汗的境地。

以前遇到一个,荨麻疹患者女性,王某女,43岁,周身痒起疙瘩,怕冷怕风无汗,颈椎不适。另有气短乏力胸闷,说话多气短。后背痛,晚间痒重,手热脚凉,尿微黄,大便正常,上身怕冷下身怕热。一直服用利心丸,因为往有心脏病。右寸浮关沉尺弱,左脉沉弱。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这个患者荨麻疹中医辩证属于风寒性;怕冷无汗,颈项不适,显然属于太阳病,要发汗才行。但是正好符合仲景云:尺脉弱不可发汗两难境地!怎么办?突然就记起李东垣这个麻黄人参芍药汤,恰好符合这个情况。

麻黄6克,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黄芪15克,当归10克,桂枝6克,白芍10克,葛根20克,炙甘草6克,生姜15克,大枣5枚。三剂日一剂,有效可以在抓三剂,

由于患者颈部不适更加符合葛根汤,因此小加变通,患者服用后效果很好,汗出荨麻疹缓解大半。

再治一人,李某,33岁,昨天一点紧张,早晨出汗,胳膊出疹子,肚脐出疹子,不痒,颈肩痛,腰酸有一点痛,脚后跟不痛,乏力有一点,腿麻,身子有点疹,尿微黄,昨晚睡眠不好,半夜醒,心慌,出汗,怕冷怕热,左腿发沉,昨天喜悲伤欲哭。

黄芪15克,当归10克,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路路通10克,浮小麦30克,大枣5枚,五剂日一剂,

明眼人也可以看出本方也是李东垣麻黄人参芍药汤化裁再合甘麦大枣汤,因为有脏燥喜悲伤欲哭。之所以因为有汗不适合麻黄,因此单用桂枝加葛根合方麻黄人参芍药汤,又一变方。

后来追访三剂而愈,但是患者坚持把剩下的服用完,以巩固疗效!

注明:以上两案皆是我与学生亚明会诊案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