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三重门:阶层、成本以及爱情
蓝字
首先声明:
我不是情感专家,我只是一个中年油腻男(加上“屌丝”两个字似乎也可以),因此本文不讲道德,只讲现实。
如果你觉得不爽,很遗憾,该公众号没有评论功能。
只能憋着!
在中国的婚姻市场,有三道看不见的门决定了你在婚姻市场的成功率。
这三道门分别是:
阶层、成本以及爱情。
A阶层
在这三道门中,阶层是一个硬指标。
你是什么阶层,就只能在相近的阶层中去寻找另一半。
现实情况是,除了极少数幸运儿,绝大多数人都很难通过婚姻跨越阶层。
相对而言,女性在这方面比男性更有优势一些,但是也仅仅是略有优势。
这里我简单举个例子:
在三十年前,不管你爹妈是什么身份,至少上学的时候,孩子们都是在一个学校或者教室里读书。
那个阶段,不同阶层之间是有沟通机会的,至少年轻人之间有渠道彼此正常接触。
所以那个年代,通过婚姻跨越阶层的概率会大很多。
因为学生时代的爱情更纯粹,纯粹到某种程度上可以扭曲父母的意愿。
但是在目前这个阶段,你不得不承认,从学生时代起,各个阶层之间就已经区隔得很清晰了。
还记得网上最近很火的“科学早恋”吗?
通过现象看本质,无非是讲了一个一线城市父母在海淀区买学区房,除了让孩子赢在学习的起跑线上,还要科学安排早恋,让孩子们的婚姻不出现意外的故事。
(请注意“意外”这个词!)
如果你在学生阶段都不能找到通过婚姻跨越阶层的机会,相信我,在踏入职场之后,这种机会比买彩票更难。
你只是一个拥有996福报的打工人,你觉得你把年轻漂亮的资本家二代娶回家的概率会有多大?
看到这里,有人一定会说,赢在起跑线上的人我们高攀不上,我们找和自己差不多的她或者他行不行?
这是一个很务实的想法,所以我也给你一个很务实的答案。
B成本
要想在相近的阶层之间找到让你满意的婚姻,得看实力。
直白点说,就是看你能否承担婚姻的各种前置成本。
我在《道德与欲望:婚姻背后的博弈》这篇文章里说得很清楚,因为中美法律的不同,对于中国的女性来说,在结婚之前让男方提前支付婚姻的各种成本是最优策略。
所以,在中国的婚姻市场,阶层接近的男女之间谈婚论嫁,实力是最大的硬指标。
人际交往上,你看得上的人很少有看上你的,或者看上你的人往往是你看不上的,这个时候你得有点“自知之明”:
你觉得和你“门当户对”的人始终看不上你,不是人家错了,其实是你错了,你高估了自己,而低估了现实。
物质上,你有多少家底,工作前景如何,父母能够帮你承担多少,自己心里得先有数。
阶层相近的人之间谈婚论嫁,实力不够的人需要做到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认清自己处于弱势方;
第二件事是降低对方和你谈恋爱的成本。
什么意思呢?
为了不得罪人,我只能简单举个例子(不要过分联想,就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大家都是白领,都是大城市里面无足轻重的打工人,996是老板们给你们共同的福报,每个月赚得那点钱只能生存而不是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一个女孩子,如果你觉得现在找的男朋友还不错,就别死劲折腾他了。
你要清楚一件事,绝大多数男人都是把生存放在第一位的,只有先解决了生存问题他才有可能玩玩浪漫。
就我知道的,很多有上进心的男人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加班,回家之后还得搞点副业,睡觉之前还得看看房价有没有跌,总之活得是非常之操劳。
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还按照偶像剧男主的标准要求他,他烦了之后唯一的想法只能是:
不换思想就换人!
C爱情
看到这里,我相信大部分男性粉丝会沉默,大部分女性粉丝会拍案而起:
她奶奶个腿,我不要婚姻只要爱情行不行?
行,当然行。
在爱情这件事上,女性的主动权远比男性大得多。
毕竟,女追男、隔层纱。
只要不谈物质要求,只要不谈婚姻成本,你想找个可以谈恋爱的男人比春天池塘里四条腿的蛤蟆还容易得多。
浪漫而已,不会可以学啊。
还能比高数更难?
但是在现阶段的中国,真正纯粹只考虑爱情的女孩子太少了。
因为女孩子在爱情之外,还得考虑婚姻,考虑到婚姻这一步,就得考虑结婚成本。
如果有女孩子真不考虑,你放心,她父母也会充分考虑的。
所以,在现阶段的中国,真正纯粹的爱情只能发生在高中,现在大学都不一定有了。
在成年男女之间,处于打拼阶段的时候,生存是排第一位的,爱情只是属于生活的点缀。
幸福的婚姻真相,说穿了其实很无趣:
双方认知到位,愿意优势互补,建立一个合伙或者合作式的婚姻。
在这种合伙或者合作过程中,如果能够迸发爱情的火花,那属于锦上添花;
如果暂时没有,也能过得下去。
作为过来人,只有一个建议:
运转良好的婚姻,双方都别在感情上瞎折腾;
运转良好的婚姻如果还有爱情,一定要珍惜,这可能是你这辈子最大的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