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瓠子歌》鉴赏

作品简介

《瓠子歌》是由西汉武帝刘彻亲临黄河瓠子堤决口现场的即兴诗作。公元前 132年(元光三年),黄河于东郡白马(今滑县)瓠子堤决口,淮、泗一带连年遭灾。至公元前 109年(元封二年),汉武帝在泰山封禅后,发卒万人筑塞,下令以薪柴及所伐淇园之竹堵塞决口,成功控制了洪水。《瓠子歌》气势磅礴,对水患猖獗的描写入木三分。

作品原文

其一

瓠子(1)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兮虑殚(2)为河。

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钜野(3)溢,鱼弗忧兮柏(4)冬日。

正道驰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放远游。

归旧川(5)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

为我谓河伯(6)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7)。

齿桑(8)浮兮淮泗(9)满,久不返兮水维缓。

其二

河汤汤(10)兮激潺湲(11),北渡回兮汛流难。

搴(12)长筊(13)兮湛美玉,河伯许兮薪不属(14)。

薪不属兮卫人罪(15),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

颓林竹兮楗石菑(16),宣防塞兮万福来。

作品注释

(1)瓠子:堤名,在东郡白马县(今河南滑县。)

(2)虑殚:心思用尽。

(3)钜野:古湖泽名,即钜野泽,在今山东省巨野县北五里。

(4)柏:通"迫",逼近。

(5)旧川:原河道。

(6)河伯: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河伯姓冯 ,名夷,一名冰夷,一名冯迟。因为渡河淹死,天帝封之为水神。

(7)吾人:吾民,我的臣民。

(8)齿桑:《康熙字典》:“《史记·河渠书》啮桑浮兮淮泗满。【注】啮桑,地名。”

(9)淮泗:sì,泗水,位于山东省中部,是淮河下游第一大支流,常同淮河一块连称淮泗。

(10)汤汤:shāngshāng,大水急流貌。

(11)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12)搴:qiān,取。

(13)长筊:茭 jiǒo,用芦苇和竹片编成的长索。

(14)薪不属:堵河决的柴草不济、不足。薪,木柴。 属 ,zhǔ,接连、供给。

(15)卫人罪:卫地的人民认为砍伐淇园竹的行为是罪 过。罪,意动词,认为……是罪过。卫人,卫地的人民;河南 东北部为古卫国属地。

(16)菑:zì,插入,树立,垒砌。

作品泽文

其一

黄河在瓠子堤决口啊有何办法?

水势浩大啊民居尽成为河!

尽成为河啊百姓不得安宁,

山已被凿平啊治水仍无止境。

巨野之地啊已然是河水,

水族喧嚷啊逼近冬日。

河道废弛啊大水长流,

似蛟龙驰骋啊正在远游。

水归旧道啊需神力充沛,

若不封禅啊怎知此事!

我怨河伯啊为何不仁,

泛滥不止啊怎不愁煞人?

其二

黄河水汹涌啊激流湍, 北流迂曲回转啊疏浚难。用尽柴薪啊沉玉璧,

河伯纵然答应啊奈柴草不足。

已被百姓做饭烧尽啊用什么挡水! 柴草不足啊把卫地人得罪,

伐尽淇园之竹为桩啊阻土石, 宣防堵决成功啊万福来。

作品鉴赏

《瓠子歌》第一首集中写黄河于滑县瓠子堤决口以后,洪水造成的危害。“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兮虑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吾山平兮钜野溢, 鱼弗忧兮柏冬日。”公元前 132 年(元光三年)春季,黄河于瓠子堤决口,洪水注入钜鹿泽,流入淮河、泗水,梁、楚十六郡国均被水淹。汉武帝一向注意兴水利、去水患。这次遭灾后,他调拔十万人筑堤治水。不料,水患猖獗,塞而复坏,以至前功尽弃。“正道驰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放远游。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洪水不走正道而离开以往的河床,像蛟龙一样肆虐为害。汉武帝怨天,认为是上天的意志,人力无可奈何。其实,祸水之所以向南漫延,恰恰是“人祸”造成的。汉武帝治水,丞相田昐却心下不安,他的封地尽在黄河以北地区,担心遭灾,就别有用心地对汉武帝讲:“塞之未必应天”,用神意吓唬他。阻挠继续治水,致使东郡百姓遭灾达23年之久。公元前120年(元狩三年),灾情最为严重,引起朝廷的不安。汉武帝下令将 70 万灾民迁徙到关中、朔方。“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 吾人。齿桑浮兮淮泗满,久不返兮水维缓。”这是把水患全 部归咎于水神河伯,说他没有半点仁慈,泛滥不止的洪水淹没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却迟迟没有退去的迹象。          《瓠子歌》第二首主要写堵塞决口的战斗场面。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汉武帝到泰山封禅,调拔十万人筑堤堵水。汉武帝亲临现场,命将士一齐上工地,伐竹运土。“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回兮汛流难。”写施工的艰难环境,那 是在急流中进行的。“搴长筊兮湛美玉,河伯许兮薪不属。 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这次治水,河 伯总算是答应了,但是缺乏柴草。这是什么原因呢?汉武帝又归罪于卫地的人,怪他们把柴草都烧了。弄得现在筑堤垒坝都找不到柴草。“颓林竹兮楗石菑,宣防塞兮万福来。”没 有柴草,汉武帝下令砍伐琪园的竹子,做成“楗”和“石菑”, 沉入河底,填土筑坝。这次治水,取得了胜利,降伏了为害20 多年的蛟龙。为此,汉武帝很高兴,命在瓠子堤上筑宣防宫(又名宣房宫)以示纪念,让人们懂得兴修水利是造福子孙的大事。

《瓠子歌》很有气势,形象地描摹出水患的猖獗和治水的战斗场面,但是其中夹杂了一些古奥的语句,读起来很费解。

作者简介

汉武帝:姓刘,名彻(前 156—前 87 年),江苏沛县人,是汉朝的第六个皇帝,庙号是世宗。汉武帝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四岁封胶东王,七岁时被立为太子,16 岁登基, 在位 54 年。汉武帝是中国历代皇帝中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政治上独尊儒术,巩固中央集权,经济上促进农业发展, 开疆土,通西域,是历史上少有的雄才大略的君主。创立乐府机构,促进了诗歌的发展。原有诗集二卷,已佚,今存诗四首。代表作《秋风辞》、《瓠子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