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说我听:孔子的三戒智慧,好没有人性哦

我们为你准备了语音版本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从人的生理周期出发,把一生的修身养性分为三个阶段:
人在少年的时候,由于缺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什么事情都感到好奇,由于不恰当的嗜好可能引起行为失当,所以,要避免外在一切事物(色指外面的万事万物)的诱惑。
人到了壮年的时候,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思维定型,往往比较执拗固执,认为只有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所以,年轻人血气方刚,但不能痴迷于争斗。

人到了老年的时候,心智衰退,患得患失。即怕得到,更怕失去,因此往往会抓住某样东西(哪怕这样东西对他完全没有益处)死不放手。所以,人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无厌。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以上就是孔子对人们修为的“三戒”智慧。但,怎么看,都有些反人性呀?
首先,当人年少的时候,对外面的世界自然好奇。什么事情都想去体验,去感受,总想弄个明白,这个世界到底怎么样?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为上,参与其中当是最好的实践,“世界很精彩,我想去看看。”就是这个原因。
在参与精彩世界的体验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认知、观念,那是每个人的成长,他观察到的世界,自然形成他观世界的世界观。
所以,每个人的观世界和世界观自然不同,世界就是每个人观察到的那个世界。也就有不同的世界了。人们相互间的争论、争吵,借用他人的眼睛,让我们逐渐认识到一个完整的世界。
所以争论、争吵,是我们认知世界的一部分。
当人老了的时候,因心智衰退,已经没有更多的能量得到更多更新的东西,患得患失,对拥有东西的更加执着了。
所以,老夫子讲,少年戒诱惑、壮年戒争斗、老年戒贪执,好违反人性啊。
是啊,人生在世,无欲无求是不可能的,也是艰难的。每个人生阶段都有每个人生阶段的所欲所求。
但,转念一想,无论哪个人生阶段,纵使我们有所欲,有所求,多数都在求外在的物,而非内在的心(因为心存理,与天道同)。人,能否做到观外在物(也就是色)时,不被眼前的事物所迷惑,内心安静。不相慕,顺其自然,顺其道呢?像中医教导人们所做的“恬淡虚无”?(中医也是教导人们修身养息的。)
所以,老夫子的“三戒”,智慧呀!
立即订阅

李老师喜马拉雅FM专辑

《中小企业绩效薪酬推演战术》

共10节课丨每日更新丨600+分钟时长

深度分析中小企业薪酬绩效管理实际问题

帮助大家解决绩效与薪酬管理困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