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女二丫头,身份不同寻常,可惜王熙凤并不知道她是谁

秦可卿出殡路上,王熙凤歇脚一户农家。贾宝玉和秦钟在这里邂逅农家女二丫头。作为《红楼梦》唯一一位成年的农家女儿,二丫头的出场是曹雪芹有意设计。既补充了“红楼女儿”的多样性,也为后文预设了伏笔。
那么,二丫头身上有什么样的伏笔呢?就像晴为黛影、袭为钗副,娇杏影射贾探春,二丫头的作用更为神奇,她所影射的人,是当时还是小女孩的王熙凤女儿。
(第十五回)宝玉听说,便上来拧转作耍,自为有趣。只见一个约有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跑了来乱嚷:“别动坏了!”众小厮忙断喝拦阻,宝玉忙丢开手,陪笑说道:“我因为没见过这个,所以试他一试。”那丫头道:“你们那里会弄这个,站开了,我纺与你瞧。”秦钟暗拉宝玉笑道:“此卿大有意趣。”宝玉一把推开,笑道:“该死的!再胡说,我就打了!”说着,只见那丫头纺起线来。宝玉正要说话时,只听那边老婆子叫道:“二丫头,快过来!”那丫头听见,丢下纺车,一径去了。
秦钟戏谑二丫头“大有意趣”,是指二丫头在他们公子哥和小书生面前,有故意表现吸引注意的嫌疑。脂砚斋也用“技痒”作为调侃。
秦钟的“大有意趣”有点猥琐,却是男孩惯有的“自信”,认为女孩对他们有意思。
贾宝玉不认同秦钟的下流认识。他觉得唐突女儿不应该,喝止他“要死”,别乱说。
其实曹雪芹故意如此交代,最主要是因为二丫头的特殊身份,有影射宝玉侄女巧姐之意,不可唐突。
王熙凤歇脚二丫头家,贾宝玉和秦钟不过是陪伴,主要是王熙凤与二丫头产生直接关联。
二丫头身上有三件事需要注意:
一,二丫头要纺线给贾宝玉看,与巧姐判词图画对应。
巧姐的判词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个美人在纺绩”。四句判词是: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判词预示贾家抄家,王熙凤被休惨死。巧姐遭狠舅王仁拒之门外无家可归,又被奸兄贾芹坑骗最后余财流落街头,巧遇刘姥姥赶来收养,救助了她。
此后巧姐随刘姥姥去到村里,长大后嫁给板儿为妻。一辈子男耕女织,虽不富贵却也平安喜乐。
《红楼梦》最后不可能详细写巧姐。这个从头到尾不过小女孩的金陵十二钗中人,长大了什么样?看看二丫头就知道!
二,二丫头之名有玄机。
其实,王熙凤在《红楼梦》各个版本里,都有两个女儿设定的痕迹。
第二十九回,打醮清虚观时,原文说:“凤姐儿的丫头平儿、丰儿、小红,并王夫人两个丫头也要跟了凤姐儿去的金钏、彩云,奶子抱着大姐儿带着巧姐儿另在一车,还有两个丫头。”
所有版本都是如此写明且没有删改,证明曹雪芹最初就是给王熙凤安排了两个女儿。大姐儿和巧姐应该是两姐妹。两个女儿更符合王熙凤“无子”的悲剧性。也符合巧姐长不大的特性。
而且,与刘姥姥有关系的一定是二女儿,正与农家女二丫头的称呼对应。
三,二丫头抱着弟弟。
贾宝玉离开时,看见二丫头抱着弟弟。这个伏笔更明确。王熙凤和巧姐母女悲剧的源头,就是没有儿子。
如果王熙凤有儿子,她的人生不会悲剧结尾。不会被休之后惨死。
如果巧姐有弟弟,她也是万千宠爱的大小姐。就算抄家,也不会家破人亡,沦落为农家女儿。
就像二丫头,虽然生为农家女,可她有弟弟,就让她在家里更从容。
古代男尊女卑,女儿家庭地位远不如儿子。但没有兄弟的女儿在家里更是悲剧。能像林黛玉和甄英莲那样父母当儿子养的是侥幸,但她们的结局双双家破人亡,就成了不可避免的悲剧伏笔。
二丫头的现在,算是曹雪芹伏笔巧姐的未来。至于王熙凤几个女儿的设定,是《红楼梦》现存版本的共同问题,倒也不需纠缠。清楚二丫头与巧姐的关系就可以了。
秦可卿的棺材,戴权的龙禁尉,都不如北静王对贾家危害更大
文|君笺雅侃红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