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乾州蕞娃:萦绕于怀的乡村集会
【内容提要】乡镇集会,是人们对于农耕社会的一种怀念和留恋,不管你在外边如何的风光,在那种浓浓的乡情中,你不由得就会入乡随俗,你就会由“栋梁”“某总”变成“大毛”“黑蛋”,你就会掏出票子或者手机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做出微不足道的贡献。
萦绕于怀的乡村集会
乾州蕞娃
乾县的乡村集会比较多,我知道的有大杨的二月初一会、阳洪的四月六会(当地人叫做晒娃会)、薛录的四月八会、乾县城里的八月二会、临平的十月会、梁村的冬至会。
我所在的灵源镇以前没有这种乡村集会,80年代末期曾经组织过九月会,但只弄了三两年,后边就再也没有举办过。我第一次接触乡村集会,是在自己参加工作的第一年逛的碟碟会(有碟碟会、碗碗会之说,言其规模小)。那个村子叫牛市村(现在叫市兴村),每年农历四五月份(过去二十多年了,记得不是十分清楚,大概是这个时候)都要起会。因为会场就在学校门前的街道上,早上来校的时候孩子们看到各种摊贩挤满了街道,心早就跑了,上课肯定是没有多大作用,所以学校只好放半天假。最让我吃惊的是,在这个会场,我看到了两个六年级学生,他们在会上摆摊摇碗碗(当地人玩的一种小规模的赌博形式),估计是早晨来校的时候已经把家伙事都准备好了。
这几年,我一般很少逛会,因为乡村集会多年来没有太大的变化,而且各处都一样,会上除了逛会的婆娘娃,再就是一些买农副产品和地方小吃的,还有一些廉价的小商品。这几年人们的口袋鼓了,会上还多了一些游戏娱乐活动。
如果有大戏(正规秦腔剧团的演出),台子下还会多一些老头老太太。有了他们,这个集会就变得有趣多了,你可以在这里看到最典型最原始的乡村民俗。无论是他们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你都可以感受到岁月流逝的痕迹。所以,近年来,很多大城市的艺术家和艺术院校的师生经常深入这些地方进行采风,创作了一批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比如说,在武功的河滩会上,他们拍摄的那个熬茶的老头,抽烟的老头。
半个月前,单位同事邀约,利用课余时间去了一趟临近村子的集会(庙会)。村子不远,是距离单位四五里路的乾县阳峪镇太平村,会叫做四月八会。
农历四月八是释迦摩尼诞辰日,所以这一天被称为佛诞日,又称佛诞节或浴佛节。信众会到寺院,参与浴佛、献花、献果、供僧、供舍利、演戏等等节目。我国寺院浴佛,唐以前的仪制已难查考,唐代流行的仪制,由于会昌法难(唐武宗会昌年间,由唐武宗发起的大规模拆毁佛寺和强迫僧尼还俗的毁佛运动。)也已失传。
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组织集会,其原因有二。这一方面是因为时近芒种,人们要提前安排活路,比如购置部分农具为三夏大忙做准备,栽种辣子、茄子、黄瓜苗子(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省的花钱买菜);另一方面,乾县过去有看麦黄和看忙罢的风俗,有了这集会一些偏远的村子就省的人们再到街市跑一趟了卖礼当了。
至于说为什么把佛教节日和乡村集会联系起来,没有明确的记载,下来我只简单谈一下个人的认知。据史料记载,宋代大相国寺就已经是东京的商业文化娱乐中心。每月初一、十五和逢三逢八的日子,大相国寺都开放庙市,供百姓交易。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回忆,每到集市日,一进大三门,就是飞禽猫犬市场。走过第二道三门,分别是日用百货区与果品脯腊区。大殿前专售文房四宝,大殿两侧廊下都被帽服首饰摊占领。大殿后到资圣阁前,书画珍玩交易最吸引看客,其次就是土产香药区。卜卦算命的各路方士则在后廊下一排坐摊。欧阳修、米芾、苏轼、黄庭坚和李清照夫妇等名人常常踏足此地,或寻找古籍,或购买笔墨纸砚,或于书画珍玩摊前流连忘返,上演了宋代一幕幕趣闻逸事。
除了一月八天开市日,大相国寺也有许多群众性的游乐活动,其中以一年一度的上元赏灯最为壮观。每年四月初八佛祖生日,大相国寺的浴佛斋会也是热闹非凡的。除此之外,东京士民习惯在冬至那天游览大相国寺,而资圣阁纳凉,相国寺赏雪,也是他们的最爱。
北宋大相国寺也就成为一个参与创造都市繁华的寺院。不是傲世独立,而是完全融入滚滚红尘,成为宋朝汴梁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它不是拒绝世俗,而是从容地接纳了世俗。不做世外桃源,而是充满它人间烟火气。也许,这正是大相国寺的魅力所在。
至于这个是不是将佛教活动和乡村集会相结合的源头,我知不道,只是在此之前没有此类的记载,在此之后便有了这样的风俗流传,一直到今天。
阳峪镇太平村,东起陈家洼,西至百福村,南起柳池村,北至任家洼村,面积约2.65平方千米。辖区有10个村民小组,有太平岭1个居民点。按照《乾县地名志》的介绍,唐代建乾陵陵园时,以此地土质好,烧出砖瓦质量高,得名好窑土。经历若干年,字的音、形、义传讹转化,群众呼之后窑头。民国时,村名雅化,以美好愿望,更名为太平岭。
进入村中,我有些纳闷,因为该村主街两旁的一些老建筑很有特色,像上世纪乡镇的企事业单位。按照一位老同事介绍,312国道曾经从此穿村而过,所以这两边商铺林立非常热闹,后来西兰公路改道才逐渐衰败,这大约是真的,我没有考证。
会上人很多,一里多长的南北街道两边挤满了小摊贩,各种廉价的小商品让你应接不暇。卖小吃的,有本地的,也有外地来跟集的;买衣服的,大多物美价廉,有很多都说是工厂倒闭,老板跑路;有卖各种花木蔬菜苗子的,跟前围满了人;还有一些小型的游戏设施,如旋转木马、摇摇车之类的,惹得小孩子们哭闹不已;比较诧异的是,在乾县大部分地区都已经用收割机收麦的今天,在这个集市上,我还见到了上世纪人们所用的部分农具,如推板、搂麦耙耙等。一个买油曲连馍的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所做的油曲连馍造型多样,有像鱼的、有像兔子的、有像树叶的,颇为有趣,所以赶紧照几张照片。
逛会的人有些是要买东西的,有些只是为了逛个热闹。买东西的人也心态不一,有的人遇到中意的东西了,他们会停下脚步,简单的问一两句,觉得合适,直接就买了;有的人说了半天,虽然心里觉得合适却不买,而是告诉摊主“自己刚来还要到里边转转,待会儿回去的时候再过来买”,这话明显是个托辞,这样说的目的是为了在跟别的商家在比一比,免得自己吃亏上当,惹得老板在后边抱怨半天。
看热闹的,不仅是图个人看人,有时候也会装模作样的东看看西凑凑,当然他们是在看东西还是看人就不得而知了。在今年的会上,还有一些蹭热点,赚流量的年轻人,他们拍个小视频,搞个直播,惹不得不少人围观。
虽然,现在很多人已经习惯于网上购物,实体店的生意都越来越难做了,但是乡村集会上的老板们都会收获满满。因为乡镇集会,是人们对于农耕社会的一种怀念和留恋,不管你在外边如何的风光,在那种浓浓的乡情中,你不由得就会入乡随俗,你就会由“栋梁”“某总”变成“大毛”“黑蛋”,你就会掏出票子或者手机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做出微不足道的贡献。
啰里啰嗦了半天,文章到此也就结束了,这篇文章算是对陪我逛会并送面皮、麻花的王老师和廖老师的感谢,感谢他们的相伴,让我再次近距离的感知乡村集会,为自己留下一份可供回味的生活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