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精神长相:比五官更重要的,是三观
气质比妆容更有魅力,
三观比五官更重要。
作者:Allergy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知乎上曾经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的三观是怎样慢慢变化的?”
有个回答是这样的:
“三观一开始受父母的影响,接着受同学老师的影响,后来到受媒体和圈子的影响,一步一步变得有自己的三观。”
但我认为还有一点,就是读书。
读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比如,你读曾国藩多了,大概率是个善于自省的人;
读苏轼多了,慢慢就会变得自由旷达,百折不挠;
读简·奥斯汀,往往更理性地看待感情,相信先有更好的自己,才有更好的爱情与婚姻。
一个人读过的书,往往流露在他的举手投足间,藏在他的三观里。
1
蒋方舟曾说:
“如果一个人不读书,他的价值观就只好由亲朋好友来决定,因为他没有别的知识获取渠道。”
自媒体作者@张涔汐分享过一个故事。
她的一个大学同学,出生在农村,父母都没什么文化,哥哥也从小不爱读书,初中毕业上了中专,然后就出去打工。
而这位同学却不同,她从小特别爱读书,一直到参加工作,仍然保持着读书的习惯。
在她身上找不到一点儿小家子气。
她的思维观念,和她家里的人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她更像是一个从书香门第出来的大家闺秀,知书达理。
张涔汐曾经问过她:“为什么在你的思维三观里很少看到原生家庭的影子,很少受到父母的影响?”
她说:“因为我从小就爱看书,我的很多思维、观念都受看过的书影响,知道父母哪些观念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所以就形成了自己的判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
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页都算数。
读书影响的,是一个人的眼界和看待问题的态度。
就像作家林语堂说过:
“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
一个不爱读书的人,三观的形成很单一,他的三观的形成,靠的是身边亲人朋友的影响。
而满腹经纶的人,三观丰富立体,能够包容世界的多元,更能以体恤的温柔,消解自身的苦难。
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终是由你所读的书决定的。
2
网上有人问:“为什么要多读书?”
很赞同一个回答:“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在《刺猬的优雅》这部电影里,有一个叫勒妮的看门人,让我感触颇深。
勒妮原生家庭很糟糕,从来没有上过学,楼里的住户都不记得她的脸。
一直以来,她很自卑,生活得小心翼翼,对自己的描述都是:
“我完全符合一个门房的角色,又老又丑,脾气暴躁。”
可这样一个一无是处的她,后来拥有了一整间属于自己的藏书室。
只要一有时间,她就去读书。
弗洛伊德、胡塞尔现象学、中世纪哲学……她都有研究。
通过自学,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看到了从未接触过的生活方式。
读书让勒妮重新认识自己,变得自信,最后她鼓足勇气,跨越阶级,接受了优雅富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小津先生的爱:
“我贫穷,丑陋,但论聪明才智,我是一个百战不败的女神。”
勒妮的一生,借助知识的力量,超越卑微的处境,实现终身成长的一生。
至此我方明白,你读过的书,会融入你的气质,塑造你的三观。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气质比妆容更有魅力,三观比五官更重要。
我想到在《读书与美丽》中,严歌苓说道:
“读书这项精神功课,对人潜移默化的感染,使人从世俗的渴望(金钱、物质、外在的美丽等)中解脱出来。”
对于读书的人而言,读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在书中发现自己、检阅自己、改造自己。
不读书,一个人就无法正确认识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怎样的生活。
而读书不仅可以增加智慧,还可以丰满你的三观,让你站在更高的地方,获得更高层次的认知。
那些你读过的书,会成为你此生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大的底气。
3
很赞同梁文道说过的一句话:
“读书好玩的地方,不止是因为它能够回答你已有的问题,更重要的也许是它能让你发现一些,你以前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的问题。”
这两年,罗翔很火,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访谈里,他的一字一句散发着魅力。
大家对罗翔的评价,最多就是:三观极正。
这一切和他读过的书有很大关系。
他身边的人都说,不管罗翔走到哪,包里总是揣着书,有时候是一本,多的时候有三本。
罗翔说他性格和三观的转变,也和他读的书有关。
过去,他的口头禅一度是:“关我什么事?”
他会为千里外在受苦受难的人动容、流泪、捐款,但对身边的人却很冷漠。
这种冷漠反映到工作上,他甚至有点看不上身边的同事,觉得他们能力不行,碰到同事犯了小错误,罗翔就直言不讳地指出来。
但有一次,他读到了《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故事,他开始意识到:
“每个具体的人都是不完美的,但真正的爱,肯定是发生在具体的人身上。”
这让他开始反思,其实能关心好身边具体的人,就很了不起了。
罗翔还曾坦言自己是一名“地域黑”,他在他的书《圆圈正义》里面就说过:
“我是一名湖南人,从小我就为生为湖南人而骄傲。我瞧不起一切外省的人与事,也对外省人不屑一顾。”
是读书让他改变了这种偏见。
因为读过很多书,见识过更大的世界,他意识到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在他看来,我们求学问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为了走出我们基于地域、血统、国族所形成的偏见。
读书可以帮你走出自我的狭小,领略世界的浩瀚。
哲学家黑塞曾说: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给你带来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爱读书的人,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懂得明辨是非曲直。
坚持长期读书的人,思维方式以及谈吐举止都会不同,为人处事也更谦和理性。
▽
杨绛曾在《读书苦乐》中写道:
“读书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门。”
如果你读过成百上千的书,就如同对话过形形色色的三观,你便会有自己坚定的价值判断。
一个人读书越多,越能感知多元世界,感受众生百态。
你读过的书,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你的精神长相。
往后余生,我们与书为伴,让阅读成为自己最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