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16)
本篇要目:
**************************************
506 33.桂园
近代 重庆市渝中区
507 34.赵世炎故居
1904年至1914年 重庆市酉阳县
508 35.邓小平故居
近代 四川省广安县
509 36.洛川会议旧址
1937年 陕西省洛川县
************************************
33.桂园
桂园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65号,毗邻重庆求精中学,是一个独立的小院,大门临街。1939年张治中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一处主任(分管军事)时租下的。迁居入住时,张治中亲手种下桂花树,并启用父亲“桂徽”名字,将此小院命名为“桂园”。
1945年8月,重庆谈判期间,张治中地将此处备作毛泽东在重庆市内办公会客的地方。桂园是当年毛泽东与周恩来代表共产党同国民党代表进行谈判和签订《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的地方。
从1945年8月到10月,毛泽东与蒋介石历时43天的谈判期间,毛泽东、周恩来在此多次会见了各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1945年10月10日下午6时,国共两党在桂园签署了著名的《双十协定》。桂园,成为国共谈判的重要见证地。
桂园占地700平方米。主楼为砖木结构。楼下左侧会客厅,是右侧餐厅里,毛泽东、周恩来同志曾宴请过各国驻华团体负责人和中外各界友好人士。二楼是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办公、休息的地方。这里陈列着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在重庆谈判期间的活动照片,以及《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在当时的有关报道。
站在桂园底楼东间会客厅,只见镶着白色细条的12个蓝布沙发,静静等候着什么,厅内有一书桌,罩着白桌布,上面有毛笔、砚台、笔洗等等,南墙上悬挂了孙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的横匾,东墙悬挂的是蒋介石手书戚继光的语录:“若谓战无不胜,固属欺人之谈,然劲敌从来为尝不败……”西墙是女画家红薇老人画的一幅花卉,北墙是一幅《秦淮夜泊图》,整个会客厅的布置,透出桂园主人张治中的胸怀与情调。
重庆桂园是签订双十协定的地点,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4.赵世炎故居
赵世炎故居位于酉阳县龙潭古镇。占地1605平方米,建筑面积710平方米。其建筑为清代砖木结构四合院,共有房屋32间。院门东向,正屋南北向,周围的房屋小巧雅致。过厅东一间,是赵世炎的卧室。旧居大门上方,有邓小平现场手书“赵世炎同志故居”字迹,院内有赵世炎同志塑像。院内的两个小天井,一前一后。正门照壁呈凸形,上有一幅松鹤壁画,光彩夺目,恰与中堂所悬“琴鹤世家”鎏金匾相互辉映。
赵世炎(1901-1927)字琴生,号国富,笔名施英。四川酉阳(现属重庆市)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创建者之一、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赵世炎1901年4月13日生于四川酉阳(现属重庆市),1927年牺牲,年仅26岁。赵家在素有小南京之称的龙潭算是数一数二大户,经营桐油等生意。赵世炎父亲赵登之夫妇育有9个子女,赵世炎排行第八。赵家请有私塾先生授学,并督促9个子女学业。2010年4月13日修缮完成的纪念馆重新开放。
2001年06月25日,赵世炎故居作为1904年至1914年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35.邓小平故居
2001年6月,为了表达对邓小平的无限怀念之情,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了幅员面积3.19平方公里的邓小平故居保护区,其核心区(830亩)为现已建成的邓小平故里景区。景区按照“保护、发展、美化、繁荣”的方针,对邓小平故居、洗砚池、翰林院子等多处邓小平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的活动场所进行了修缮、恢复,新建了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邓小平铜像广场,同时精心培植了各种花草树木,一个郁郁葱葱、井然有序、自然亲切、令人仰慕的“天然纪念馆”已经展现。邓小平故里已成为人们追思邓小平足迹、缅怀邓小平丰功伟绩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景区现有主要景点近20处,如翰林院子、蚕房院子、邓绍昌墓以及邓家老井、放牛坪、清水塘、洗砚池、神道碑等景点,充分展示了邓小平同志青少年时期的活动足迹。
1904年8月22日(清光绪三十年七月十二日),邓小平诞生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的一座普通农家三合院里。邓家老院子是一座坐东朝西的传统农家三合院。占地800余平方米,大小房屋17间,穿木斗平房,青瓦粉壁,古朴典雅。建筑具有典型的川东民居特色,充满浓郁的蜀乡风情。庭院绿树成荫,翠竹掩映。院前梯田层层,夏日荷叶青青,稻花飘香。邓小平祖上三代人都居住在这里。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诞生于故居的北厢房,并在这里度过了他青少年时期的15个春秋。
邓家老院子大门上方悬挂着江泽民1998年2月亲笔题写的“邓小平同志故居”的匾额。正堂屋是当年邓家接待客人的地方,正堂左边居室是小平祖母戴氏的住房,右边是小平父母的居室,挨近父母居室的是弟弟邓垦、邓先治的住房。室内分别存放着红色柏木雕花床和简单的衣柜桌凳。北转角是邓家饭厅,存放着一张普通的方桌和凳子,当年邓家十几口人在这里用餐,饭厅后侧是厨房和猪牛圈。东南转角处是邓家的作坊屋,很宽大,一分为二,一半是粉坊,一半为酒坊。粉坊内至今还存放着一副石磨。南北厢房造型格局基本相同。南厢房一共三间,两边是客厅,中间是过厅。北厢房一共五间,紧挨饭厅的那间房屋是小平当年的起居之所,约20平方米,里面存放着小平当年降生的雕花木床及衣柜,靠窗户边摆着十分普通而又不同寻常的一张桌子和凳子,桌面上小平当年读书习文用过的油灯和纸、笔、砚至今尚存。其余四间分别为横堂屋,是姐姐邓先烈,妹妹邓先芙、邓先群的住房和堆放农具的地方。
邓家老井是明朝时邓家先祖迁入广安时挖掘的,距今已有500多年。老井直径约1米,如同一面古老的青铜宝镜镶嵌在荷叶青青的水田间,清明如鉴。更为奇特的是,井水常年充沛,水面始终高出地平面60厘米,溢出井沿,涓涓流淌,终年不断。井水冬天温润而热乎,夏日甘冽而冰凉,且水质纯净,清润可口。这清冽的井水,养育了一代伟人邓小平,邓小平喝着邓家老井的水,一直到他离开家乡。
位于老街的北山小学堂始建于清代,由协兴场一刘姓绅士与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等开明士绅共同创办,少年时期的邓小平就在这里接受新式教育。
塘面积约21亩,形状恰似中国地图。儿时的邓小平放学归来,三五个小孩邀约在一起,经常在池塘里穿梭游泳,或相互嬉戏,或潜水捉鱼……,清水塘伴随小平度过了欢乐的童年。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可见,邓小平从小就胸怀祖国,在家乡的清水塘里游遍了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人们不得不赞叹大自然造化的神奇。放牛坪:是邓小平少年时期主要活动的场所之一,右边的建筑是“老井茶馆”,主要是取用邓家老井的井水来沏茶,让人们在这里饮水思源。放牛坪是牌坊村孩子们放牛的地方,也是童年小平经常玩耍的地方。放牛坪上,曾经留下邓小平矫健的身影和琅琅书声。
自于神话小说或民间故事,造形生动,个性鲜明,内涵丰富。清朝嘉庆年间朝廷为表彰邓小平先祖邓时敏的功德而赐造的。邓小平先祖邓时敏,字逊斋,号梦岩,雍正十年(1732年)中举,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进士及弟,入翰林院授以编修,后升为侍讲学士,于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升任大理寺正卿(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邓时敏为官忠耿,刚果持正,政绩斐然,声然远播。年老后乞休,返乡卒于家,诰授通奉大夫。
神道碑距邓小平故居约500米,碑高约5米,碑石上竖正书“诰授通奉大夫大理寺正卿邓公神道”。额上雕龙极富动感,龙头戏珠,珠中阳刻一“圣”字,碑立在贔屭(拼音:Bìxì)上(这个看似乌龟的动物叫贔屭,龙头龟身,传说是龙王的第九个儿子,力大无穷),碑两侧分别立一望柱,云龙雕刻造型甚美。柱顶分别雕刻蹲立石狮。此碑在《广安州新志·金石志》上有载。遗憾的是,原碑在“文革”中被毁。此碑于2000年重建,2003年3月修复完善。
离神道碑约100米处的牌坊叫德政坊,它与神道碑一样,是当时朝廷为表彰邓小平先祖邓时敏的功德赐造的。牌坊村正是由于有了这座牌坊而得名。原牌坊在文革期间被毁,此牌坊于2002年8月在原址按原牌坊形质复建。牌坊高12米,宽10米,四柱三间,三重檐,中脊有镂空雕饰,两端有鸱吻与坊盖之翘首对应。中门横跨宽4米,两对抱鼓石上分别刻有“双狮滚带”等多种浅浮雕图案。中门上方横额上正书“德政坊”、“功勒金石”。两侧门较之中门略低、略窄,门上镶嵌石板,石板上透雕各种花卉图案;并书有“恭谦”、“正直”、“咏仁”、“讼理”。四根方形枋柱竖立于地面四块长方形整石之上,枋柱上分别镂刻楹联:“宏扬法典千秋伟业,造福黎民一代名臣”;“敏思勤行盛德若愚,为善最乐诗书传家”。楹联和横批都是邓时敏一生功绩与德行的写照。横梁的两边分别雕饰人物群像浮雕,整座石坊给人以恢宏庄重之感,浮雕图案不仅玲珑剔透,而且题材十分丰富,人物主体内容主要取材于戏剧,有的出自于神话小说或民间故事,造形生动,个性鲜明,内涵丰富。
翰林院子座西朝东,穿斗式木结构建筑,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是一个大而气派的四合院。整个院子共有大小房屋36间,由朝门、戏楼、厅堂和厢房组成,建筑十分精美,雕刻颇具特色。朝门外正中悬挂着著名书法家、雕塑家钱绍武书写的“翰林院子”金匾,朝门口一对大狮子蹲立两侧,其规模和布局充分体现了翰林院子当年主人的身份。邓小平5岁入翰林院子发蒙读书,学名邓先圣。2002年12月,翰林院子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江泽民题写馆名。陈列馆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由序厅、三个陈列展厅、电影放映厅、珍藏陈列厅组成,是以纪念邓小平为专题的博物馆。馆内以大量的图片、实物、文献、多媒体以及世界一流的数学化电影,全方位再现了邓小平同志辉煌的一生。2005年荣获第六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精品评选特别奖。
2001年6月25日邓小平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6.洛川会议旧址
洛川会议旧址是1937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地址,位于洛川县城北冯家村,出席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凯丰、任弼时、关向应、彭德怀、贺龙、刘伯承、张浩、聂荣臻、罗荣桓、萧劲光、林伯渠、徐向前、傅钟、周建屏、张文彬、林彪、张国焘等22人。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党在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中的纲领和政策,规定了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确定了我军在敌后进行持久抗战的战略任务和作战方针。会议还根据国共两党的约定,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下辖115师、120师和129师,共4.2万人。旧址现有砖窑两孔,一孔是洛川会议会址,一孔是毛泽东的卧室兼办公室。1966年起开始对外开放参观。
洛川会议后,红军执行毛泽东主席的命令,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同时,南方八省边界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副主任邓小平、副参谋长左权率部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逐步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洛川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自此,延安成为中国军民八年抗战的指导中心。
洛川会议大院
洛川会议会议室
洛川会议旧址毛主席旧居
洛川会议机要室旧址
洛川会议警卫队旧址
洛川会议馬棚旧址
八路军序列
2001年6月25日洛川会议旧址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