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五里沙纪行:向林语堂学习!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林语堂的生长地在平和坂仔,离我的生长地南胜极为接近。隔着一座山出这么一位杰出的文学人物,是我的荣幸。我可以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有一位值得致敬的远行的乡贤,这就譬如,远方的山峦上有着一颗指路的明星。这明星即使远在天边,微茫暗淡,也总是一种巨大的安慰与力量。
巧合的是,我出生于1976年2月,他逝世于1976年3月,也就是说,我们并存于这个天地间的时间,仅有短短一个月。短短一个月之后,便生死两茫茫,这是如何的令人遗憾啊。如果林语堂先生至今叼着烟斗微笑着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我们能与之进行网络上的交谈,甚至近距离的交流,那该是如何的有趣。
风云变幻的今天,我们的文坛,亟需新的人文精英!我们的文化,亟需一些扎根于乡土,拥有阔大视野,具有强大创作能力的新一代人文人杰。一个国家的文化崛起,其实就是一批立志高远、见识卓越,深受欢迎的人文精英的崛起,其实就是在人文精英的带领下,民众人文素养普遍性的提高。
我们要学习林语堂,学习他幽默与闲适的文学主张,学习他向全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赤子热忱,学习他挚爱故乡的游子情怀。
林语堂太太的家在鼓浪屿,我已探访过多次。那天,我特意去漳州天宝五里沙寻找林语堂的祖居地,走进林语堂祖屋,参观林语堂纪念馆,浏览他的一生经历,看他交往过的人,看他写过的字,看他绘过的画,看他从小到大的照片,看他的家人,看他那和蔼却斯文的面容。
想起他说过的一段话:“做文人,而不准备成为文妓,就只有一途,那就是带点丈夫气,说自己胸中的话,不要取媚于世,这样身分自会高。要有胆量,独抒己见,不随波逐流,就是文人的身分。所言是真知灼见的话,所见是高人一等之理,所写是优美动人之文,独往独来,存真保诚,有骨气,有识见,有操守,这样的文人是做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