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证经方论坛记录(4)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2017-07-19中医临证经方论坛聊天精华记录
钦州—高一萍
中医文化与象数理论:(五)中医看病方法
正因为象数理论是这样一种你必须融于它的看病方法,所以研究象数理论,有两点最重要:
1.静观 你必须去除杂念,安神定志、无欲无求,观察它的变化规律,切不先入为主。
2.顺应因为事物的变化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顺应事物,仔细观察,然后判断。这个过程需要悟性的参与。
所以只有你‘静’的时候,才能“静观其变”,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周易.系辞》上说:‘’易无思也,无为也,既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讲的正是这个道理。静观,无为,顺应,体察,然后就能够明辨是非,知所趋避了。
南宁—陈朝经:
2.肝经:
滋补肝经枣仁巧,
薏苡木瓜与贡胶;
泻肝柴胡并白芍,
青皮青黛不可少;
胡黄连,龙胆草,
车前甘菊凉肝表;
温肝木香吴萸桂;
引用青皮川芎好。
用药一道,关系生死。原不可以执方,亦不可以执药,贵在认证之有实据耳。实据者何?阴阳虚实而已。阴阳二字,万变万化。在上有在上之阴阳实据,在中有在中之阴阳实据,在下有在下之阴阳实据。
上海—肖春宏:对于精神病,癔病之类的病,从神经以及心理去论治,效果都不理想。而求助于中医,完全可以彻底康复。知常曰明嘛,不明则不知从何处着手。明则胸有成竹,信心十足。
主要是两个字的问题,一是神,二是魂。关于“魂”,《灵枢·本神》曰:“随神往来者谓之魂”,这句话告诉你神与魂的关系了,即:魂受神支配,神动则魂应,魂动则神知。
因此,凡是神动而魂不应,或魂动而神不知,均属异常病态。《类经·藏象类》以“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这句话告诉你神与魂的生理、病理关系是:神藏于心,故心静则神清;魂随乎神,故神昏则魂荡。
再进一步接地气讲,心主神,肝藏血,血舍魂。现在清楚了吧,是心与肝的问题。再继续展开深入讲,什么原因导致肝血不足?什么因素导致心神不宁?根据当下脉证判断呗,这就很好办了。
什么叫神动而魄不应?例如:想抬手,可是手不动。什么叫魄动而神不知?例如:说梦话,第二天你问他,他一概不知。
做恶梦与癔病,脉证完全不同,但是病根之证完全相同,只存在轻重之分,轻重不同当然脉证不同了。
我讲了一大堆,其实只在讲一句话,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魄与神是阳,精血是阴,阴太弱,不“使”在外之阳。不听管束了。
1,知常达变。2,知常曰明。3,不知常,妄做凶。可见“常”之重要性!学中医在“常”上下功夫,就会得医道,之后以医道统帅医术。
什么是“常”?神动魄应。魄动神知,这就是“常”。肝藏血,血舍瑰,这也是“常”……
少阳“枢”气,少阴“枢”血,这还是“常”。
诸葛亮知“常”,马谡不知“常”,因此,同样兵书,到诸葛亮手里,作用就神奇,到马谡手里,一个小街亭也守不住。
祝由,只学形式了就是迷信。学精髄了是科学,科学依据是: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而且它们之间又可以相生相克,【思伤脾者,以怒胜之。】
喜可制悲【悲伤心者,以喜胜之。】
悲可制怒【怒伤肝者,以悲胜之。】
恐可制喜【喜伤心者,以恐胜之。】
思可制恐【恐伤肾者,以思胜之】
祝由,也辩证,看准为何种七情所伤,之后制造一种气氛,产生一种克之的七情。
范进中举,喜过头了,疯癫。老仗人打嘴巴,产生“祝由所治之病,就是由情志所得
不论是那种草药,能治病的就是好药。
邪祟附体之人,脉诊是“乍大乍小”(和脉学说的一样)。神情恍惚,眼神是“青”色的。
新疆—陈怀玉:有助于治愈疾病,能帮助别人减轻病痛的方法在合适的情况下都可以用,要有大医精诚的思想。
医者多一方,患者少一痛。
每个地方都有很多草药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并且掌握在普通人手中,而医务工作者反而看不上
每个地方都有很多草药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并且掌握在普通人手中,而医务工作者反而看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