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0杜甫五律《萤火》读记
杜甫五律《萤火》读记
(小河西)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时杜甫客秦州。唐朝自中宗后,宦官日益得势。玄宗时宦官多达三千人,其中五品以上宦官一千有余。肃宗时,朝政曾一度由宦官李辅国把持。此诗或是借咏萤火虫以刺宦官。萤火:萤火虫。作者晚年客居夔州时还有一首七律题目亦《萤火》,然诗意完全不同。
萤火(杜甫)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幸:侥幸。因:依靠,凭借。《苏侍郎紫薇庭》(唐-张九龄):“幸因清切地,还遇艳阳时。”《伤怀赠故人》(唐-孟云卿):“幸因弦歌末,得上君子堂。”
腐草:《礼记-月令》:“季夏之月,……腐草为萤。”《逸周书-时训》:“大暑之日,腐草化为萤。”《咏萤火》(梁-沈旋):“火中变腐草,明灭靡恒调。雨坠弗亏光,阳升反夺照。”(靡:没。)《隋宫》(唐-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敢:两解。一是却敢;二是岂敢。
临:照耀。《邶风-日月》(诗经):“日居月诸,照临下土。”《尸子-明堂》:“天高明,然后能烛临万物。”临书卷:典“萤烛”。《晋书-车胤列传》:“车胤字武子,…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点:两解。一指短暂接触,一触即起。《曲江》(杜甫):“穿花蛺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二引申为玷污。《绝句漫兴》(杜甫):“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带雨:夹带着雨。《对雨》(梁-朱超):“落照依山尽,浮凉带雨来。”《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清霜:寒霜;白霜。《吊鹤文》(晋-湛方生):“独中宵而增思,负清霜而夜鸣。”
大意:萤火虫侥幸由腐草化出,岂敢靠近太阳飞?光亮不足以照亮书卷,却时不时触碰客人之衣。它隔着帷幔随风晃动身子小小,它带着雨水依傍树林亮光微微。待十月到来寒霜重,它该凋零流落何处归?
诗意串述:这首诗咏萤火虫。单从咏物角度理解其诗意简单。首联说萤火虫出身。因是从“腐草出”,故不敢见太阳。也就是“阳升反夺照”。(首联应为诘问)。次联说萤火虫功能。用作读书照明不行,但可像蜻蜓点水一样“点客衣”。(没啥用)。三联说萤火虫特点。一是身小光微。二是“随风”、“傍林”,本身无根基。三是“隔幔”,喜欢藏在幕后躲在暗处。四是“带雨”。总是伴随着雨。也就是“雨坠弗亏光”。末联写萤火虫结局。一旦“清霜”重,不知凋零何处。作为一首咏物诗,描摹十分逼真。但很难认为杜甫只是在写萤火虫。许多学者认为是在写李辅国一类宦官。首联写宦官出身。由腐草人们容易联想腐刑。这时,“敢”即“却敢”。宦官当然在“太阳”身边。次联写宦官功能。宦官对“书卷”没兴趣。但却可以“点”(玷污)客衣。三联写宦官特点。一是卑微。二是“随风”、“傍雨”,宦官傍的是皇帝。三是“隔幔”。四是“带雨”。宦官如何“带雨”?唐朝时宦官在政坛确实曾多次搅起漫天风雨甚至狂风暴雨,到了晚唐还有腥风血雨。末联也是结局。萤火虫怕寒霜。宦官怕啥?宦官怕清醒的皇帝清明的朝政。因此,杜甫特意用“清霜”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