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说钟张和二王是书法的高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文︳王呈祥

各位书友,大家好!从今天开始,二小书法将为您解读唐代一篇书法论述《书谱》。《书谱》为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所著,它不但是一篇书论,而且还是一件草书法作品,乃是集书、论为一体的佳作,为书法、书论学习的不二法帖。

孙过庭:“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

大意:自古书法集大成者,汉末有张芝、三国有钟繇、东晋有“二王”父子——汉末至唐代只有这四个人写的好。

那么第一个问题来了:为何说汉魏只有钟张呢?我认为有三点:其一,汉魏书法并未达到艺术,还停留在叙事记文的阶段;其二,张芝和钟繇各自开创了新体;其三,王羲之的大力推崇。

张芝像

01

先说第一点:未达到艺术欣赏。东西两汉400年,无论是碑刻、竹简都是为了把某件事记录下来,并未刻意追求“美”。如《张迁碑》只是记录张迁的一生、《曹全碑》只是记录曹氏的一生、竹简要么是记录法律条款,要么是书信,写完了事,甚至有些碑刻还有错字。另外一点,石刻、竹简都没有书写者的姓名。

只为叙事记文,还不留书写者的姓名,即使写的再好,也无法进行界定。

《张迁碑》

02

再来说第二点:开创新体。张芝在章草的基础上开创了一笔书(大草)——从独立的单字变成了一笔写数字,甚至一笔写一行;钟繇在隶书的基础上开创了楷书——从圆转的用笔变成了方圆兼施,增加了折、勾。

两种新体,无论是从书写速度上来说,还是从艺术审美来说,皆有了新的突破。

张芝书法

03

最后说第三点:王羲之的大力推崇。王羲之说:“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意思是说,王羲之顷寻很多有名的书法作品,只有钟张最好,其它的都不行。

书圣都这么说,“汉魏有钟张之绝”就没啥好反驳的了。

钟繇书法

第二个问题:为何说东晋只有二王呢?我认为也有三点:其一,二王继承了钟张;其二,二王将书法推向了艺术;其三,当世与后世的推崇。

01

先说第一点:继承。孙过庭说:“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意思是说,钟张死后羲献继承了他们的书法。的确,现实中二王确实继承了钟张,这点毋庸置疑——王羲之楷书多来自钟繇、王献之草书(尤其是一笔书)多来自张芝。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即使成不了巨人,其结果也不会太差,这就是师承的重要性。

王羲之临钟繇书法

02

再来说第二点:推向艺术。王羲之将凌乱的书法体系进行了规范,规范后又突出用笔,更大程度增加了汉字“美”,无论是《兰亭序》,还是其他手札皆如此;而王献之则在父亲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虽书风与其父不同,但属一脉相承,都是在追求“美”。

书法到二王这里,不再是单纯的叙事记文了,已上升到艺术的层面。这点,两晋时期是没有人做到的。

王献之草书

03

最后说第三点:推崇。王羲之在东晋时就被当时的皇帝推崇,到了唐代更是不得了,李世民将其推上了与老子、孔子同等地位——书圣;王献之虽然逊色于其父,但在皇帝之外群体中大受推崇,这里多数都是文人是士大夫,因此也成了——小圣。

皇帝士大夫都说好,而且还纷纷学习,“晋末称二王之妙”亦毋庸置疑了。

以上的观点看似更像是客观因素,无论是钟张,还是二王,很大程度是因为有人推。其实不然,抛开客观因素,主观上来说,他们的书法也确实写得好,至少我们在魏晋时期无法找到更好的。

好了,孙过庭《书谱》第一讲就解读到这。本文仅代表我个人观点,若有他声,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让我们一起探讨。

声明:本文由二小书法原创,已开启全网维权功能,转载前必须取得作者授权同意,否则视为侵权,必将追责到底!作者微信:cctv19930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