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堰历史文化谈】连载之习诏作品:关于《九重阁》命名之我见

该图片为习诏老师三十多年前在淅川县文化馆时期的工作照
作者简介
习诏,河南淅川老城人,河南大学編辑学在职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国故事期刊协会秘书长、《故事家·微型经典故事》主编、巜躬耕·天下豫商》《情案调查》主编。
在淅川文化馆工作15年,曾任副馆长、政协常委,南阳地区民协副主席,河南省人大代表。在淅川工作时,主编了《中国故事集成·河南淅川卷》、《中国歌谣集成·河南淅川卷》、《中国谚语集成·河南淅川卷》共六本128万字。1989年调河南省文联工作,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通俗文学委员会理事。
早年,在全国数十家报刊发表作品数百篇。此后二十多年一直做编辑出版工作。出版有理论专著《学海探微》,故事集《丹江的传说》、《惊变》、《少儿益智故事大王》、《少儿幽默故事大王》、《哈哈镜故事王囯》、《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南淅川卷》等;有多篇理论文章在巜传媒》、《出版广角》、《文汇报》、《中国出版年鉴》等报刊发表。2011年正式退休后,曾受聘于“海南科学养生协会”。现年逾古稀,常居海南。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之渠首树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命名为巜九重阁》是合适的。理由如下:

1、此“阁”建在渠首所在地淅川县九重镇辖区内的汤山头之上,用镇名命名符合域情。

2、“九”在数字学中为极限之数;九的文化内涵丰富,字形上“九”与“龙”字相关,且“九”与“久”谐音,被民间认为是吉祥、长久之意,符合民俗之情。

3、从战国时兴起的阴阳家,把奇数作为阳数,把偶数作为阴数,而“九”是阳数中的最大数、极限数,“九”象征天(九霄、九重天等),符合古文化中的阴阳学说。

4、此名较为稀有、独特。叫“九”的很多(如九洲、九鼎、九宫、九五之尊……),而名为“九重阁”的,大概只有重庆、广安有?

5、此名大方、通俗、明朗、高亮,易解、易记、易传。符合命名之要。

试想,《九重阁》建成之后,人们登上巍峨的九重之阁,俯瞰文史厚重的汤禹二山、回望碧波万顷的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再远晀从雄伟的渠首中激荡而出的千里长渠,渠中流淌着清清甜甜的生命之水,浩浩汤汤奔向北国,润泽着亿万生灵……豈不快哉!

此时的您,也许会油然忆起宋.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身居山川丹湖、心系国家人民的淅川干群能不自豪吗?!

附:习诏老师工作生活照

该图片为习诏老师三十多年前在淅川县文化馆工作时期会议发言照
该图片为习诏老师在《故事家》工作时的年历照
该图片为习诏老师在赿南考察时留影

该图片为习诏老师在重庆时与《红岩》作者杨益言(右)的合影

该图片为习诏老师与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故事会》主编何承伟(左一)及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中)的合影

该图片为习诏老师(右四)退休前一年,在上海召开的“中国故事期刊协会2010年年会”合影

编辑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南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