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媪的遗传基因到底多么优秀?
身驻汉宫凡49年、在皇后位38年的卫子夫,其父史无记载,母亲史称卫媪。“媪”在古汉语中的含义是老妇,“卫媪”就是卫家老太太的意思。也就是说,卫子夫的母亲,史家既不知其姓,也不知其名,于是只好用“卫家老太太”来称呼她。至于她的丈夫是何许人?《史记》称卫媪为侯妾,她的丈夫自然是位侯爵,但这个结论不为《汉书》所认可,称其为主家僮,即私家奴仆。
卫 媪
卫媪跟不知名的卫姓男子生了三女一子,长女卫君孺,后嫁九卿之一的太仆公孙贺;次女卫少儿,即著名的马踏匈奴者霍去病生身之母;三女卫子夫,汉武帝皇后,谥“思”,是开创“昭宣之治”的宣帝的曾祖母。一子是字卫长君。卫媪在平阳后家当奴仆期间,与平阳小吏郑季生西汉名将卫青,后来又生了另两个儿子卫步和卫广。由此可知,卫媪的后代出类拔萃,其中三人当属人杰。如何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无数事实表明,智慧与才能虽不是完全由遗传所决定,但是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据统计,父母的智力高、孩子的智力往往也高;父母智力平常,孩子智力也一般;父母智力有缺陷,孩子有可能智力发育不全。有人长期研究过一群智商在140分以上的孩子,发现这些孩子长大后一直保持优秀的才智。他们子女的智商平均为128分,也远远超过一般孩子的水平。古今中外,出现了许多高智能结构的家族,如音乐家巴赫家族的8代136人中,有50个男性是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和韦伯家族的几代人中都有著名的音乐家。我国南北朝时著名的科学家祖冲之的儿子祖恒之、孙子祖皓都是机械发明家,又都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智力的这种家族聚集性,一度被认为遗传决定智力的例证。当然,家庭也是智力发展最基本的环境因素,家庭提供了定向教育培养的优势条件。智力的家族聚集性现象,恰恰说明了先天和后天因素对智力发展的作用。
卫媪后代中出现的优秀人物比例如此之高,而且大都年轻成才,出类拔萃,而这种现象毫无疑问与卫媪的基因遗传有密切关系。卫媪的遗传基因,首先体现在卫子夫身上。由于卫子夫的事迹众所周知,且笔者在《历史上第一个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一文中作了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卫子夫画像
卫媪的儿子卫青,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伟大的民族英雄。卫青是卫媪在平阳后家为仆时,与平阳后手下小吏郑季私通所生。因卫青母亲出身卑微,故“冒卫氏”。卫青少时曾送到父亲郑季家抚养,郑季夫人杨氏、长子郑奇和次子郑沘等都排斥卫青,郑季也不喜这个儿子,只好让他放牧羊群,过了几年后,卫青回到母亲身边,在平阳侯家充当平阳公主的侍从骑士。由此可见,卫青童年时期并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卫青画像
后来,卫青二姐卫子夫被选入宫,他在宫中混饭吃。有一次,卫青随人来到甘泉宫,一位囚徒看到卫青相貌非凡后说:“这是贵人的面相啊,官至封侯!”毫无疑问,卫青从卫媪身上继承了一副英俊的面孔。但有自知之明的卫青并不相信这种无稽之谈,笑道:“我身为人奴之子,只求免遭笞骂,已是万幸,哪里谈得上立功封侯呢?”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卫子夫获幸有了身孕,引起陈皇后的嫉妒。其母馆陶公主派人将正在建章当差的卫青逮住,准备杀害他。同僚公孙敖听到消息后率人赶来救了卫青。汉武帝得知此事后十分愤怒,立刻任命卫青为建章监,数日间连续赏赐卫青多达千金。不久,卫青升为侍中、太中大夫,俸禄千石,掌管朝政议论。如果说,这些都是因为卫子夫的“裙带关系”而飞黄腾达的话,那么后来卫青创造的军事奇迹,则主要出于卫青的军事天才,或者是智商。
卫青画像
卫青作为建章监、侍中和后成为太中大夫,时间长达近十年,其才干得到武帝信任,但在此期间他并没有从事征战或军事训练。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匈奴起兵南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任命从未带兵打过仗的卫青为车骑将军。武帝分派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迎击匈奴。卫青首次领兵出征,但果敢冷静,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并在龙城之战中,首俘700人,取得胜利。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凯旋归来,封卫青为关内侯。龙城之战,是自汉初以来对战匈奴的首次胜利,为以后汉朝的进一步反击奠定了良好的人心基础。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主要指的是卫青,而不是李广。
卫青画像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再次大举入侵辽西,劫掠百姓两千多人。武帝派长期征战疆场的宿将李息从代郡出击,卫青率大军进攻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卫青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从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今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杭锦后旗西北的高阙,切断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而后,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形成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数万之多,控制了河套地区。因这一带水草肥美,形势险要,武帝在此修筑朔方城,设置朔方郡、五原郡,并在阴山以南的河套地带设置朔方郡和五原郡,朔方郡治朔方县。朔方郡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旗东,离包头市大约200公里。置郡后,从内陆迁徙十万人到那里定居,还修复了秦时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此举不仅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还建起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这次战役,汉军全兵而还,卫青立有大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3800户。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春,朝廷命令车骑将军卫青率领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兵;命令卫尉苏建任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任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任骑将军,代国之相李蔡任轻车将军,他们皆隶属车骑将军卫青,一同从朔方出兵;朝廷又命大行侯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从右北平出兵,全方位进攻匈奴。
面临卫青等人率领的汉军,匈奴右贤王以为汉朝军队根本不可能到达这里,依然喝酒作乐。夜幕降临后,汉军犹如从天而降,火速包围了右贤王,右贤王惊恐万状,连夜同其爱妾和几百命精壮骑兵突围而去。汉军俘虏右贤王下的小王十余人,随军男女1.5万余人,牲畜达数百万头。
汉武帝接到捷报,特派使者捧着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6000户,所有将领归他指挥。卫青的三个儿子均被封为列侯,各食邑1300户,同时封赏了随从卫青作战的将领。
卫青画像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二月,卫青分领六路大军,从定襄出发,北进数百里。战后全军返回定襄休整,一个月后再次出塞,斩获匈奴军一万多人。也是在这次出征中,被誉为汉代杰出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拓者的张骞,随从卫青大将军,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以十四万匹战马及五十万步卒作为后勤补给兵团,授与卫青与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步兵和运输物资的军队十万余,兵分两路,跨漠长征出击匈奴。汉朝军队原计划由霍去病先选精兵攻击单于主力,卫青打击左贤王。后从俘获的匈奴兵口中得知伊稚斜单于在东方,两军对调出塞线路,霍去病东出代郡,卫青西出定襄。卫青大军出塞一千多里与匈奴单于主力遭遇。卫青命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两军合并,从右翼进行包抄。自率左将军公孙贺、后将军曹襄从正面对抗单于主力。卫青下令让武刚车排成环形营垒,又命五千骑兵纵马奔驰,抵挡匈奴。匈奴也有大约一万骑兵奔驰而来。太阳将落时,恰逢刮起大风,沙石打在人们的脸上,两军都无法看见对方,汉军又命左右两翼急驰向前,包抄单于。单于看到汉朝军队兵多将广,趁傍晚时能见度差,乘着六头骡子拉的战车,在几百名壮健骑兵保护下,冲开汉军包围圈的一个缺口,向西北方向而去。这时,汉军左校尉从俘获的匈奴俘虏口中得知,单于已经离去,于是汉军派出轻骑兵连夜追击,卫青军队跟随其后,在汉朝军队强大攻势面前,匈奴兵士四散奔逃。这次战斗俘获、杀死敌兵一万九千余人。直达颜山
赵信城,获取匈奴积存的大量粮食。然后,汉军留住一日,把城中剩余的粮食全部烧掉。大军回营时才遇到迷路失期、未能前来支援的李广和赵食其部。
李广画像
李广的部队在战场上迷路,未能完成包抄任务。卫青很客气地派长史给李广送去好酒,询问他迷路原因,但李广不肯回答,因为李广对卫青存有一定误解。李广自幼从军,战功卓著,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一直未能得到军中最高奖赏——封侯。这次出征时,他已经六十多岁,很想跟随卫青一举立功,了却封侯的心愿,但卫青却得到汉武帝密旨,认为李广老了,且几次出击匈奴都运气太差。怕李广打不过匈奴单于,因此交代卫青不要让李广和匈奴单于正面交锋。李广不予回答的举动令卫青费解,再次派长史催促李广来大将军幕府说明情况。这时,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通过迂回绕远的道路,却偏偏迷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污辱了。”于是拔剑自刎。李广在军中和老百姓中的口碑甚好,大家都为他的去世而纷纷落泪。
李广画像
李广有三个儿子,长子李当户(兵败之后投降匈奴的李陵之父)、次子李椒都先李广而死,幼子李敢颇有李广遗风,打仗勇敢,后来在霍去病手下立功受赏,世袭父亲郎中令(京城的重要官职),李敢对父亲的死耿耿于怀,认为卫青故意陷害其父,不久之后刺伤卫青。大度的卫青对李广之死怀有悲悯和同情,不仅没有追究李敢的责任,还隐瞒了这件事。但年轻气盛的霍去病同舅舅卫青的感情极好,不能容忍部下亲手打伤自己的舅舅,趁李敢随汉武帝狩猎之机,射死李敢。因为霍去病正如日中天,汉武帝没有怪罪他,对外声称李敢被动物撞死了。于是一代名将——飞将军李广的后人从此消失在历史记载中。
李广画像
漠北之战击溃了匈奴在漠南的主力部队,匈奴部落开始逐渐向西北迁徙,十几年内再无南下之力。为表彰卫青、霍去病的战功,汉武帝特加封他们为大司马,得以管理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以代太尉之职。卫青受封长平侯,后又经两次益封,其所得封邑总共一万六千七百户。
武帝时,设置内朝,卫青作为皇帝亲随担任侍中等内朝加官和太中大夫,参与朝政的参议听闻,掌管议论。公元前124年,汉武帝设常置大将军,节制所有将领,成为皇帝之下的最高军政首脑,位在丞相之上,大将军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其权远出丞相之右。公元前119年加官大司马以代替太尉的职能。
卫青画像
卫青敬重人才,早年多次向汉武帝推荐过主父偃。随着卫青地位的日益尊重,汉武帝希望群臣见大将军行跪拜之礼,为人耿直、好直谏廷诤的主爵都尉汲黯却依然行揖礼,卫青不但不生气,反而更加尊重汲黯,经常向他请教国家和朝中的疑难之事,看待他胜过平素所结交的很多人。
扫荡漠南时,右将军苏建部三千骑兵意外遭遇了大单于上万主力,前将军匈奴降将赵信又临阵倒戈,苦战一天苏建只身逃回。对于是否杀苏建以立大将军威的问题。军部两方有了分歧,有人说兵法讲“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苏建以少敌多,苦战到全军覆没也没有二心,不该被杀;周霸则说大将军就任以来,还未杀过裨将,杀苏建“立威”正是时候。卫青立刻否决了周霸的话,表示以天子殊宠为大将军,不患无威,虽有权力,但不敢擅专,还是把这事交给天子定夺。于是用囚车押回苏建,汉武帝放了苏建赎为庶人。由于卫青不杀苏建,后来才有其子苏武在塞外被扣留十几年仍不变节。“苏武牧羊”成为彰显民族气节千古佳话。如果卫青为了所谓'立威’杀掉这样的将军,不知会令多少英勇征战的将士齿寒。
苏武牧羊图
卫青虽然战功显赫,地位尊宠,但从不养士人门客,卫青认为养士会让天子忌讳,以前窦婴和田蚡厚待宾客就常让刘彻切齿,作为臣子只需要奉法遵职就可以了,何必去养士呢?而骠骑将军霍去病也跟舅舅卫青抱有同一种看法。
卫青号令严明,对敌作战勇敢,常身先士卒。安营扎寨,井未凿通时,士兵都喝上了水,他才肯喝。军队出征归来,士兵渡河已毕,他才过河。皇太后赏给的钱财丝帛,他都转赐手下的军官。即使古代名将也无人比得过。
据历史记载:卫青才干绝人,对士大夫们有礼,对将士们有恩,战场上也能与之同甘共苦,即使有人评价卫青过于“和柔”,但作为七战七捷,自立汉以来始破匈奴的将军,亦或参决政事、秉掌枢机的内朝大司马大将军,都需过人的能力和魄力。对外辱强敌有力回击;而对待同仁,则谦和仁让,气度宽广。
卫青墓
元封五年(前106年),卫青病逝,年仅47岁。汉武帝为纪念他的彪炳战功,在茂陵东北修建了一座阴山形状的墓冢,“起冢象庐山”。谥号为“烈”,取《谥法》“以武立功,秉德尊业曰烈”之意。卫青薨后,汉武帝因文武名臣欲尽下求贤诏。
综上所述,卫青堪称一位军事天才。但他的军事才能并未经过后天的长期培养和训练,更没有熟读兵书或进军事院校深造的机会。但他初次领兵,一战成名,在之后长达24年的时间内,又屡战屡胜,几乎是常胜将军,这不能不归功于他的天赋异常。同时,卫青除了卓越的军事天才外,他还是位极人臣、参决政事、秉掌枢机的内朝大司马大将军,这都需要过人的智慧。这些只能从遗传因素来解释。
卫青外甥、西汉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霍去病,出生于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是卫子夫姐姐、卫青同母异父姐姐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霍去病仅有卫媪四分之一的血统,也就是说,从血统上看,他不如卫青,但他的父亲霍仲儒一生并无建树,他在历史上留命,主要因为他有霍去病这个儿子。因此,霍去病的天才主要遗传自母亲和外祖母。
霍去病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直到成为骠骑将军后,才与父亲相认。霍去病出生于卫子夫入宫前夕。少年时代在贵族圈内成长,很早就“善骑射”,汉武帝很喜欢他,让他做了自己的近臣侍中。汉武帝还曾想亲自教授霍去病《孙子兵法》,但霍去病说:“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看来他对古人兵法并不感兴趣。
霍去病画像
元朔六年(前123年),17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票姚校尉,两次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率轻勇骑八百径奔数百里直插敌军,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籍若侯乃封号,名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两次功冠全军,首战封侯,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
元狩二年(前121年),19岁的霍去病获任骠骑将军。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地区浑邪王、休屠王部。在春季攻势中,霍去病率一万骠骑出陇西,转战河西五国,与单于的儿子交战。再越过焉支山,6天中急行军一千多里。在皋兰山下(今兰州南部)重创匈奴,歼敌近九千人,俘获匈奴祭天金人,因功加封食邑二千户。在夏季攻势中,霍去病与公孙敖率领数万骑兵分路进军。公孙敖迷路迟到,未能与霍去病会和。霍去病果断决定孤军深入,歼敌3万余人。俘虏匈奴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让匈奴的实力受到一次极大的打击。霍去病获加封食邑五千户。
霍去病画像
同年秋天,霍去病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霍去病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了基础。匈奴人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此役后,西北边境几乎没有匈奴进犯。于是减少了陇西、北地、上郡戍守之兵的一半,以此使全国百姓的徭役负担得到宽缓。此战也标志着匈奴开始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霍去病图片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时年21岁)各率骑兵5万,“步兵转折踵军数十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43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蒙古肯特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蒙古国肯特山以北)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匈奴单于逃到漠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霍去病骑马雕像
此战后,匈奴失去对东北地区的控制。霍去病于是徙居于东北的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为汉侦察匈奴动静。汉朝要求其部落大人每年朝见,并置护乌桓校尉,使乌桓不得与匈奴交通。
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设置大司马位,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皆加官为大司马。同时定下法令,让骠骑将军的官阶和俸禄同大将军相等。从此以后大将军卫青的权势减退,而骠骑将军霍去病日渐显贵。
元狩六年(前117年),因为匈奴单于拒绝对汉称臣,汉武帝再一次进行战争动员,决心歼灭单于主力。然而在准备过程中,霍去病却因病早逝,年仅23岁。汉武帝因此被迫暂停对匈奴的作战。霍去病死后,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获准陪葬茂陵,谥号为“景桓”。取义“武与广地”,彰显其克敌服远,英勇作战,扩充疆土之功。
安葬之日,武帝调遣河西五郡的铁甲军,排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他还下令将霍去病坟墓修成祁连山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霍去病墓道石刻
纵观霍去病短暂的一生,他堪称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军事天才。17岁,现在的年轻人还是一位中学在校生,他便首战封侯,几乎令人不可思议。此后六年,所创造的军事奇迹基本扭转了西汉王朝的战略困境。霍去病取得的辉煌成就,根本无法用他的实践经验和军事知识来解释。因此,只能用先天遗传来解释。
当然,在解释卫青和霍去病的先天遗传因素的同时,不能否认后天环境和实践经验所起的作用。如果没有卫子夫偶然被汉武帝发现而得到宠幸,那么就没有卫青被皇帝发现的机会,同时没有霍去病被发现的机会。然而,汉武帝发现卫青和霍去病也只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提供了一个“平台”。而在同样的平台上,由于个人的禀赋不同,而表现迥然不同。同样在同匈奴的征战中,李广征战一生,被人誉为飞将军,但他始终没实现封侯的愿望,最终落得自杀身亡悲惨结局。由此可见,在卫子夫、卫青和霍去病身上,来自卫媪的遗传基因是何等重要和优秀!可以说,如果没有卫媪的优秀遗传基因,他们三人大概率是老百姓!
综上所述,这位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卫媪,通过她后代的生活环境和非凡业绩,使人不难发现,她的遗传基因到底多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