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颜真卿楷书碑志著录考略(上)

朱关田

《颜真卿书迹著录考略》凡考得一四七则,其中书迹传世或历代著录明言“正书(楷书)”者为大端。兹以颜真卿楷书碑版墓志之凡见书迹传世者,对旧撰文字略作删订,以书迹著录为核心,重为编次如下。又如《扶风孔子庙堂碑》《“逍遥楼”刻石》《“天中山”三字》等,明显出自后世覆刻,或疑出集字之品,也一并删去;因非碑志而仅见《忠义堂帖》收录数种的“颜氏六告”(包括尚有墨迹本传世的《自书告身》),以及《竹山堂连句》《刻清远道士诗》《朱巨川告身》等,亦不赘录。

一、王琳墓志

徐峤撰,颜真卿正书。

志目全称《唐故赵郡君太原王氏墓志铭( 并序)》。开元二十九年十一月二日,入窆洛阳龙门西岗清河王岭。志石二〇〇三年秋日出土,高90c m,宽90.5cm。志文三十二行,行三十二字。颜真卿结衔“朝散郎前行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著录首见文物出版社《书法丛刊》二〇〇五年第三期(总第八十五期)。

志主王琳(?—七四一),字宝真,润州刺史江南东道采访处置兼福建等州经略使慈源县开国公徐峤夫人,封赵郡君。开元二十九年“秋七月二旬有八日,薨于润州之正寝”,不纪年龄。按,颜真卿二十六年校书郎任上丁内忧,守丧洛阳,去年服阕,其兄允南转右领军录事参军,是碑结衔前冠一“前”字,盖未转迁,是为具员,故明年扶风郡太守崔琇荐举之,入勤政务本楼参加“博学文词秀逸”制科考试。志称:“危旌旅榇,泝江而回。男行女随,哀哀不绝。万里孤帆,爰届洛都。即以其年十一月二日,安厝于龙门西岗清河王岭,从遗语也。”颜真卿正书是志,必在旅榇抵洛之后、安厝龙门之前,即其秋冬之日,尤以冬十月为近是。徐峤一代名士,自徐齐聃、徐坚至其,祖孙三代为中书舍人,时人传为佳话,且时守大郡,年职并高,颜真卿以其九品前资官为其正书所撰夫人墓志,盖有缘由。按,《旧唐书》卷一〇二《徐坚传》记“坚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岑羲乃峤之舅。颜真卿为岑献内侄,见《颜真定碣》“君号真定……叔父吏部郎中敬仲府君为酷吏所诬,君率二妹宜芳(长举)令裴定期妻、司业岑献妻割耳诉冤”云,国子司业岑献即岑羲之兄,亦即徐峤之舅。颜之与峤乃为群从兄弟,少二十三岁。《王琳墓志》,盖出峤之所请。

徐峤墓志与《王琳墓志》同时出土,惟无首题。刘讯撰,刘绘正书。志石略小于《王琳墓志》。按,徐峤,《新唐书》列传见卷一九九“儒学中”,然极简略。是志所记甚详,可补阙如。其有记峤卒在“天宝元年九月癸卯……春秋五十有六”,所撰夫人之志,盖出最晚手笔。

唐 颜真卿 王琳墓志及志盖 开元二十九年 (741) 拓片 纵90cm 横90cm 私人藏

唐 颜真卿 王琳墓志(局部)  天宝元年(742)  拓片  日本埼玉县淑德大学书学文化中心藏

唐 颜真卿 王琳墓志(局部)  开元二十九年 (741)  拓片  日本埼玉县淑德大学书学文化中心藏

二、罗婉顺墓志

李琎撰,颜真卿正书。

志目全称《大唐故朝议郎行绛州龙门县令上护军元府君夫人罗氏墓志铭(并序)》,篆盖“唐故龙门令元府君夫人罗氏墓志之铭”四行十六字。志石二〇二〇年夏日出土于陕西咸阳,十一月中旬由考古队正式对外公布。

颜真卿结衔“长安县尉”,其书时当在天宝五载、六载志主卒葬之间。是志书迹,可证开元天宝年间颜真卿辈书法受褚遂良书风影响之情形。

志主罗婉顺(六七二—七四六),字严正,本姓叱罗,鲜卑人,北魏孝文帝时改姓罗,为龙门县令元大谦(字仲和)夫人。天宝五载三月五日卒,六载二月三日合祔于咸阳县武安乡元大谦祖茔。

唐  颜真卿  罗婉顺墓志原石  天宝五年(746)

唐  颜真卿  罗婉顺墓志原石(局部)

唐  颜真卿  罗婉顺墓志原石(局部)

三、郭虚己墓志

颜真卿撰并正书。

志目全称《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天宝九载五月十五日,入窆偃师首阳山。一九九七年十月出土,高106c m,宽104c m。志文三十五行,行三十四字。正书,盖书“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篆书十六字。颜真卿结衔“朝议郎行殿中侍御史”。现存河南省偃师博物馆。

碑主郭虚己(六九一—七四九),字虚己,太原人,官至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谥曰献。其天宝五载至卒年兼御史大夫,乃颜真卿宪台上司,故志有“以真卿宪台之属,尝饱德音,见任则深,敢忘论撰”云。《元和姓纂》卷十“诸郡郭氏”条下不记其家世,仅云:“工部郎中郭虚己,京兆人,生恕、弼、彦、枢。恕,少府少监;彦,绵州刺史;枢,京兆兵曹。”是志所记其家世甚详,可补史阙,亦可见上引《姓纂》所记“工部郎中”乃工部尚书之误。四子职衔,乃其终官。其子五人而少长兄,盖早逝。按,长子郭揆(七二六—七四九),字良宰,崇文生,明经及第,官至河南府参军,先父而卒,年仅廿四,赠秘书丞。颜真卿另有《河南府参军赠秘书丞郭君神道碑铭》称述之,参其“先大夫懿其天姿,亲疏行状”云,及记有其父之赠、谥,揆盖卒在父前而铭石记颂在其后。颜真卿《中散大夫京兆尹汉阳郡太守赠太子少保鲜于公(仲通)神道碑铭》有记:“天宝五载,户部侍郎兼御史大夫郭公虚己代琼(章仇兼琼)节制,郭以庶务一皆仗公……及郭公云亡,恸哭之,曰:'公亡矣,吾无为善乎!’初,郭公对扬天休,每荐公有文武之才,堪方面之倚。至是遂拜公为蜀郡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中丞,持节充剑南节度副大使。”鲜于仲通为郭虚己蜀郡长史后任,后入台为监察御史(天宝六载),乃颜真卿宪台同僚,后兼御史中丞,为颜氏上司。郭氏乃鲜于之知遇,其碑其志盖出其请托。

唐 颜真卿 郭虚己墓志  天宝八年(749) 朱拓 纵122cm 横122cm

唐 颜真卿 郭虚己墓志拓片(局部)

四、多宝塔碑

岑勋撰,颜真卿正书,徐浩隶额。

碑目又称《千福寺多宝佛塔碑》《多宝佛塔感应碑》《多宝塔感应碑》《千福寺多宝塔碑》《楚金和尚法华感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文见《全唐文》卷三七九。天宝十一载四月廿二日,立在京兆安定坊千福寺内。著录首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王昶《金石萃编》卷八九记:“碑高七尺九寸,广四尺二寸。三十四行,行六十六字。正书。”颜真卿结衔“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现存西安碑林。

碑主楚金禅师(六九八—七五九),俗姓程氏,京兆广平人,九岁出家,初为西京龙兴寺僧,后主持兴建多宝塔。碑记其“先刺血写《法华经》一部、《菩萨戒》一卷、《观普贤行经》一卷……同置塔下……又奉为主上及苍生写《妙法莲华经》一千部,金字三十六部用镇宝塔。又写一千部散施受持”云,盖一善书者。赞宁《宋高僧传》卷二四有传,称“以乾元二年七月七日子时,右胁示灭焉……春秋六十二,法腊三十七”云。

撰者岑勋,李白友。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诗,记其交游;又有《鸣皋歌送岑徵君》《送岑徵君归鸣皋山》诗,其岑徵君,或以为即岑勋。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以为《狂歌行赠四兄》乃岑参作,后人误以为杜甫诗,而其四兄即岑徵君。岑参,兄弟五人,即渭、况、参、秉、亚。参,排行第三。四兄者,盖其行第四,为其从兄云。参《狂歌行赠四兄》“与兄行年较一岁,贤者是兄愚是弟”云,其大岑参一岁。《多宝塔碑》未署职衔,岑徵君盖即其人。岑参之父晋州刺史岑植与国子司业岑献为从兄弟,岑参兄弟为其从侄。岑献即颜真卿之从祖姑夫,见《颜真定碣》。岑勋、岑参与颜真卿乃为群从兄弟。天宝七载,颜真卿监察御史任上曾出使河西、陇右,参有诗送行。又,天宝四载,参曾游千福寺,有《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诗志其事。陈铁民、侯忠义《岑参集校注》附录《岑参年谱》:“大历四年己酉(七六九),五十五岁……岁末,东归不遂,卒于成都旅舍。”参生于开元三年,少颜真卿六岁,勋当生在开元二年。其书《多宝塔碑》,盖出岑勋之荐而与岑参有关。

题额人徐浩(七〇三—七八二),字季海,越州人,望出东海郯县,明经出身,官至彭王傅。新、旧《唐书》有传,见《旧唐书》卷一三七、《新唐书》卷一六〇。按,徐浩去年出任金部员外郎,虽属检校,亦在省中,颜真卿时判在兵部,盖为同僚,当有周旋。徐、颜合作碑版,首见此例(参见拙文《颜真卿与徐浩》)。是碑末款,王昶以为“四月乙丑朔”乃“丁丑朔”之讹,见《金石萃编》碑记按语。甚是。

唐 颜真卿 多宝塔碑原石 天宝十一年(752) 纵260cm 横140cm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唐 颜真卿 多宝塔碑 清拓 私人藏

唐 颜真卿 多宝塔碑拓本(部分)

五、东方朔画赞

夏侯湛撰,颜真卿正书并篆额。

碑目又称《东方先生画赞》《东方曼倩赞碑》《东方朔画像赞》。全称《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文见萧统《文选》卷二四。天宝十三载十二月朔日,立于德州安德县。著录首见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七。《金石萃编》卷九十记:“碑连额高一丈一寸二分,广四尺五寸五分,厚九寸。四面刻,连阴共三十六行,行三十字,正书。额题'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十二字,篆书。”颜真卿结衔“平原太守”。参《碑阴记》,是碑盖出旧文重书。

是赞,《集古录跋尾》卷七称:“赞在《文选》中。今校选本,二字不同而义无异也:选本曰'弃俗登仙’,而此云'弃世’;选本曰'神交造化’,而此云'神友’。”今校之,尚有“处沦罔忧”而作“处俭”义不同者也。至于《金石萃编》所见,“傲世不可乖训”乃“垂训”之误,“墟墓六年”乃“徒存”之异,“民思其祀”乃“其轨”之变,盖并出刓刻之讹。

唐 颜真卿 东方朔画赞 天宝十三年(754) 民国拓 纵224cm 横120cm

六、东方朔画赞碑阴记

颜真卿撰并正书隶题。

碑目又称《画赞碑阴记》《东方朔画像赞碑阴记》。全称《东方先生画赞碑阴记》。文见《全唐文》卷三三八。天宝十三载十二月朔日,附《画赞》立于安德县。著录首见《集古录跋尾》卷七。《金石萃编》卷九〇记:“碑阴记,正书。额题'有汉东方先生画赞碑阴之记’十二字,隶书。”颜真卿结衔“平原太守”。参董逌《广川书跋》卷八:“今其石刓剥,后世复为摹拓以传。”王世贞《弇州山人稿》卷一三五:“碑已再刻,余所得乃旧本,虽小磨泐,然其峭骨遒气,滃郁奋张,亦足辟易余子。”是石北宋时已刓剥,明代所见则为重刻者(或谓金代所镌)。

《忠义堂帖》收纳是记,不见“八分题额”,前题有“唐平原太守琅邪颜真卿撰书及题额”十五字,又不见刓剥,盖出自唐拓而失原题者。留元刚不取碑阳而独收是阴,亦可见其有别于南宋流传诸本。《颜鲁公文集》所收是记“东去祠庙二百里”作“六百里”者,盖出重刻之误。

《全唐文补遗》第六辑,收有《汉太中大夫东方朔先生墓碑》,谓颜真卿撰并书,署“平原郡太守琅邪颜真卿”。末款三行“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鉴定,河南□华勒石,元宝十四载岁次乙未仲冬庚寅朔建”,不合有唐制度,且徐浩去年春季已见任兵部郎中,是年十二月即外放襄阳郡太守。(详参拙著《徐浩事迹系年》,见《唐代书法家年谱》卷五,江苏教育出版社,二〇〇一年八月)是款结衔全出《多宝塔》,显伪。又,天宝十四载仲冬即十一月朔乃丙辰,庚寅误。若庚寅在日,即十二月初五(丙戌朔),非在仲冬。错乱如是,几可谓陋且劣者矣!

唐 颜真卿 东方朔画赞碑阴(部分) 天宝十三年(754) 拓本

唐 颜真卿 东方朔画赞碑阴拓本(部分)

七、谒金天王神祠题记

颜真卿撰并正书。

题记刻于北周赵文渊书《西岳华山神庙之碑》(简称《后周华岳庙碑》《华岳颂碑》,天和二年立)碑侧。凡四行,满行二十二字,曰:“皇唐乾元元年岁次戊戌冬十月戊申,真卿自蒲州刺史蒙恩除饶州刺史。十有二日辛亥,次于华阴,与监察御史王延昌、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穆宁、评事张澹、华阴令刘暠、主簿郑镇同谒金天王之神祠。颜真卿题记。”

全碑现仍存华山华岳庙内。颜氏题记,历代著录多附记于《华岳颂碑》。

唐 颜真卿 谒金天王神祠题记 乾元元年(758) 拓片 纵179cm 横67cm

唐 颜真卿 谒金天王神祠题记拓片(部分) 日本书道博物馆藏

八、鲜于氏离堆记刻石

颜真卿撰并正书。

碑目又称《鲜于氏离堆记》《离堆山鲜于氏读书记》。文见《全唐文》卷三三七。宝应元年五月十六日,立在新政县。著录首见《墨池编》卷十八。碑末题记“帝唐龙集后壬寅仲夏己卯朔十五日甲午刻于门序之左右”云,五月己卯朔,甲午乃十六日,十五日盖出误记。

是碑,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五九引马存(《颜鲁公文集》引作马庚)《离堆颜鲁公祠堂记》:“上元中,颜鲁公为蓬州长史,过新政,作《离堆记》,四百余言,书而刻之石壁上,字径二(三)寸,虽崩坏剥裂之余,而典型具在,使人见之凛然也。元符三年,予友强叔来尹是邑,始为公作祠堂于其侧,而求文以为记。”又引《筠清馆金石记》:“《离堆记》,凡千一百五十字,今存残拓仅五十八字。以行格推之,行十八字,凡四十五行。道光十年,郭兰石尚先为四川学政,吴梅梁杰为川北道,始访得之于南部县崖壁间。”宋代元祐间已见崩坏损泐,至清道光十年仅存五十八字。参故宫博物院所藏拓本题跋“此碑晚出四川,道光庚子冬周捷廷由川省入都持此相赠,余择其完好者四十余字补缀成片,亦殊可宝”云,其道光庚子(二十年)又泐“处置使入”“忠贬郡阴”“太守冬十”十二字。

王象之《舆地碑记目》卷四《阆州碑记》有“颜鲁公磨崖记”,条目下注:“在新政县离堆岩下。欧阳公《集古录》:唐颜真卿撰并书,以宝应元年立在阆州。”盖即是碑。

碑主鲜于仲通(六九四─七五五),名向,以字行,阆州新政人,颜真卿宪台同僚。颜真卿有《鲜于仲通碑》称:“真卿与公,同在御史;亡兄国子司业允南,弟今江陵少尹允臧,又与少尹同时台省。既接通家之欢,载敦世亲之好。”以是记有“乾元改号上元之岁秋八月哉生魄,猥自刑部侍郎以言事忤旨,圣恩全宥,贬贰于蓬州,沿嘉陵而路出新政。适会昱以成都兵曹取急归觐,遭我乎贵州之朝。留游缔欢,信宿陉岘。感今怀昔,遂援翰而志之”云,盖缘起其子鲜于昱而撰书于上元元年八月新政旅舍。

唐 颜真卿 鲜于氏离堆记刻石 宝应元年(762) 拓本

九、郭家庙碑

颜真卿撰并正书,代宗隶额。

碑目又称《赠太保郭敬之庙碑》《郭汾阳王家庙碑》《太保祁国公庙碑》。全称《有唐故中大夫使持节寿州诸军事寿州刺史上柱国赠太保郭公庙碑铭》。文见《全唐文》卷三三九。广德二年十一月廿一日,立在京兆。著录首见《墨池编》卷十七。《金石萃编》卷九二记:“碑高一尺八寸,广五尺一寸。三十行,行五十八字。正书。”额题“大唐赠太保兴国贞公庙碑”十一字,隶书。颜真卿结衔“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上柱国鲁郡开国公”。现存西安碑林。

碑主郭敬之(六六七─七四四),汾阳王郭子仪之父,华州郑县人,官至寿州刺史,因子仪追赠太保,封祁国公。碑立在广德二年十一月廿一日,其撰书盖出《与郭仆射书》同时而稍后。颜真卿与郭子仪有旧谊:一、弟允臧,乾元元年充朔方兵健衣资使,郭子仪请为判官,见颜真卿《颜允臧碑》;二、殷亮《颜鲁公行状》记:“(天宝十五载)时方盛暑,公知光弼、子仪禁断侵掠,将士少衣服,乃送十五万帛,为三万人装以遣。人至饶阳,属潼关不守,两军却入土门,遂留不行。”参《旧唐书》卷一二〇《郭子仪传》“(天宝十五载)六月,子仪、光弼率仆固怀恩、浑释之、陈回光等阵于嘉山……”云,同书卷九《肃宗纪》又明记六月庚寅“其日,李光弼与贼将史思明战于常山东嘉山,大破之,斩获数万计”。颜真卿时任河北采访使,与节度使李光弼共领一道。颜、郭当有周旋。又,颜真卿河北采访使判官王延昌,广德元年十月见任郭子仪(关中河东副元帅)行军司马,是时正随郭子仪自泾阳入觐。颜真卿为之撰书家庙碑,似缘起于其人。

是碑书迹以《忠义堂帖》最具神采。惟出移刻, 一行六字,已非全碑,前不见代宗隶书题额“大唐赠太保兴国贞公庙碑”十一字,目少“有唐故中大夫使”七字;而首题有“御题额,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撰并书”二十九字,显然出自石本者。较之集本,有异文十余处,如“汉有光禄大夫广意”,“广意”集本作“广德”。按,苗晋卿《寿州刺史郭公神道碑》有记“曾祖广意,光禄大夫”云,集本作“广德”盖误。是本虽未完整,然殆初拓,宋季已见珍贵。

又,《金石萃编》收有碑阴,谓“共三十四行,分三截书,上截男,中截孙,下截曾孙,字数不等,行书”,不记撰、书人姓氏。《忠义堂帖》不收。

唐 颜真卿 郭家庙碑碑阳(部分) 广德二年(764) 民国拓 私人藏

唐 颜真卿 郭家庙碑碑阳(部分) 广德二年(764) 民国拓 私人藏

唐 颜真卿 郭家庙碑碑阳(局部)


(本文转载于中国书法杂志)

END

(0)

相关推荐

  • 朱关田:传世颜真卿楷书碑志著录考略(下)

    一九.柳恽西亭记 颜真卿撰并书. 碑目又称<梁吴兴太守柳恽西亭记>.文见<全唐文>卷三三八.大历十二年四月,立在湖州.著录首见<颜鲁公文集>卷二八引<湖录&g ...

  • 【高清】新发现颜真卿早年书法《罗婉顺墓志》

    2020年11月13日上午10时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公布了这一方珍贵的 颜真卿书丹墓志 <罗婉顺墓志> 我们曾推出此消息 我们今天一起欣赏 高清图片 <罗婉顺墓志> 李琎撰,颜 ...

  • 名称、书写及环境所塑造的风格:围绕浙大藏颜真卿残碑的三个问题

    转载自"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公众号 丨 薛龙春 唐颜真卿<修西亭记>碑阴.碑侧A面原石(左) 唐颜真卿<修西亭记>碑阴.碑侧B面原石(右) 浙江大学 ...

  • 传世颜真卿楷书碑志著录考略(中)

    传世颜真卿楷书碑志著录考略 朱关田 一〇.书马伏波语 马援撰,颜真卿正书. 大历五年四月,书于抚州.著录首见<忠义堂帖>,惟误"五年"为"三年".颜 ...

  • 传世颜真卿楷书碑志著录考略(下)

    传世颜真卿楷书碑志著录考略 朱关田 一九.柳恽西亭记 颜真卿撰并书. 碑目又称<梁吴兴太守柳恽西亭记>.文见<全唐文>卷三三八.大历十二年四月,立在湖州.著录首见<颜鲁公 ...

  • 朱关田:传世颜真卿楷书碑志著录考略(中)

    一〇.书马伏波语 马援撰,颜真卿正书. 大历五年四月,书于抚州.著录首见<忠义堂帖>,惟误"五年"为"三年".颜真卿结衔"金紫光禄大夫行抚 ...

  • 〖书法研究〗陈洪武 | 颜真卿书法篆籀气考略

    颜真卿书法一变古法,雄秀独出, 开启了一代新风,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 其行书尤以草稿为最佳, <争座位帖>与<祭侄文稿>均出于无意, 却甚得妙境,对后世影响很大, 后人对其评论 ...

  • 陈洪武 | 颜真卿书法篆籀气考略

    2020-12-20 23:31·书艺公社 颜真卿书法一变古法,雄秀独出, 开启了一代新风,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 其行书尤以草稿为最佳, <争座位帖>与<祭侄文稿>均出于无意, ...

  • 《水经.河水注》卷二考略上(修订稿)

    摘要:本文宏观层面依据文献记载着重从时间维度进行多重比对勘验(鉴于文献记载的模糊性),中观层面则借助百度地图.谷歌地球等工具着重空间维度的方位校验,而微观层面则以相关考古资料为据进行细探甄别.通过宏观 ...

  • 陈洪武:颜真卿书法篆籀气考略

    颜真卿书法篆籀气考略 陈洪武 一."篆籀气"的提出及内涵 历史上最早从颜真卿行书中感受到"篆籀气"的应该是米芾了.这位书法奇才虽然对鲁公的真书嗤之以鼻,认为不可 ...

  • 【精】陈洪武:颜真卿书法篆籀气考略​

    颜真卿书法篆籀气考略 陈洪武 陈洪武,笔名萧风,又名风,男,1962年12月生,江苏淮安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本科专业. 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 一."篆籀气"的提出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