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熬夜的习惯这么难改,有什么心理学或科学解释吗

在我自己的体验中,这个恶性循环机制大概是这样的:前一晚熬夜 -> 后一天晚起 -> 正常睡眠的时间因为既定目标没有完成而感到内疚 -> 后一晚继续熬夜。

有两个重要机制在对不同人群发挥作用。一是半夜万籁俱寂,没有了干扰因素,学习工作自然事半功倍;二是到了半夜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减弱,游戏刷剧党自然也high得不行,完全停不下来了。

当然更重要的因素就是生物节律上的个体差异。生物完全不是我的特长,略过不提;心理学上根据节律类型(Circadian typology)会把人分成“早上型”和“夜晚型”两个类型。作为“夜晚型”的忠实代表,我能(想)记住当然是让我合不拢嘴的——夜晚型和高智商有显著正相关,睡得越晚,智商越高。多么令人激动的结论啊!还想改熬夜的习惯么?

为了不误导,当然知道也承认相关完全不代表因果,也有很多其他研究发现对夜晚型不利的证据,这里就不提了哈哈哈哈。

Kanazawa, S., & Perina, K. (2009). Why night owls are more intelligent.Personality and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咨询师李初曦认为,年轻人的报复性熬夜实则是一种过度补偿的行为,年轻人白天时对控制时间的需求未被满足,于是便一次次地利用夜晚来实现自己之前没有被满足的需要。

其次,报复性熬夜也与上瘾行为相关,不少年轻人虽然知道熬夜存在危害,但他们通过熬夜抵抗了焦虑情绪,在熬夜的过程中获得了快感。当他们找不到其他方法来对抗焦虑,于是就陷入了熬夜的循环。

再次,熬夜其实也可以说是拖延症的一种。拖延症可以是大部分人都有的,程度不一样而已。拖延睡觉的背后其实更多反映背后的情绪,也许是对现在状态的不满,也许一想到睡觉,会让你想到今天就要结束了,明天又要开始新的一天,白天的事情那么多,那种状态让你没有勇气面对,让你想躲避;也许是想到要睡觉了,还有准备一系列仪式:洗脸,刷牙,摆放东西等等,曾有研究表示,讨厌睡觉的这些准备行为也是拖延睡觉的原因。

还有就是熬夜生物钟已经形成了。经常会有人总是信誓旦旦的扬言:明晚开始一定要XX点之前上床睡觉。结果,到了晚上,大脑还是那么活跃,这个时候,他们依然选择拿出手机刷微博,看微信,刷各种社区论坛,不知不觉时间又过去了,依然还是熬夜。

最后就是自控力不足。熬夜也可以说是自控力不足的表现。到了晚上,也许我们想放松一下,于是,打开电脑追剧,玩游戏,或是打开手机刷微博,这些东西玩起来时间总会觉得过得特别快,占据了我们每个碎片化时间,它带给我们快感,让我们感到满足。大脑控制不住这种感觉,特别是到了晚上,我们的大脑也是相对白天疲惫的,所以我们的自控力也会比白天差,于是,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这样在各种现代化工具中消耗了夜晚的时间,以证明自己仍是自由的,仍有能力安排和掌控自己的时间;是在报复白天不如意的生活,在黑夜里,他们能摸索到让自己满意的存在的方式。

所以年轻人的报复性熬夜更像是一种反抗,牺牲自己的健康,反抗家人、同事、领导、社会、环境施加给自己的不自在,实际上却是生生活的无奈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