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与项羽的博弈—楚汉争霸(五):策反韩信失败,楚汉荥阳对峙

导语:

公元前205年,曾经一起反对暴秦统治的两个楚国人,瞬时间兵戎相见,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生死决斗。西楚霸王项羽追着汉王刘邦一路来到了荥阳,在荥阳一线上,刘邦屡战屡败,随时危在旦夕,可又总能东山再起,项羽穷追猛打可似乎总是无法将对方击倒完胜。荥阳的反复争夺何时才能到达终点?三年后,楚汉战争终于有了决定性的转折,这一年韩信成了齐王,大将龙且的战死更是让楚汉战争倾斜了天平。对于项羽来说,胜利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唾手可得了,这场对峙的棋局下一步该怎么走,项羽和刘邦似乎都在等待着同一个人的答案。

公元前196年,汉帝国十年,此时被刘邦夺取王位的韩信已然注定无法安然的度过余生。

这一年,刘邦在外征战,为了防止韩信的叛乱,刘邦的妻子吕雉与丞相萧何秘密定下计谋,将韩信诱入长乐宫中杀死。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临死之前的韩信发出长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所诈,岂非天哉。”

当初没有听从蒯通的建议,以至于落到今天被女人所杀的下场,我真是追悔莫及。韩信的长叹背后又有哪些原因呢?

接着上回,项羽派出武涉带领一支声势浩大的使者队伍向着齐国进发,他们的目的是说服韩信脱离汉军阵营。

此时暂时僵持住的楚汉荥阳战场,能否很快的解开,关键就在于韩信的态度。

这一次游说行动对项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到底能不能带回来好消息,一向强硬的项羽也只能默默等待,他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武涉这个儒生的身上。

作为韩信的同乡,武涉还是以参拜国君的礼仪见到了刚刚被封为齐王的韩信,他想用理性的利害关系来说服韩信。

在乱世之中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这是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这时的韩信已经成为了楚汉之外举足轻重的第三方力量,武涉建议韩信背弃刘邦,取得独立的地位,与汉王霸王三分天下。如果不去把握这个机会,韩信可能一辈子都只能作为刘邦的部属,这绝不是一位智者应有的决断。

武涉的论断十分有道理,此时的韩信也绝对拥有称王的实力,这是一个机会,可以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的机会,那么韩信的态度到底是怎样的呢?

战争形势的瞬息万变,使得韩信更为慎重,现在的楚汉两国早已不是两年前的形势了。

任何的外交手段只有在军事实力为后盾的前提下才会发生作用,而这次的游说行动只是渐渐显露衰退之势的项羽,所采取的一个无奈举动。

更何况在韩信心中原本出身低微的自己,正是刘邦的知遇之恩才成就了如今的地位,因此武涉的建议遭到了拒绝,无奈的武涉只能离开了齐国,或许他还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失望的项羽。

但是武涉却不知道,他的言论却打动了韩信的谋士蒯通,在蒯通的心里,不论楚王或者汉王,他们此时胜负的关键都在于韩信的态度。

于是他再次劝谏韩信:让楚、汉俱存,韩信就能三分天下鼎足而居,这样谁也占不到优势,便可保持天下太平。以君王之圣贤,又拥有强大武力,雄踞齐、赵、燕之地,正可出兵监督楚、汉两军,让他们不得再继续征战下去,这才是天下万民之心愿,君王此举也是为万民请愿,相信天下百姓必会风闻而响应,还有谁敢不依循君王的指示呢。

韩信虽是军事天才,但由于出身卑微,早年长期看人眼色而存活,他希望找到一个识才的主人,建立大功劳以出人头地,得到他人的激赏和尊敬,是刘邦给了他这样的机会,此刻的韩信虽然颇有感于蒯通的言论,但他却仍然不忍心背叛刘邦。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受到乘人车马的恩惠就要帮别人消灾避难,穿着别人施舍的衣服就要替别人消灾解难,吃着他人供应的俸禄就应该为别人效犬马之劳,不为自己的利益而背叛公义,这是韩信心中的准则。

蒯通认为韩信的这种态度绝对不会有好下场,而自己如此劝告过韩信,更将遭受灾祸,他随即装疯逃离了韩信的军营。

在楚汉相争的困难时期,手握重兵的韩信并没有做出背叛汉王的决定,但是对于刘邦而言,越来越庞大的韩信军团却正在变得更加难以掌控,他不得不开始警惕这股足以同自己和项羽三分天下的力量。

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为刘邦攻下一座座城池的韩信,终于在经历了无数次血战之后,在太平盛世里死在了一个女人的手中。

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将一位名叫彭越的功臣封到了现今河南东南部地区,号梁王。

彭越可以说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个正规使用游击战术的军事家,在楚汉战争中,正是由于他率部在楚军的后方开展游击战,严重打击了楚军的粮食补给。

对待彭越在后方的小打小闹,项羽的处理方法是一旦彭越闹事他就亲自去打,但是彭越这个游击司令就像插在项羽背后的一把尖刀,成为了令项羽十分头疼又无可奈何的心腹之患。

项羽在荥阳和梁地,刘邦和彭越之间一直奔波,却拿谁也无可奈何。刘邦看准了这一点,又派出了两万多兵力给彭越,他的目的就是让彭越尽情的闹。

得到刘邦支援的彭越军,不仅烧毁了楚军大量的粮草辎重,还攻下了睢阳、外黄等十七座城邑,缴获谷物十多万斛,都送给了刘邦作军饷。=

此时项羽的手下已经没有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了,任何一个敌人他都需要亲自周旋。

公元前204年冬天,项羽带着大军离开了驻扎在成皋的楚军营,他要去消灭总在背后偷袭的彭越。

出城前他将成皋交给大司马曹咎和塞王司马欣守卫,曹咎并没有特殊才能,他凭着忠诚可靠而成为了楚军的最高军政指挥官。

而将成皋完全交到曹咎的手中,项羽显得并不十分放心,他嘱咐曹咎,只要坚守15天,等待自己凯旋。

在项羽的心里,自己率军亲自出战赶走彭越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所以只需把行程时间算足,打仗的时间他并没有计算在内。

往返荥阳和梁地之间的500多公里,15天的时间已经足够了,然而项羽对彭越的历次军事行动都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项羽离开成皋要去消灭彭越,却在小小的外黄城遇到了麻烦。

外黄只是秦帝国砀郡的一个县,在现今的河南商丘民权县一带,这里并不是一个大的城邑。扬言要在15天内消灭彭越的项羽,仅仅一个外黄城就打了一个多月,他已经快被彭越气疯了。

外黄军民苦苦坚守,项羽的军队费了好大力气才攻陷了外黄,而此时的彭越已经率军逃走。

仇恨和愤怒的项羽只想到一件事,那就是屠城。他下令立刻杀戮城中所有15岁以上的男子,消息传开后,外黄百姓非常惊恐。

此时,一位年仅13岁的小孩站了出来,出乎意料的改变了外黄城百姓的命运。史书中并没有确切记载他的名字,几千年来人们都只能称呼他为“外黄小儿”。

外黄城的这个少年虽然年幼,却对人性有着超凡的理解,他当即向项羽指出:“彭越强行劫持外黄县,外黄人恐惧,所以暂时投降,而活埋外黄线15岁以上的男子,百姓又怎么会有归顺之心呢,梁地十多个城池的民众因为恐惧而坚守不降,反而更增加楚军平定梁地的难度。要想左右人的想法,最好的办法是用利益去打动他,屠城确实不利于楚军的整个战局。”

于是项羽接受了外黄少年的意见,梁地的其他城池,陈留、睢阳等被彭越夺走的城池又很快的回到了项羽的手中。

公元前204年的冬天即将过去,项羽虽然成功的赶走了彭越,但是楚军却要为此往返500多公里。

就在项羽决定到比外黄城更大的睢阳城中过个好年时,传来了一个坏消息,成皋又失守了,来不及过年的项羽便率军急匆匆赶回荥阳战场。

守将曹咎因为不听项羽的劝告,迎战汉军,最后惨败,成皋又被刘邦夺了回去。

于是项羽挥师西进,来到了荥阳广武山下。

后来刘邦占据了广武山的西侧,修建了军营,后人称之为“汉王城”,而项羽占据了广武山的东侧,也修建了军营,后人称之为“霸王城”,两军中间隔着一个天堑壕沟。

此时,楚汉相争的形势已经开始渐渐清晰地在先秦帝国的版图上显现出来,除了西楚霸王项羽的封国,先秦帝国疆域几乎所有的地方都已经被刘邦占领,刘邦想要攻打彭城已经不需要从荥阳西边向东推进几千公里,而是可以从彭城的南北两面直接发起围攻。

在秦灭亡后的战乱中,项羽打了许多胜仗,但是这些胜仗不仅没有给他带来国土的增加,势力的增强,反而使他越来越接近弱势,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少有的,这样的怪事还会再持续下去吗?

进入广武山是刘邦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亲自前去攻打彭越的项羽,听到了成皋失守的消息,又火速赶回了荥阳战场,他在广武山的东边也建起了一座霸王城,隔着一条300米左右的鸿沟,对面就是汉王刘邦的军营,他希望尽快和刘邦决一死战。

接下来的一年间,项羽和刘邦在这里长期对峙,而项羽似乎还没有觉察出这将是一个致命的陷阱。占据着有利的地形和充足的粮草,刘邦依然选择坚守城门,不肯迎战。

虽然在粮食补给上,刘邦的汉军占有绝对优势,但楚军却依旧在气势上比汉军强的多,以刘邦部署在成皋的兵力,他还远没有到可以与项羽正面交锋的时候。

项羽的军队几乎全部来到了广武前线,补给的急速消耗给楚军带来了相当庞大的负担,项羽希望尽快和刘邦决一死战,以摆脱这样进退不能的困境,他迫切需要一个可以逼迫刘邦立即出城迎战的方法。

项羽下令让部属火速从彭城带来俘虏的刘邦家属,用家人威逼利诱,如果不出战就要把刘邦的父亲烹杀,这并不是项羽一向的作风,但这个时候也没有其他办法了。

事发突然,鸿沟西岸的刘邦也没有料到项羽会如此行事,刘邦听到报告后立刻赶往城墙前观望,一时间偌大个战场鸦雀无声,双方将士都将目光投向刘邦。

刘邦很清楚,这是项羽逼迫他出兵,甚至是投降,如果处理不好,势必会影响汉军的安全。汉军是否会为了老父亲而出城迎战,所有的人都在等待刘邦的反应。

然而项羽怎么也没有料到,他等到的却是一个令所有人都大为吃惊的回答。

刘邦对项羽说:“我们二人曾经结拜过,所以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杀了我的父亲也就是杀了你的父亲,如果你要将他烹杀,那么请分给我一碗羹喝。”

对于刘邦的回答,后人褒贬不一,有人大骂刘邦置自己的老父生死于不顾,可谓自私到了极点,也有人称赞这正是刘邦智谋的表现。

恐吓威胁似乎对刘邦来说没什么作用,刘邦又占据了道德的上风,见烹杀太公对自己并没有任何好处,项羽只好将刘太公押回,一场对刘邦而言的危机解除了。

无奈之下的项羽派军士到汉城向刘邦下了战书,要求两人直接单挑以决胜负,但结果又一次让项羽无奈了。

项羽或许也猜测到刘邦不会和他单挑独斗,他要借这个举动来嘲讽刘邦缺乏勇武的精神,因此项羽又派出三个敢死队员轻装站在汉城门前,向汉军挑战,并讥笑汉军阵营里都是一些酒囊饭袋。

这招的确有效果,项羽这么做对汉军的士气影响很大,汉军将士都为此愤愤不平,摩拳擦掌地想出城决战。

但是在荥阳的广武山上,隔着一条鸿沟的汉王城和霸王城根本无法短兵相接,这一仗又该怎么打呢?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

(0)

相关推荐